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0章 华夷之辨
武松踏着月色走进听泉寺大雄宝殿时,只见佛祖塑像下,萧峰与段和誉正说得眉飞色舞。
李逵那黑厮歪在蒲团上,斗大的脑袋似啄米鸡儿般摇晃,鼾声时停时不停,倒似阎罗殿里敲起了木鱼。
萧峰见武松入内,连忙起身将他拉了过来,介绍道:“陛下,这位是我的义弟,打虎武松武二郎,有万夫不当之勇!”
武松面皮微微发烫,旁人说自己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便认了。
可自家大哥说这话,总有种在给自家兄弟吹牛逼的感觉...
段和誉见萧峰这般推崇武松,打量一番后说道:“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看便知,武壮士乃大好男儿。”
“哈哈哈...陛下慧眼如炬。”萧峰拉着武松坐在自己身边,继续与段和誉攀谈起来。
武松瞧此情景,心中暗自思量:大哥真是不凡,就连这大理皇帝,也能与他高谈论阔,称兄道弟。
可转念一想,武松的神情忽地凝重起来,如此说来,眼前这人却不是自家三哥了?
意识到到这一点后,武松心中莫名涌起一股失落之感,望向大哥的眼神中,不由多了几分同情与怜惜。
当初大哥听到消息时多么高兴,此刻心中就有多么苦涩吧!
武松心中暗暗道:‘今夜定要陪大哥痛饮一场,只要喝醉了,这心头的苦楚,或许便能淡忘几分。’
可武松没想到的是,一行人匆匆返回羊苴咩城之后,段和誉竟执意拉着萧峰秉烛夜谈,直至东方破晓,鸡鸣报晓,二人才肯罢休。
自此而后,段和誉与萧峰形影不离,食则同桌,寝则同榻,段和誉每遇大小事务,必先与萧峰商议而后决。
时日一久,武松、李逵乃至段和誉的后宫之中,都心生微词,略有不悦。
这一日,萧峰带上了段和誉送的好酒,约了两个好兄弟来洱海旁喝酒吃肉。
武松见大哥来了很是高兴,不过李逵却比他更快一步冲了出去。
“哥哥!”一声大喝,元气十足。
“铁牛,快来快来,为兄带了好酒,今日咱们兄弟三人,定要痛饮一番。”萧峰笑语盈盈,步至石桌旁,轻轻揭开酒坛封泥,酒香四溢。
李逵鼻翼动了动,凑到萧峰身旁,言语间略带不满的说道:“哥哥近日与那大理国君形影不离,莫非已将俺这兄弟忘了?”
“哈哈……”萧峰爽朗大笑,“我与铁牛情同手足,纵是忘尽天下人,也难忘你啊!”
话音一落,萧峰看向武松,招了招手道:“五弟,来,喝酒!”
两人这才坐下来,与萧峰对饮。
数碗好酒下肚后,萧峰自怀中取出两面象牙令牌,分别赐予武松、李逵,道:“二位兄弟此番护驾有功,陛下特封五弟为罗苴将军,铁牛为羽仪将军,另赐黄金千两,府邸两座,仆从三百。”
李逵闻言一愣,手捧刻有‘羽仪将军’字符的象牙令牌,疑惑道:“俺这便做了官?哥哥,俺这官儿,在大宋如何?”
“铁牛此职,若论大宋,便是那殿前都指挥使,正四品武将。”萧峰解释道。
随后,目光转向武松,续道:“五弟则与大宋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相仿,正五品武将。”
“嘿嘿...那感情好!”李逵将象牙令牌翻来覆去的看,笑得很是憨厚。
武松却看向萧峰,问道:“此番救驾,大哥功劳最大,不知大哥是何赏赐?”
萧峰却是豪迈一笑,缓缓道:“陛下有意封我为镇南侯,如今正在与群臣商议,想来圣旨很快就会下来吧!”
然而萧峰话音刚落,院子外便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万万不可!”
“嗯?!”
三兄弟回头看去,只见金剑先生李助、浪里白条张顺在一名羽仪军的带领下走了过来。
“萧兄,万万不可啊!”
李助直接越过那名领路的羽仪军,来到萧峰面前,一把握住他的手,神情急促的说道。
从建康到大理,李助路过揭阳岭、临川县、戎州城。
每到一地,市井巷陌间,无不传颂着萧峰之大名,其侠肝义胆、重情重义备受百姓推崇。
他原本以为这已经是萧峰的极限,却没想到他在大理还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这种天生便能搅动风云、身怀金龙之相、胸有豪情万丈的英雄!
不正是李助一直在寻找的天命之人么?
“元德?张顺兄弟?你们怎么来了?”萧峰看着突然出现的两人,有些懵逼的问道。
“我们怎么来的无所谓,重要的是我们来得太及时了!”
