一套模板打天下?
误区三:想靠一套模板写尽天下题目
“想靠一套模板写尽天下题目。”当听到这句话时,大部分同学应该都觉得这个想法不妥,但毫无疑问,这是很多人希望获得的写作方法。
同学们喜欢问的问题是这样的:第一段怎么写?开头是不是应该引用名句?写演讲稿有什么样的格式?三段论是不是可以用于所有文章?老师之前讲的模板能不能用来写这个题目?……
这些问题看似不同,其实背后只有一个诉求:写作是不是可以用套路来解决?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种思路其实和大家长期接受标准化的理科学习训练有关。我们做数学题,确实需要参照某些公式,讲究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过程中还不能出错、不能变化。这不是说理科学习僵化,只是强调理科学习的特点——有明确、统一的操作流程。
而人文学科更贴近生活,呈现的内容和过程肯定是多变的,组成内容的语言文字又有极大的灵活性。这就导致写作虽有核心的规则,但呈现出的形式绝不可能千篇一律。
就像打乒乓球,是否有一套万能的得分组合套路呢?比如,发球时下旋,接球时回长球,再回球时拉弧圈球结束比赛……这肯定是不现实的。想得分,不仅要技术成熟,还要懂得分析对手的特点、来球的变化。事实上,反复看对手的比赛视频,并对其进行充分研究,是教练和球员在比赛前一定要做的事情。
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有一个被称为“坏小子”的球员,叫罗德曼,他曾与乔丹在1996年至1998年3个赛季中,带领他们所在的公牛队夺得了3次NBA总冠军,建立了“公牛王朝”。罗德曼非常擅长抢篮板,曾连续7个赛季拿下“篮板王”的称号。作为一个篮球爱好者,我一直以为这不过是因为球队分工明确,再加上罗德曼拼抢积极、身手矫健而已。后来,他在采访中透露,他的方法就是一直看各种对手的比赛录像,反复观察他们投球的动作,并对他们投球后球可能出现的落球点进行分析。每一次球具体落在哪里,我估计牛顿也猜不到,但是罗德曼可以场均抢到18个篮板球,说明他做的准备是充分的、有效的。
我们所面对的高考作文题目,恐怕并不比球类运动中球的旋转、弹跳、落点的变化少。这时候,我们还强求用一套模板解决所有问题,大概率的结果是事与愿违。
当然,一些模式化的写法在初学阶段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但我们一定不能把模板当作学习的目标,而要从模板中学会分析不同的题目,形成具体的写作策略方法,然后在实战演练中不断检验、加强,这样才能成为“以不变应万变”的写作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