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常态。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逐渐暴露出瓶颈难以破除、发展潜力不足、区域矛盾难以协调、地理差异明显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推动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如何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等,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成为对经济管理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的鲜活素材。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形成可持续、高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需求。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自2012年起精心打造“沃土计划”社会实践项目,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对接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实践调研,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致力于实现培养创新人才与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机融合。
“沃土”二字意为植根于中国大地,植根于基层社会的肥沃土壤。“沃土计划”一方面旨在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培养面向中国、面向未来的富有实践经验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旨在充分发挥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科优势,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聚合多方之力打造青年智库,立足中国实际、研究中国制度、讲好中国故事、解决中国问题。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勉励青年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同年,北京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正式启动。在全校思想政治实践课程建设总体框架下,光华管理学院依托“沃土计划”品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协同配合,完善课程体系,优选实践基地,充实资源保障,持续将“沃土计划”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打造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引领工程。
自2020年起,“沃土计划”为每个实践团均配备了1~2位专业教师,他们带领学生一同前往实地提供学术指导,同时面向学院硕博研究生群体甄选实践团助教,要求助教必须具备党员身份,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2020年夏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多地收紧防控政策。为了优化参与体验,学院克服多重困难,积极争取有利条件,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确保实践活动如期开展。
十年来,“沃土计划”经历了从暑期社会实践到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的转型,项目运行日益规模化、体系化、专业化。
从“1”到“19”,实践基地数量不断增加。 2012年,“沃土计划”首次落地广东揭阳;经过4年试点,“沃土计划”实践基地数量在2016年增加到5个;2017年突破10个。截至2022年2月,“沃土计划”已建成19个实践基地,远超北京大学对基地数和本科新生数1 ∶ 15的目标要求,北起河北、南至广东、西抵青海、东达山东,覆盖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既有革命老区,又有改革开放前沿地带,既有工业园区,又有乡村振兴一线,让学生们有充分的机会将“光华思想力”带到更广阔的城镇乡野。
从“不足20”到“突破200”,覆盖学生范围逐年扩大。近年来,在学院的精心设计与周密组织下,“沃土计划”日益受到学生青睐。从最初少数同学自愿参与,到学院本科生全体投入,越来越多的同学利用暑期走进基层,贡献青春力量。同时,越来越多的硕博研究生也加入队伍,实践团组成趋向多元化。
从“无”到“有”,全员参与的项目支持团队已经成形。学院充分整合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多部门力量,打通第一和第二课堂,邀请各系教授担任实践团指导教师,前期为学生们提供背景研究、研究方法方面的指导,并带领学生们开展实地参访,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确定调研方向和方案,后期指导学生们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实践报告。学院党政领导亲自担任指导教师,教授、辅导员、硕博研究生与实践基地齐心协力,努力创设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沃土计划”正式开展的第十个年头。为了系统地总结实践成果,更好地发挥青年智库作用,我们汇总整理了2018—2020年“沃土计划”思想政治实践团队报告,受篇幅所限,本书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课题和章节,按照不同主题以案例形式呈现。由于原始报告成文时间不一以及学生们的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谅解。
本书编委会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