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神经内科疾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漫话脑梗死

第一节 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

二、日常俗称的“中风”就是脑梗死吗?

“中风”不完全等同于脑梗死。中风是一类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脑梗死和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脑出血。

三、“脑梗死”与日常所说的“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一样吗?

脑梗死曾称“脑梗塞”,属于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导致脑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栓塞”和“脑血栓”都属于脑梗死的类型,但是“脑栓塞”和“脑血栓”也是不同的。“脑栓塞”又称为栓塞性脑梗死,指各种栓子(血流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脑栓塞”约占脑梗死的15%。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指在脑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黏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脑血栓,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软化,引起相应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四、脑梗死的症状有哪些?

1.头晕、头痛。

2.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步态不稳或跌倒。

3.失语,说话或理解语言困难。

4.突发单侧视物模糊或失明。

五、脑梗死的可干预危险因素有哪些?

1.高血压。

2.吸烟。

3.被动吸烟。

4.糖尿病。

5.心房颤动。

6.颈动脉狭窄。

7.血脂异常。

8.镰状细胞贫血。

9.体力活动不足。

10.肥胖。

六、脑梗死的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有哪些?

年龄、性别、家族史、种族。

七、诊断脑梗死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1.血液实验室检查。

2.头部 CT。

3.心电图。

八、为什么高血压的人容易患脑梗死?

高血压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脑血管堵塞后导致脑梗死。另外,长期高血压使脑动脉血管狭窄闭塞,从而引起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引发脑梗死。

九、为什么患有糖尿病的人脑梗死的风险增高?

因为糖尿病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时容易加重大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壁弹性减退、斑块形成,引起脑血管狭窄。当血液处于高脂、高黏状态易在狭窄部位形成血栓,导致患者发生脑梗死。

十、为什么血脂高的人容易患脑梗死?

因为高血脂会在血管内膜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不断进展,形成粥样斑块,斑块增大会导致脑血管狭窄,斑块的破裂容易并发血栓形成,堵塞脑动脉,引起脑梗死。

十一、脑梗死会遗传吗?

可能会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不一定会遗传。

十二、脑梗死发病与性别有关吗?

有一定的关系,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十三、脑梗死的发病人群一般都是老年人吗?

不是。脑梗死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十四、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区别有哪些?

脑出血是出血性卒中,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