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风云再起变革之路
随着宰相李大人及其党羽被铲除,朝堂暂时恢复了平静,新朝的改革也在宇文轩和苏瑶的推动下逐步展开。但这份平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安宁,更大的挑战正悄然逼近。
一日,宇文轩在御书房审阅各地呈上的改革实施进度报告,眉头越皱越紧。尽管大部分地区积极响应,但仍有部分势力暗中抵制,尤其是在经济改革方面,一些富商巨贾联合地方士绅,对新的商业税政策阳奉阴违,致使改革难以深入推进。
与此同时,苏瑶也在为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发愁。新方案旨在普及教育,让更多寒门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打破阶层固化。但却遭到了一些传统贵族世家的反对,他们认为此举会威胁到家族的特权地位,纷纷在朝堂上发难,指责改革方案会扰乱社会秩序。
宇文轩和苏瑶决定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宇文轩率先开口:“诸位爱卿,如今改革推行受阻,朕深知改革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但这是新朝繁荣昌盛的必经之路,断不可半途而废。”
话音刚落,工部尚书郑大人站了出来:“陛下,臣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可如今民间怨声载道,部分百姓也对新政策产生误解,长此以往,恐生民变。”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附和,面露忧虑之色。
苏瑶见状,缓缓起身说道:“郑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了解改革的益处。对于那些恶意歪曲政策、煽动百姓的人,必须严惩不贷。”
这时,户部侍郎林大人忧心忡忡地进言:“陛下,皇后娘娘,商业税改革实施后,虽有部分富商抵制,但也有不少守法商人表示支持。只是目前税收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给了不法之徒可乘之机,这才导致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宇文轩沉思片刻后说道:“林爱卿所言极是。看来,我们需要完善税收监管制度,选拔一批清正廉洁、精明能干的官员负责此事。同时,对于积极配合改革的商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支持,树立榜样。”
关于教育改革的争议则更为激烈。礼部侍郎刘大人坚决反对:“陛下,教育乃国之根本,如今贸然推行新方案,让大量寒门子弟涌入官场,恐怕会扰乱官场秩序,影响朝堂稳定。”
苏瑶目光坚定地反驳道:“刘大人此言差矣。选拔人才应以才学和品德为标准,而非出身。寒门子弟中不乏有识之士,他们同样渴望为国家效力。若因出身而将他们拒之门外,岂不是国家的损失?而且,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可以逐步完善,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宇文轩最终拍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能因少数人的反对而停滞。但为了确保改革平稳进行,可先在部分地区试点,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散朝后,宇文轩和苏瑶却丝毫不敢松懈。他们深知,改革之路充满荆棘,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为了了解民间真实情况,宇文轩决定微服出巡,苏瑶虽担心他的安危,但也明白此举的重要性,只好叮嘱他多加小心。
宇文轩带着张护卫和几名侍卫,乔装打扮后离开了皇宫。他们首先来到京城的集市,只见摊位林立,人来人往,看似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当宇文轩与几位摊主交谈后,却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位卖布的老者唉声叹气地说:“公子,你是不知道啊,这新的商业税一出来,我们这些小本生意可难做了。有些大商户仗着有钱有势,联合起来哄抬物价,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根本竞争不过,生意越来越冷清了。”
宇文轩心中暗自记下,又来到一家酒楼。酒过三巡,邻桌几个商人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中一人抱怨道:“这新政策也太严苛了,我们做生意本本分分,却被那些贪官污吏刁难,说是查税,实则是借机敲诈勒索。”
宇文轩听后,脸色阴沉。回到皇宫后,他立刻下令彻查税收监管过程中是否存在官员腐败问题,并要求尽快完善监管机制,确保税收合理、公正。
与此同时,苏瑶也在宫中积极筹备教育改革试点的相关事宜。她亲自挑选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制定教学大纲,力求让试点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又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
负责教育改革试点的官员突然病倒,昏迷不醒。经过太医诊断,竟是中了慢性毒药。苏瑶得知后,震惊不已。她意识到,这绝不是一起简单的意外,背后肯定有人不想让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苏瑶立刻下令调查此事,同时安排其他官员接替试点工作。经过一番秘密调查,终于发现了一些线索。原来,是一位朝中大臣的亲信暗中指使,企图破坏教育改革。
宇文轩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这些人竟然如此胆大妄为,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朕定要将他们一网打尽!”他下令将涉案人员全部逮捕,并对这位大臣进行严厉的斥责和处罚。
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商业税改革和教育改革试点终于得以顺利推进。在税收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和宣传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理解并配合新政策,商业活动逐渐恢复正常,税收也开始稳步增长。
而教育改革试点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批寒门子弟在新的教育体系下脱颖而出,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潜力。他们的成功,让更多人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希望,也为改革的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
然而,就在新朝逐渐走上正轨时,边境又传来了新的消息。邻国因国内局势动荡,一部分流民涌入新朝边境,给边境地区的治安和民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还有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混入其中,在边境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宇文轩接到边关急报后,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有人主张派兵驱赶流民,加强边境防守;也有人建议先安抚流民,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避免引发更大的冲突。
宇文轩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流民问题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边境地区的稳定,还可能引发与邻国的外交争端。苏瑶在一旁轻声说道:“陛下,臣妾以为,流民大多是无辜百姓,他们背井离乡,实属无奈。我们不妨先派遣官员前往边境,妥善安置流民,为他们提供食物和住所,同时加强边境巡逻,防止不法分子趁机作乱。”
宇文轩点了点头,采纳了苏瑶的建议。他派遣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官员前往边境,负责流民安置工作,并增派了兵力加强边境防守。
在边境官员的努力下,流民得到了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同时,边境军队也加强了巡逻和戒备,成功打击了多股不法分子,边境地区的治安得到了有效改善。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宇文轩和苏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治理国家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解决各种问题,才能让新朝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