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7章 殿前问罪
十月初七的朝会,时间和节奏一分不差,
随着大理寺卿的钟声响,文武百官鱼贯而入金銮宝殿,分列左右,
不少人目光时不时往武将的队列末尾看去,瞅见朱棣那副略有些疲惫的模样,心里各有所思,脸上却不露痕迹,
国家大事,都在这金銮殿中汇聚,发散,延伸而出,
一般来说,持续两三个时辰的朝会,
重要事项会在中间的部分开始问对,
所以也没有人显出焦虑来,按照固有事理的轻重缓急开始奏对。
朱元璋稳稳地坐在大殿正中央,听着六部的上疏,似乎和往常没有不同,
直到太阳从东边升起,照亮了金銮宝殿的檐角,
随着户部尚书退下,便有一位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千户朗声道:
“锦衣卫北镇抚司有奏事。”
“准。”
在金銮殿上,常见的是拱卫皇帝的锦衣卫身影,一般都出自南镇抚司,
不管是祭典还是出行,亦或是其他的祭祀,都有他们负责皇家的安全和礼仪,
北镇抚司衙门的锦衣卫,无论官职大小,一般都不在朝会上出现,
“北平大火一案,已有结案卷宗。”
“结案卷宗?”
“北平已经结案了?”
“锦衣卫的动作竟然这么快?”
朝中大臣都对北平之事有所耳闻,部分人等甚至已经知道北平那场大火的内幕,
就算不知道内幕,金陵城中流传的北平失火一事,也在坊间流传出了数个版本,
“肃静!”
大理寺卿负责维持朝会秩序,
他话音刚落,
众人便听到燕王说道:“臣请自述!”
“燕王出列了。”
“听说燕王今日子时才到的金陵城,直接就来朝会上。”
“若不是朝会上有燕王,北平那件事或许还要拖着,不许见光日呢。”
“你怎么知道......”
殿中顿时变得喧闹无比,太多人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肃静!”
负责传声的司礼太监大喊:“不准!”
照常理,应该是有关人员,
例如参与调查的锦衣卫等,陈述调查结果,呈递卷宗,
随后司礼太监叙述事情经过,
最后皇帝叫燕王奏对,
实际上流程上就是这样的,
但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显得有些不平凡,
燕王朱棣在锦衣卫特使千户出列上疏后,便顶着略有些猩红血丝的眼睛再次喊道:
“臣朱棣愿自述!”
他声音不大,却回荡在整个金銮殿中,
令朱标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他知道,寻常时,朱棣是最喜欢在父亲面前表现,急于出风头的,
但这种时候,又不是出风头的时候,这样过激的言行就显得有些过分忤逆了。
司礼太监找补道:“燕王有事要奏!”
比大理寺卿的呼喊有用一百倍,
金銮殿中变得寂静下来,几乎所有人都看着燕王,不知道他葫芦里要卖什么药,
“准奏。”
燕王朱棣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表情,朗声道:“臣有罪,于北平私自研制火药,险些酿成大祸令北平沦陷,事情因果,请允臣述之!”
“准!”
“臣于四月始研新式火药,进步神速,相比于旧时火药,爆炸范围与对人畜生物杀伤提高了十倍不止,因此于五月陆续试制新式洪武神机炮,以提升军队,克杀强敌,减少损耗。”
“于九月下旬二十五日,新式洪武神机炮始制成功,单次发炮损耗,杀伤范围,填装速度,对人畜伤害,均已达到预期,因此众工匠心生倦怠,于当日庆贺,引发火灾,火烧三日始绝。”
半年左右的授受,令朱棣已经熟悉了朱允炆创造的这些词汇,
因此从他口中说出的话语有一半,他们都听不懂,
但大概他们都明白了,
“燕王,你的意思是私下研制火器,并不呈报中央备案,是有正意。”
兵部尚书唐铎厉声道,
“偷制火器,乃是谋逆之罪!”
“铸造武器,所耗甚大,仅凭北平一地,根本无力支撑。”听闻有人插嘴,负责此案的千户徐闻千当即喊道,“煤铁冶铸改制,平地升起一座玻璃厂,方是北平短短半年内在火器研究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
朱标心里一跳,想道:“改制?什么改制?”
“工部下属军器营,有火器研究,保存,制作之定制,燕王难道不遵循制度,酿成大祸?”工部尚书秦达当即喝道,“燕王,更改易制,乃是祸始!”
其余人等也附和,若是人人可以随意改制,不遵循中央规定,岂不是做了那个地方的“真皇帝”?
改制乃是比大火本身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所以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又被拉了回来,各人有忧虑,有担心也有看好戏的表情。
朱元璋没有开口,深邃的眼神望向燕王,
其他人也是怀揣着不同的感受和心思,看向朱棣,
朱棣坦然承认:
“若是遵循定制,以师徒授受,则火器研究进展不可能如此之快。钦差至于北平时,改制后机构已毁,人员伤亡,无法复原,但大致如臣所述。”
意识到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插嘴,朱棣这才继续说道:
“一,改军器营与铁冶所相融,主官由军器营主官兼任,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二,改上传下启研究之法,以师生代师徒,开班夜校,对工匠传授铁冶,军器铸造技术;
三,通效古贤之法,任人以用,不拘出身,若有贤才,优先提拔;
四,研究定制,以书文传绝无私藏,逢十日小考,新老交替轮岗,提升效率。”
朱棣说完,朗声道:“此乃北平私研火器人员改制之法,玻璃厂如今仍延续此法,日日产出新玻璃。”
“真改制了?”
“这是要另立朝廷?!”
“燕王有祸心啊!”
朝臣又开始窃窃私语,看向燕王的表情都变得更加复杂了,
“还有!”
徐闻千喊道,燕王只是说改制之法,是部分事实,
实际上还有更多,更大的影响,可以说于北平掀起了滔天巨浪。
“说!”
徐闻千说道:“以官吏替官员,擅自选拔秀才,举人做工匠,发放大量银钱为资,使部分弃考秋闱春闱,为事功之至!”
“嚯!”
“这是何意啊?”
“挖举人为工匠,这是给了多少钱?”
“非是钱财之事,原本,这可是朝廷的损失,人才的流失啊。”
“难道他还在改制之后,传播不好的思想。”
“谋逆啊!谋逆啊!”
朱棣的脸色变了一下,
他用人乃是以“当用”为要,
初期姚广孝传播《开物书》与《数算》,乃是广开文会,
的确吸引了一大批秀才和举人,
但这些匠人拿着丰厚的酬劳,又投入了经学之中啊.....
朱元璋开口,沉静威严的声音响彻奉天殿:“朱棣,可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