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通史·隋唐五代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皇家苑囿西苑

西苑在洛阳城西,是隋朝的皇家苑囿,大业元年(605)五月开工修建,叫作会通苑。西苑方圆二百二十九里一百三十八步,洛河、涧河流经其间。苑中开凿了一个人工海,周围十多里。海中堆砌出方丈、蓬莱、瀛洲三座仙山,各高百余尺,相距三百步。三座山上遍栽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山上建造道真观、集灵台、总仙宫等台观殿阁,高低错落。人工海北连龙鳞渠,渠道屈曲盘旋,粼粼清波不断注入人工海中。龙鳞渠宽二十步,架有飞桥。过桥百步,种植着杨柳、翠竹和名花美草。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造型美丽。

图1-2 隋上林西苑图(采自《永乐大典·河南府图》)

龙鳞渠两旁修建了十六座面渠开门的院落,号为十六院,分别是延光院、明彩院、合香院、承华院、凝晖院、丽景院、飞英院、流芳院、曜仪院、结绮院、百福院、万善院、长春院、永乐院、清暑院、明德院,各安置一位四品妃子居住。十六院各置一屯,用院名作为屯的名称。每屯设置正一人、副二人,以宫人充任。屯内饲养家畜家禽,穿池养鱼,种植蔬菜瓜果,产品用于该院人员的日常饮食。春夏秋冬,美味佳肴不断变化,水陆产品无所不有。十六院内庭院幽深,花木掩映,每当北雁南飞,花叶凋零,就用各色绢帛剪制出彩花绿叶,缀在枝条上,颜色稍稍衰退,立即予以更新。因此,即便在秋风肃杀或寒气逼人的季节,这里依然春意融融。沼池中也用绢帛制作荷芰菱芡,在隋炀帝来游玩时凿冰装点。

西苑内修建了众多的殿堂亭阁。《大业杂记》提到甘泉宫(又名皂涧宫、显仁宫)、含景殿、曲水殿、清暑殿、楼霞观、阆风亭、丽日亭、翠微亭、行雨台。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追述隋代西苑的情况,提到冷泉宫、积翠宫、凌波宫、青城宫,“又有朝阳宫、栖云宫、景华宫、成务殿、大顺殿、文华殿、春林殿、和春殿、华渚堂、翠阜堂、流芳堂、清风堂、光风堂、崇兰堂、丽景堂、鲜云堂、回流亭、流风亭、露华亭、飞香亭、芝田亭、长塘亭、芳洲亭、翠阜亭、芳林亭、流芳亭、飞华亭、留春亭、澄秋亭、洛浦亭,皆隋炀帝所造”。[9]

隋炀帝把很多时光消磨在西苑中。有时是在夜晚,他率领数十名宫女,从外郭城西北边的阊阖门乘马进入西苑。他谱写了数十首《清夜游曲》,由宫女们在马背上演奏歌唱。有时是在白天,他下朝后来西苑林亭间宴饮。他的孙子燕王杨倓,同几个承恩的贵族、官僚及隋文帝的妃嫔为一席,佛教道教内道场的男女僧侣为一席,他自己同诸位宠姬为一席,酒食丰盛,你劝我让,常常是杯盘狼藉,渐入醉乡。隋炀帝一向敬重学识文章超群出众的秘书监柳顾言,常常召他来西苑宴饮。隋炀帝以夜里不能召柳顾言来饮酒而深感遗憾,于是命工匠按照柳顾言的形象刻成木偶人,身上安装机关。月下对酒,由宫人操作,这个木偶坐起拜伏应酬,活灵活现,引起众人阵阵欢笑。

大业十二年四月丁巳(初一,616年4月22日),大业殿西院显阳门失火,宫城中一片混乱。隋炀帝以为是盗贼杀入宫中,吓得连忙奔向西苑,躲在草丛中,直到火灭后才还宫。五月的一天,隋炀帝在西苑中的景华宫责令下人捕捉萤火虫,得数斗之多。当天夜里,他在苑中游山,用萤火虫照明。这些小昆虫被同时放出来,向四面八方飞去,柔和的萤光照得岩谷影影绰绰。

隋炀帝还在西苑曲水殿举办上巳节修禊活动,加入了一些娱乐活动。他在这里接见外族首领,安排百戏表演,使得外事活动变得轻松,并增加了联谊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