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0章 喜遇两千多斤,大赚
两人找到一处工地的入口。地上很多建筑材料胡乱堆着,忙碌的大工、小工们甚至都没几个戴安全帽的,这景象跟后世建筑工地显然大不一样。
工地也没个门,任何人随便进出。
两人尽量避开地上的红砖头、石灰、沙土,往人多的地方去,打算找个人问问有没有废弃水泥袋。
也奇怪,地上明明很杂乱,但一眼望去,就是没见到有丢弃的水泥袋,一只都没见到有。
走了十几米,旁边的一堆沙子突然动了一下。
孙来鹏一眼瞟去,才发现不是沙子在动,是紧挨沙堆趴了一条狗,正好毛色灰灰的跟沙子的颜色完全一致,就像是一条变色龙趴在那儿与环境融为一体。
灰狗抬起脖子只看了他们一眼,丝毫没有一点护院的意思,继续把脑壳缩回去睡大觉了。
孙来鹏随便找了个三十岁上下正在挑砖头的小工问了声:
“你好我问个事,我们过来收废品的,工地平时有废料要卖的话不知该找谁?”
他没有一上来就直接说想收水泥袋,而是笼统地说来收废品。
“又是收废品?”
不知为何,那小工嘀咕了一声。
随后,他指了指远处角落里一个正坐在椅子上卷着烟叶子、头发稀疏的老头:
“你找看材料的老秦,平时废品都是他负责卖,卖了钱好像是交给工地了。”
孙来鹏道了声谢,走近老秦跟前。昨天刚买的五岭烟抽出来一支递给对方,顺便开口说明来意。
老秦正用废纸自行卷成烟来抽,见到有烟给过来,连忙将那些切碎的烟叶收回袋里。
“你们也是收废品的啊?”
老秦抽了口烟,略有几分错愕,指了指周围:
“那可不巧了,你瞅这地上哪还有啥废品?就一个多钟头前,有人刚从这收了一回,全都弄走了!”
孙来鹏怔了一下。现在收废品都这么卷的吗,起那么早?
他不死心,又问:
“别的废品都收了,连水泥袋都收了吗?那东西收废品的好像都不大爱收。”
“喔,你说那个啊?那东西平时堆在这里我自己都不知咋处理,平时有收废品的过来,别的废品按斤称重,只有水泥袋是不收他钱的,顺带给我拿走就行了!”
孙来鹏现在可算明白了,为啥地上连半只水泥袋都见不着。原来个把钟头前,有人直接免费把袋子全给拿走了。
自己这有点出师不利呀,来的第一家,就碰上被人截胡了!
但坏消息中也夹杂着好消息,那就是,原本以为工地卖掉废袋至少得按一分钱一斤,这已经是最便宜的狗屎价了。没料到这儿的实际情况是,一分钱都不用,白送!
这就意味着,虽然这次没做成生意,以后却有机会做成生意。
“秦大爷你看这样成不,下次再有水泥袋你就别白送给人了。你都攒着放那儿,不管存多久,我肯定会找个时间过来收。别人收不给钱,我收的话给你一分钱一……公斤!再便宜它积少成多也是钱呐你说是不是?再说了这东西本来卖不了钱,你到时就跟工地说是白送给人不就成了?”
说到后面那句,孙来鹏压低了声音。工地本来嘈杂,一低声自然没别的谁听见。
最后这句似乎成功打动了老秦,他确认似的问了句:
“这东西……你真愿意掏钱收?那成,以后我给你留着,但也不能堆在那太久,你得早点过来收!”
双方就这么简单地约定了。
看到一旁有堆得如同小山头似的白色石灰,孙来鹏想起个事来,顺便又问老秦:
“你这挺多石灰,我能讨点不?不用多,就一碗大小行了,我拿来做东西吃的!”
老秦一开始还以为多少,结果只一碗,在整堆石灰中简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便也没要他钱,让他弄了点。
平时孙来鹏做魔芋粉条,用的都是自家灶里的草木灰。现在既然正好碰上有现成的石灰,当然带点回去试试,也不用每天去灶里扒拉了。
离开这家工地,永善不禁问道:
“大鹏,来的时候我好像听你说的是一分钱一斤水泥袋吧?现在变五厘了?”