李助擦了擦额间的汗水,盯着萧峰说道:“萧兄,无论如何,你都不能接受大理皇帝的封赐!”
“你这鸟人,凭什么不让俺哥哥享福?!”李逵说着就要拿板斧,要劈了李助这个祸害。
就连武松也面露不喜之色,那可是侯爷啊!
凭什么拒绝?!
李助一把按住了李逵,扭头对张顺说道:“张兄弟,劳烦你将这位将士送出去,不要让其他人进来。”
“好!”
张顺这一路来,都是听得李助的安排,所以李助这么一说,他便去做了。
等到那羽仪军离去,李助才向萧峰拱手道:“萧兄,你若相信元德,就听元德一言,不要接受大理皇帝的封赐。”
“为何啊?”萧峰有些迟疑的问道。
“因为萧兄心怀宽广,岂是大理这等小国所能困住的?”
李助再次握住萧峰的手,神情格外认真的说道:“萧兄,不可因一时痛快,毁了万世功德啊!须知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如今金国崛起、辽国势弱、西夏龟缩、大宋奸臣当道、大理偏居一隅,天下之势风云变幻,正是我等豪杰大展身手之时啊!”
李助点到为止,他看得出来,萧峰个人具备争夺天下的气场,但还没意识到天下大势已乱。
他可以协助萧峰争天下,却不能推着他前行。
不然的话,他李助何不自己干?
而萧峰一旦接受了大理皇帝的封赏,就等于给自己加了个上级。
那到时候若真入主天下了,算大理段和誉的,还是算他萧峰的?
总不能让段和誉北上的时候落水吧?
所以无论如何,李助都要阻止萧峰给自己上强度!
萧峰听了李助的话,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一旁的武松虽然没听懂李助这话是何意,但在他心中,无疑是最钦佩大哥的。
所以,他将那块罗苴将军的象牙牌放在了桌上。
“五弟,你这是何意?”萧峰一愣,看向武松。
“我与大哥共进退!”武松微微一笑,看着萧峰道:“大哥在哪,武松在哪。”
李逵连忙喊道:“俺也一样!”
萧峰有些无语的看着两个兄弟,都不知道他们两在瞎参合什么。
李助站起身来,对着萧峰拱手行礼,郑重说道:“萧兄,我李助对天发誓,绝不会加害于你!只需萧兄一句话,李助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那依元德之见,我现在该如何?”萧峰叹了口气,决定听一听李助的想法。
“这个问题应该我来问萧兄才是。”
李助看着萧峰,认真的问道:“萧兄可愿留在大理,最终成为取代高氏,如汉末曹孟德乎?”
萧峰眉头微微一皱,朗声道:“我非曹孟德,岂会有此等野心!”
李助点了点头,从容道:“萧兄的人品,我自是信得过,可曹孟德最初想得也是匡扶汉室。萧大哥身为汉人,而今身处的大理,却是白蛮、乌蛮、卢蛮、么些蛮、仡僚蛮五蛮共治之地。眼下时光尚短,双方尚能和睦共处,然则时日一长,种种矛盾定会浮现。萧大哥届时,难道甘愿舍弃汉人,融入蛮夷之中吗?”
武松、张顺、李逵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面露困惑之色,一时间竟有些摸不着头脑。
“武松哥哥,曹孟德是谁?”李逵小声询问道,他虽刻意压低声音,仍然清晰传入众人耳中。
“汉末曹孟德...应该是丞相曹操。”武松回答道。
“哦...”李逵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萧峰却神情苦涩,他一个契丹人,算哪门子的汉人?
想到这里,萧峰看着李助问道:“元德,契丹也算汉么?”
李助不明白萧峰的脑回路咋一下从南边跳到了北方,不过他既然问起,便回答道:“欧阳公在《五代史记》中称,契丹其先本炎帝之裔,但久居朔漠,风俗异矣,乃化外之民。”
“本炎帝之裔?...”萧峰看向洱海,心中有万般思绪,却不知从何说起。
李助继续道:“在我看来,契丹自唐盛时,附在北鄙,衣冠食用,渐有华风,其建国以来,声名政教,与大宋不相远也。”
萧峰抬手说道:“元德、五弟,你们先出去,我静一静。”
众兄弟对视一眼,纷纷起身告辞。
残阳浸透三塔影,萧峰孤影独坐庭院,凝视着远方的苍山洱海。
心中缠绕半生的谜题,竟在这一刻恍然若揭,答案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段和誉终非段誉,而萧峰,亦不过是红尘过客。
他恍然明白,往昔的恩怨情仇,随缘而起,随缘而落,聚散无常,不过分挂怀往昔,而应该珍惜眼前人才是。
契丹萧峰也好,大宋乔峰也罢,终是炎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