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坚定的刘振云
跟着丈夫来到图书馆后,赵晓婉在基本掌握新式插画的画法的情况下,找了个没人打扰的地方画画。
林向东则是开始了图书馆的工作。
先打扫了一下他负责区域的卫生,之后又和同事一起将学生还的书挨个放到各个楼层的书架上。
随着上课时间的来临,图书馆借还书的学生骤减,没什么事做的林向东就想着自己应该干点啥?
儿童杂志的下一期稿子一个月内完成就行,所以他不用那么着急写。
而为了小金库,准备往其他杂志社投的稿子,一时之间又没有想好写什么。
这个时候,脑海中就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今天晨练后曹老推荐的几本书,有不少他都没看过,便决定挨个从不同的书架上找来,准备用看书来打发下时间。
同事张莉见此,还欣慰的点了点头。
在她看来,林向东从写东西改成了看书,肯定是撞了南墙,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想要多看书来学习。
刚准备看看新出来的杂志,就发现又来人了。
还是个长相颇为着急的学生。
“同学,借书还是还书?”
“借书,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这正好就有一本。”
张莉说着,就把林向东旁边那一摞书最上面的一本拿了过来。
埋头看书的林向东被惊动,就正看到同事张姐把他拿的一本书递给了刘振云。
“老乡,又来借书啊?”
“是啊!你这是看的啥书?《资治通鉴》,这可是三百字的历史巨作,别说是普通人了,就算是历史系的学生都不见得看过。”
刘振云有些吃惊道。
“呵呵,我就是闲的没事瞎看,但是再看也成不了你们这些北大的高材生啊!”
“哈哈!向东你不能光看书闭门造车,多去听听北大教授们的讲课,我想即便你成不了北大高材生也为时不远。”
被林向东捧了一句,刘振云顿时喜笑颜开道。
前两次被对方又是陪着媳妇一起上学,又是可以随便在北大听课,打击的不行。
这两天他才想明白:林向东说的这些都是外在因素,个人以后的成就,还得靠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来决定。
“向东,我最近加入了文学社,还写了一篇稿子,准备往《北大校报》上投稿,你有没有兴趣一起啊?”
“《北大校报》?这是什么东西?”
“《北大校报》你都没有听说过啊!这可是咱们北大主办的刊物,今年刚复刊没几个月,现在正广纳贤才,让在校生踊跃投稿哪!”
“有稿费拿吗?”
林向东的话,顿时让刘振云露出了鄙夷的表情。
“这可是咱们北大自己的刊物,写的文章能发表在上面就已经是莫大的荣誉,就算是不给稿费也得踊跃参加啊!提钱多俗。”
“我还是算了,就是俗人一个。”
在林向东看来,不给稿费,除非脑袋里有坑才会投稿。
有这个功夫和精力,还不如多看看书喝喝茶哪!
被拒绝,这让刘振云想要在文章上和其较量一番的想法泡汤了,有些遗憾。
但却让他对《北大校报》的投稿越发上心起来,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不但可以让他在同学中间功成名就,还能吸引众多女同学的关注。
拿到林向东面前炫耀,只是顺带。
返回宿舍的刘振云也没有了看书的心情,将借的《四世同堂》扔在一边后,就拿出昨天刚写完的稿子,埋头修改起来。
等他再次抬头时,一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他顾不得饿的咕咕叫的肚子,就拿着修改好的稿子,跑到未名湖畔的一个凉亭。
这个时候,凉亭里已经有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有些不耐烦的等在那里。
“你来晚了!”
“抱歉学姐,刚刚改稿子的时候精神太集中,这才耽误了一些时间。”
马尾辫女孩叫王彩霞,是大三文学系的学姐,同时担任文艺社的副社长,更是《北大校报》的一名编辑。
因为《北大校报》复刊,缺少质量好的文章,这才急病乱投医之下,和新加入文艺社的大一新生约稿。
响应的不少,但是能写出过稿的文章却不多。
再加上刘振云还迟到了十几分钟,就更让王彩霞的脸色有些不怎么好看。
接过稿子看了看后,脸色这才有些好转。
倒不是说稿子写的多好,只能说是有发展潜力,再努努力,过个一两年的话就能写出在校报上发表的文章了。
“学姐,我这稿子能过吗?”
见王彩霞的脸色好转,刘振云还以为有戏,便开口问道。
“文章写的不错,但是也有不少问题,如一股脑的堆积华丽词汇,故事情节老套,人物描写不够立体......平时可以多看看文学刊物上的文章或书籍,多揣摸下人家是怎么写的。”
“学姐,如果把你说的这些问题都修改一遍,这文章还能发表在校报上吗?”
看着学姐说出一堆问题后又将稿子递了回来,明知道没有过稿的刘振云还是不死心道。
“那就要看你修改后的文章是什么样子了!”
王彩霞也经历过这种被拒稿的阶段,所以并没有把话说死。
更多的是想让对方知难而退。
“嗯,我这就回去修改,等改好了还得再麻烦学姐帮忙给看下。”
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这是此时刘振云的真实写照,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是更坚定了要将文章发表到校报上的决定。
当然,在这之前先得去食堂祭祭五脏庙。
......
儿童杂志社。
李娜上班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将小姑子画的插画拿给主编看,而是在踌躇了半天后,才在吃过午饭的休息时间,敲响了主编的办公室。
“咚咚咚!”
“请进。”
秦兰看到进来的是李娜,便笑着开口问道:
“小娜,什么事?”
“主编,这是我小姑子根据作者的要求,给《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画的新式插画,您看一下。”
事关杂志销量能否逆转的主打作品,秦兰顿时打起了精神。
结果将插画拿过来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