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教父,我教刘备谋万里江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扶刘

次日。

王典带着一道身影,进入了临沂城中来见王融,正是臧霸。

“明公,刘玄德的那批米粮,不是某下令劫掠的,某自始自终都在遵守规矩。”

刚一见面,臧霸便开口向王融解释。

“昌豨见刘玄德在徐州根基未稳,擅作主张。”

臧霸两句话撇清了自己的关系。

陶谦时代,委命臧霸总督琅琊,昌豨等人名义上归属于臧霸,实际上自成一派。

后来陶谦死了,昌豨是第一个自己独立出去,成为占领东海郡部分区域的泰山-琅琊势力代表。

“你来的正是时候。”

王融让人给臧霸上茶。

“他不听话,把他换了就行,以前是你们五个人分利益,现在排除昌豨,四人分原本五人的好处。”

这些年来,王融利用琅琊本地大族高门的身份和背景,与臧霸等外来流寇达成了诸多合作。

一开始,臧霸这批流寇被陶谦委派到琅琊地区,企图通过武力来逼迫琅琊各地大族向徐州刺史部就范。

但王融反过来联合臧霸,全面获取了琅琊地区的掌控权。

从州郡官吏,到底层吏员,甚至贩夫走卒、田间地农等等,已经围绕着王融,形成了一个琅琊利益共同体。

在王融的指导下,上上下下都相对体面地在琅琊饭桌上进食。

期间,有人不守规矩,自然而然就被剔除出去。

“昌豨以为到了东海,咱们的手就伸不过去了?”

王融没有因为昌豨的不听话而生气,他总能坦然接受一切预料之外的变故。

“东海各地豪强很快就会找上门来,你回去点兵,做好南下准备。”

“到时候刘备也会发兵。”

听闻此话。

臧霸下意识询问:“事后刘玄德想要东海怎么办?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准备吗?”

对此,王融安抚着臧霸。

“我说过,不管是琅琊或者东海,都属于徐州。”

“徐州人不点头,刘备难道可以越过我们,直接治理徐州吗?”

“这恐怕是不能的。”

王融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些年头了。

他出身徐州琅琊大族王氏,就是后面东晋那个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氏。

穿越过来后,王融一边致力于爬到最高,一边在思考一个问题。

那就是汉末三国的纷争,归根到底是士族的纷争,最后胜出的只能是士族。

像魏蜀吴背后的曹、刘、孙宗室没有赢的可能性。

因为士族掌控着土地、人口、教育、经济、军队等诸多资源,没理由输给宗室的。

既然如此,王融倒想看看,是集青徐淮泗之力的士族支持的刘汉皇朝更强,还是集汝颍河洛之力的士族支持的曹魏皇朝更强。

他不打算支持曹操,因为曹操屠了徐州各郡各城,侵犯、掠夺了徐州人的利益,徐州士族绝不会支持曹操,除非没得选。

也不打算支持孙吴,因为孙吴所在的扬州江东,其内部政权组成成份更加复杂,内斗也最为严重。

琅琊士族在徐州,绝不会舍近求远去江东发展,士族失去家乡,等于断掉一臂。

思来想去,最后王融把目标放在了刘备身上。

如果刘备听话,那就一直扶持刘备,倘若刘备不听劝,那就换吕布。

现在看来,刘备还是稍显上道,王融对此逐步满意。

“三日后,所有兵马在开阳县集合。”

王融吩咐臧霸。

开阳县是徐州琅琊国的治所城池,起初琅琊相萧建将琅琊治所迁到了吕县,王融认为不合适,于是带人找萧建谈论了两天。

一开始萧建并不卖王融面子,直到后来整个琅琊的官僚系统尽数瘫痪,政令无法下达之后,萧建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连夜跑到临沂县找到王融请罪,第二天,治所就从吕县迁到了开阳。

琅琊相萧建已经得到了通知,他对外传达了琅琊的府衙的公文。

“即日起,琅琊府衙将集结义军,配合徐州刺史部,剿除贼寇昌豨,檄文所至,雷霆随行。”

琅琊境内的大小士族豪强众多,有琅琊神氏、东安恒氏、东武伏氏、姑幕童氏、临沂王氏、临沂颜氏、阳都诸葛氏等等,以及东海郡地区的世家豪强代表。

如今他们都听从琅琊王氏的号召,集结各家部曲,齐齐汇聚在开阳城外。

部曲、后勤、随军文吏、子弟等等,大大小小数万之众,浩浩荡荡占满沂水江畔。

阳都人诸葛玄带着族内五百部曲,应召而来。

他让部曲驻扎在城外,自己进城参会。

城中府衙里。

琅琊相萧建正招待着从琅琊、东海各方汇聚过来的门阀代表。

端坐首位的,正是王融。

这次琅琊、东海世家门阀齐聚一堂召开的会议内容很简单。

那就是确认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琅琊人和东海人具体投资和扶持何人。

当前有两个人选争议。

一个是刚刚当了徐州牧的刘备,另一个则是寿春地区的后将军袁术。

支持袁术入主徐州的人员认为,袁氏四世三公,是海内名望高门,登高振臂一呼,天下应者云集,琅琊人更应该投资袁术。

支持刘备主管徐州的人员认为,刘备顶着个大汉宗亲的头衔,有利于琅琊人借题发挥占据道德高地和舆论高地,袁氏再强也只是臣子,比不上宗亲!

“放眼汉域四海,想要找个汉室宗亲头衔的人又有何难?但袁氏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但拥有汉室宗亲兼徐州牧头衔的,当前只有刘玄德,同样别无分号,再者,袁氏入主徐州,还有我们琅琊人什么事情?难道要低着头在袁氏面前舔食吗?”

客大欺主!

双方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争论来争论去都没有结果。

最后只能看向王融,由王融定夺。

这些年来,在王融的居中调度下,整个琅琊-东海地区基本上风平浪静,各家各有所得,以前那种混乱的斗争局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利来利往的互惠格局。

所以大家都信服王融。

“徐州境内,没有人能够把握得住袁氏这柄利刃。”

王融摇头。

袁氏在大汉境内,就是个庞然大物。

“把袁氏迎进徐州,无异于引狼入室。”

“再者,袁术能够指使孙坚杀死荆州刺史王䜭,抢夺南阳资源。”

“他日也能指使别人杀死徐州牧刘备,抢夺徐州各地资源。”

荆州刺史王䜭是徐州琅琊王氏之人,王融是琅琊王氏当前的派系老大,他必须罩着派系内的所有子弟,哪怕做做样子。

王䜭被杀了,他要为王䜭发声。

所以他不支持袁术,但他也在照拂支持袁术的那批人的脸面。

因此王融采取了一个较为折中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