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让我查查
“你真是新人?”
高玥狐疑地看着何书墨。
老实说,不止是何书墨,高玥现在也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从何书墨短短一天内的表现来看,这人思维跳脱,行事果决,善于观察和思考,即便面对老人、上司的刁难也从不怯场。
这等言行举止,说他是御廷司老行走,丝毫不会令人怀疑。
“我是不是新人不重要,我现在只想知道,唐智全为何如此‘关照’我。我明明与他非亲非故,无冤无仇。你们勇武营之前也来过别的新人吧?”
何书墨看向高玥。
高玥点头:“来过,不过他们待不了几天,就自己离开了。”
“有我这样的待遇吗?”
“那倒是没有。”
“我猜也是。”
“你的意思是,唐使官在故意针对你?”
“差不多吧。”
高玥一手抱胸,一手托住下巴,思忖道:“正如你所说,你与他非亲非故,无冤无仇,那么他针对你的动机从哪来呢?我们御廷司办案,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如果找不到唐使官的动机,你纵有再多猜测,也没法结案。”
何书墨勾起嘴角,没有说话。
何家刚搬入京城没几年,还没来得及结下梁子。唐智全不可能是因为何家才迁怒的他。
而他自己所结下的仇家,其实一共就只有两方。
一方,是被《兵甲失窃案》坑到脸色铁青的魏党。另一方,是因为《兵甲失窃案》被迫大出血的张家。
御廷司是贵妃党的势力范围,张家伸手的概率更大,但也不能排除魏党安插人手的可能性。
至于唐智全的靠山到底是魏党,还是张家……
打个窝,一钓便知。
“小高,帮我个忙。”
高玥不满皱眉:“你这人好大的架子,以本行走的资历,你叫声姐姐都便宜你了。而且你那靖安县的案子,难度太大,我可没本事帮。你自求多福吧。”
“我不查靖安县,我要查唐智全。”
何书墨学着女反派的气质,轻而易举地说着一件“小事”。
人在御廷司,上任第二天,简单确定小目标:干掉顶头上司。
“你疯了?”
高玥美眸瞪大,像是在看一个疯子。
如果说,唐智全让何书墨去查靖安县的难度,是上刀山,下火海,尚且有那么一丝成功的可能性。
那么,何书墨准备去查唐智全的难度,便不啻于蚍蜉撼树。
唐智全,七品武修,混迹官场十余年,官至六品,御廷司带刀使者。在御廷司内赫赫威名,是最有可能接任御廷司司正的带刀使者之一。
你去查他?
与找死何异?
何书墨仿若丝毫没意识到他即将面临的对手,反而轻松笑道:“高姐姐,你难道对唐智全针对我的动机不感兴趣吗?”
“不感兴趣。你自己找死,别拉上我。”
高玥当即拒绝,干脆果断。
何书墨意料之中:“除了唐智全,咱们勇武营便属高姐姐修为最高,资历最深。你难道不想更进一步?还是说,你甘愿被唐智全压在手底,十年?甚至二十年?”
高玥自诩能力不差,当差几年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但正如何书墨所说,只要唐智全不挪位置,她这种没背景的小官,几乎永远无法出头。
高玥不得不承认,在何书墨的蛊惑下,她有点心动了。
“为什么是我?你就不怕我找唐智全暗中协商,然后反将你一军吗?”
何书墨有理有据:
“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你?因为我亲自出面,会引起唐智全的警觉。他是个老手,不是傻子。你作为刚和我认识一天的勇武营老人,还发生过冲突,没道理会为我做事。
“唐智全即便察觉不对,也不会怀疑到你我身上,只会自己脑补。因为我们的联手完全不符合常规逻辑。他的习惯和自负,是我们最好的保护色。
“再回答你第二个问题,我确实不怕你和唐智全暗中媾和。让我被逐出勇武营,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反之,唐智全落马,你将得到的是勇武营的掌控权,以及前途无量的带刀使者之位。脑子正常的人都应该知道怎么选。”
高玥深深地看了何书墨一眼,反复思量半刻钟后,道:
“你有几成把握?低于五成,恕我无能为力。”
“我说十成,你信吗?”
看着何书墨自信满满的样子,高玥倒也懒得再质疑了。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查唐智全的动机。这很重要。”
何书墨表现得非常大度:
“不是什么大事,主要是看他不爽,想弄死他。这个理由够充分吧?”
高玥说不出话。
她现在已经有点后悔了。
她感觉自己上了一条贼船,还是下不去的那种。
其实,何书墨真正的动机,并不是看人不爽这种玩笑话。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唐智全针对他是明摆着的,他今天即便去把靖安县的案子给查了,也不过是以地事秦,抱薪救火。只有彻底解决唐智全,才能一劳永逸地避免各种有意为之的刁难。
从大的角度来说,唐智全如果是张家派来的马前卒,那他正好将计就计,从唐智全入手,逐步扩大和张家的冲突。
《皇权之下》对张家的记载仅限于《兵甲失窃案》,现在案子已废,如果想不通过《兵甲失窃案》扳倒张家,就只能从零开始,一点一点收集对张家不利的证据。
……
在楚国,凡是稍微正式的传旨,都会有一位太监提前出发,在正式的传旨队伍到达之前,通知相应官员,让他事先做好准备。不至于手足无措,圣前失态。
因此,当寒酥率领十几位宫女太监组成的传旨队伍到达时,御廷司司正早已穿戴整齐,在御廷司门口久候多时。
御廷司司正朱良辰,是一个身高寻常,相貌平平,手上遍布老茧的男子。
他年约六十,身着鉴查院五品官服,在一众七品行走制服中鹤立鸡群。
此时,这位朱司正,满脸笑容地看着寒酥。
“欢迎上使驾临鄙司。”
寒酥偷偷扫了一眼周围,没看见某位马屁大王,心底有些失望。相较于其他蝇营狗苟的楚国官员,何书墨算是为数不多能让她不讨厌,甚至感觉有点有趣的人了。
眼下正事要紧,寒酥收起玩心,面不改色,公式传旨道:“传娘娘口谕,御廷司司正朱良辰听旨。”
“臣在。”
朱良辰连忙跪下接旨。
不远处,几个躲在暗处看热闹的年轻行走面面相觑。
“罚俸三个月?娘娘发了这么大的脾气?这何书墨真是倒大霉。”
“是啊,幸好咱们早上跑得快,要不然真被他拉去当垫背的了。”
“你们懂个屁!骂人这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抄家灭族,往小了说,轻轻揭过。你们看何书墨受到的是什么待遇?罚俸三个月,不大不小的处罚。主打一个自罚三杯,让人挑不出错处。”
“照你这么说,何书墨仍算惹事了?”
“你眼皮子还是太浅。我问你,一般娘娘传旨,用的都是什么?”
“宫里的太监呗。”
“那今天呢?”
“宫女?”
“宫女个屁!这一位的姿容气质,比之寻常闺秀还要不俗,能是宫里干粗活的宫女吗?动动脑子,她八成是娘娘身边贴身的女侍。”
“按你这意思,这何书墨骂了人,还骂出功劳来了?”
“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何书墨’三个字已然入娘娘的耳朵,他再不是咱们这种籍籍无名的寻常行走了。”
“听没听到?咱能想明白的事情,司正大人能看不清楚吗?以后见了勇武爷,都放客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