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我的浅见
我认为,微观研究是宏观研究的基础;如果不把《红楼梦》各个脂本的情况摸透,焉敢谈论脂本支派的划分,以及各个脂本之间错综复杂的亲疏关系。
这是我研究《红楼梦》版本的出发点。
因此,对各个脂本以及程甲本、程乙本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深入的观察、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继“《红楼梦》眉本研究”“《红楼梦》舒本研究”之后,我又把目光投向了“《红楼梦》皙本研究”。
此后,我还将继续展开对《红楼梦》其他脂本以及程甲本、程乙本的专题研究。
我的浅见,不敢自以为是,盼望能得到同道们的赐教。
[1] 即第一叶的前半叶。我为什么要在线装书中使用“页”这个概念呢?原因是这样的,在线装书中,“叶”=前半叶+后半叶,计算字数未免繁复。有的学者又常用“a”代表“前半叶”,“b”代表“后半叶”,仍然不免繁复。所以,我就直接用“页”来代替,以求省事。
[2] 参阅第二章“贾义·袁氏·方春——皙本独异人名考”。
[3] 参阅第六章、第七章“他叫茗烟,还是叫焙茗?”(上)、(下)。
[4] 参阅第三章“她叫红檀,还是叫檀云、香云?”和第四章“她叫秋雯,还是叫秋纹、秋文?”
[5] “□□”,据其他脂本,此二字当是“通戏”。
[6] 参阅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黛玉听艳曲’:皙本保留着曹雪芹初稿文字痕迹”(上)、(下)。
[7] 此影印本乃杜春耕兄所赠,在此向他表示感谢。
[8] “后记”原文系用繁体字印成。此处转引时,改用简体字;至于标点,则一仍其旧。
[9] 参阅本书第二章“贾义·袁氏·方春——皙本独异人名考”第一节“他为什么叫‘贾义’?”第二节“‘义’≠‘又’”、第三节“‘周氏’为何一变而为‘袁氏’,再变而为‘杨氏’?”第七节“他叫‘方春’,还是叫‘方椿’?”
[10] 参阅本书第二十一章“皙本文字讹误举隅”。
[11] 关于现存脂本中保存着曹雪芹初稿的痕迹,我有两次发现。第一次发现是,我在舒本第9回的结尾发现了曹雪芹初稿文字的痕迹。参阅拙著《红楼梦版本探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红楼梦舒本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第二次发现则是此次,我在皙本第23回发现了曹雪芹初稿文字的痕迹。参阅拙文《“黛玉听艳曲”:〈红楼梦〉皙本保留曹雪芹初稿文字痕迹初探》,《曹雪芹研究》2017年第4期。
[12] 杨本作“晴雯”。
[13] 参阅本书第三章“她叫红檀,还是叫檀云、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