刚刚孙来鹏听说废袋白送,所以心理价位迅速往下拉了一把。原本想说一分钱一斤收购的,一开口变成了公斤,也就是每斤才五厘了。
“不管五厘还是一分,对他来说反正都是白到手的钱,他会把东西留在那儿的。”
孙来鹏说着扯了永善一把,两人加紧往旁边其他的建筑工地赶。
因为孙来鹏此刻有一种不太妙的预感。既然这一家工地有人过来收过了,那么相邻几处工地很可能也被人一路收过去,啥也不剩了。
脚步加快的话,或许还能捡到点。
两人很快又去了好几家工地,结果真被他料中了。
几家全都有人来收过了。跟老秦那边一样的,都是收购其他废弃材料,水泥袋白送。
永善泄气道:
“今天白跑一圈,早知道再早点起来就好了,反正那什么旅社一股霉味,也睡不着!”
其实白跑倒不算白跑,至少还是达成了一些口头成果。孙来鹏跟几家工地都约好了,水泥袋留着他下次花钱过来收。
但今天确实是空着箩筐回村去,一只水泥袋都没收到,要说泄气,孙来鹏自己也是有那么一丝泄气的。
他估摸了一下时间,最后决定再去趟郊区,找找那家“岳峰食品厂”,反正天黑前能赶回村去就成。
从连片的工地走出一段后,路边房屋越来越低矮,也越来越稀疏。
走路去郊区显然不现实,但该坐什么车过去两人又都不清楚。这年头在交通方面还是太不方便了,除了班次比较稀的公交车、电车,其他方式就不用想了,出租车还没出生呢。
永善见对面有人推着板车走过来,随手就拦住人家问个路:
“大娘你好,郊区有个啥岳峰食品厂,你知不知道该从哪儿坐车过去?”
大妈戴着草帽,脸上汗涔涔的。
能不冒汗么?孙来鹏瞟了眼,那板车上都堆满了,一沓一沓整齐叠放的黄褐色纸袋……
额等等!牛皮纸袋上全都沾着灰色粉尘、颗粒,露出来的地方还印有红字:
标号:425号
净重:50公斤
国营江界水泥厂。
“啥食品厂?你说这厂没听过,去郊区的话倒是有个站,你俩得走一里路才能到那个站去等车!”
大妈停下来用同样湿涔涔的帕子抹了把满是皱子的脸回答永善。
孙来鹏道了个谢,随即好奇问道:
“大娘你这车上咋别的废品一样都没,全是这种水泥袋?”
“这个呀?你别说了!”
提到这个,大妈比前头他俩的神情还要泄气。
“上午跟我老头在工地收了一上午的废品,刚去到废品站,啥都能卖,就只这破袋子,以前他们站还收的,现在不要了,说是白给都不收了。我老头接着收废品去了,我舍不得扔,还得费工夫把这破东西推回家去搁着,白白耽误事啊,早知道不要了!”
孙来鹏听大妈诉苦似的说着,眼睛余光就看到永善已经在拍脑壳,面部肌肉有些按捺不住的在乱跳。
孙来鹏倒没太动声色,只是略带同情地看向大妈:
“那你这怪累的,都没人肯收,就算推回家去估计还是得扔吧?”
“可不是。”大妈更显无奈了。
“你等下我想想……”孙来鹏思索了几秒,“碰上了就当顺手给你帮个忙吧。我家是花农,平时除了在田里种花草,有些花也放到土罐子、蛇皮袋里种。我估摸着,这东西再怎么尽是水泥灰,往里面塞满泥,拿来种花种草不碍事吧?”
大妈听到这,一下来了几分精神:“你肯要这个?”
“顺便的事。不过钱的话,拿来装泥巴肯定我也不能掏太多钱。一分钱一公斤,你看有多少,我就着肩上这箩筐,帮你弄回花圃去!”
“那可不就是五厘吗?这……以前在国营收购站我都是卖分钱一斤的!”大妈又开始不舍得了。
最后,孙来鹏面带“为难”,答应下来,就按一分钱每斤给她收走。
板车上是好几家工地的水泥袋,用绳索绑着的,压得很实如同小山头。称了下,加起来也有一百一十来斤了。
孙来鹏给了她一块一毛钱,满满一板车的废袋子到了他们俩的扁担下,用从家带来的麻绳捆得结结实实,一部分塞在箩筐里,更多的堆在箩筐上方。
一边捆扎,孙来鹏一边问:
“国营废品站以前都收,现在咋还突然不收了呢?”
大妈点着那一块多钱:
“谁晓得?他们自己说是没啥用,站里头都积压了两千多斤了,上边叫他们以后不要收这东西了!”
大妈还在点着分票毛票,孙来鹏心头却是一阵狂喜,表情差点像永善那样控制不住。
两千多斤呐!
这趟来城里,不是没收获,而是收获大到要超出预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