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正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8章 卷八十七·南·陈宣帝纪

高宗孝宣皇帝名叫陈顼,字绍世,小字师利,是始兴昭烈王的第二个儿子。他出生于梁中大通二年七月辛酉日,出生时屋内满是赤光。陈顼年少时性格宽厚豁达,足智多谋。成年后,容貌英俊,仪态不凡,身高八尺三寸,手臂垂下能超过膝盖。他勇力过人,擅长骑马射箭。

陈高祖平定侯景之乱后,镇守京口。梁元帝征召高祖的子侄入朝侍奉,高祖便派陈顼前往江陵。在江陵,陈顼多次升迁,官至直阁将军、中书侍郎。当时有个马军主李总与陈顼交情深厚,常一同游玩相处。有一次陈顼夜里喝醉了,点着灯睡觉,李总恰好出去,不久返回,竟看到陈顼的身体变成了一条大龙,李总惊恐万分,赶忙跑到别的房间躲避。后来江陵沦陷,陈顼被迁到关右地区。

永定元年,陈顼虽身处异地,仍被遥袭封始兴郡王,食邑二千户。永定三年,世祖继位,陈顼改封安成王。天嘉三年,他从北周返回,被授予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等职,并配置属官。不久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扬南徐东扬南豫北江五州诸军事、扬州刺史,进号骠骑将军,其他官职照旧。天嘉四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天嘉六年,升任司空。天康元年,被授任尚书令,其他官职不变。废帝即位后,陈顼被拜为司徒,进号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赐予带剑武士三十人。

光大二年正月,陈顼进位太傅,兼任司徒,被赐予特殊礼遇,可佩剑穿鞋上殿,食邑增加到三千户,其他待遇照旧。同年十一月甲寅日,慈训太后下令废黜废帝为临海王,让陈顼入宫继承皇位。

太建元年春正月甲午日,陈顼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他下诏说:圣人承受天命,王者实现中兴,都凭借美好的品德,才能成为天下之主。高祖武皇帝顺应天命,规划国家大业,其配天的功绩,如同星辰般光辉而利于守正,格地的功劳,与山川一样长久。世祖文皇帝具备上圣的资质,顺应时运,修建宫殿注重节俭,一心追求德行,奠定国家基础,谋略深远。而自己才疏学浅,并非圣贤,虽一直遵循先辈的规范,如今却要传承皇位。即便曾亲受教诲,一心守护藩国,仰慕季子的高尚风范,想着像城阳王那样远避权力,可自从太子继承国家,自己正位君临天下后,本期望天下太平,刑罚搁置不用,却没想到王室遭遇不幸,屡次出现祸乱,国家命运艰难,皇位几乎不保。如今承蒙上天的旨意,天命降临到自己身上。自己内心坚定,对苍天发誓,然而群臣极力请求,在渭桥喧闹不已,太后威严,在长乐宫忧心忡忡,面对传国玉玺和绶带,自己多次推辞,历经多个季节,就像当年代王的五次谦让。如今只能恭敬地接受天命,承接传国之宝。自己如身处沧海之上,愈发感到兢兢业业。想着要像云行雨施般润泽万物,让世间万物都能亨通,定要与百姓一同分享这份喜庆。于是将光大三年改为太建元年,大赦天下。在位的文武官员都晋升一级官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种以及作为父亲继承人的人赐予一级爵位,有特殊才能的人,都加以选拔任用。鳏寡孤独无法维持生计的人,每人赐给五斛谷。

陈顼恢复太皇太后的尊号为皇太后,立妃子柳氏为皇后,世子陈叔宝为皇太子,皇子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康乐侯陈叔陵为始兴王,让他供奉始兴昭烈王的祭祀。乙未日,陈顼前往太庙祭拜祖先。丁酉日,分别派遣大使巡视四方,观察各地风俗。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新授任的中抚大将军章昭达进号车骑大将军,新授任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淳于量为征北大将军,镇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新授任的镇西将军、郢州刺史黄法抃进号征西大将军,新授任的安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湘州刺史吴明彻进号镇南将军,镇东将军、扬州刺史、鄱阳王陈伯山进号中卫将军,尚书仆射沈钦为尚书左仆射,度支尚书王劢为尚书右仆射,护军将军沈恪为镇南将军、广州刺史。辛丑日,陈顼亲自前往南郊祭祀。壬寅日,封皇子建安侯陈叔英为宣惠将军、东扬州刺史,改封豫章王。丰城侯陈叔坚改封长沙王。癸卯日,任命明威将军周弘正为特进。戊午日,陈顼又亲自前往太庙祭祀。

二月庚午日,皇后前往太庙祭拜。辛未日,皇太子前往太庙祭拜。乙亥日,陈顼亲自到藉田举行耕种仪式。

夏五月甲午日,北齐派遣使者前来访问。丁巳日,任命吏部尚书、领大著作徐陵为尚书右仆射,太子詹事、驸马都尉沈君理为吏部尚书。

秋七月辛卯日,皇太子迎娶沈氏为妃,王公以下官员都按等级赏赐了帛。丁酉日,任命平东将军、吴郡太守晋安王陈伯恭为中护军,进号安南将军。

九月甲辰日,将新授任的中护军晋安王陈伯恭任命为中领军。

冬十月,新授任的左卫将军欧阳纥占据广州起兵反叛。辛未日,陈顼派遣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章昭达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壬午日,陈顼亲自前往太庙祭祀,祈求祖先保佑平叛顺利。

太建二年正月乙酉日,陈宣帝任命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郢州刺史黄法抃为中权大将军,进一步委以重任,以加强朝廷的军事力量和权力布局。丙辰日,陈宣帝亲自前往太庙祭祀,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对国家的祈福,希望祖先保佑国家安宁、繁荣昌盛。

二月癸未日,仪同章昭达成功擒获反叛的欧阳纥,并将其押送到都城,在建康街市斩首,至此广州之乱被平定,这一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让百姓得以恢复安宁生活。

三月丙申日,皇太后去世,这是皇室的重大变故,举国哀悼。丙辰日,朝廷特别赦免广、衡二州的罪犯,以表达对太后的追思,同时也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安抚当地百姓,稳定局势。丁未日,陈宣帝大赦天下,希望借此消除灾祸,带来新的生机。还下诏,对于自讨伐周迪、华皎以来,在战争中死亡的人,都要收敛尸体,并提供棺木,送回故乡;受伤未愈的,给予医药治疗,体现了朝廷对战争受害者的关怀和抚恤。

夏四月乙卯日,临海王陈伯宗去世,他的离世让朝廷内外为之感慨。戊寅日,皇太后祔葬万安陵,葬礼庄重肃穆,以表达对太后的尊崇。闰月戊申日,陈宣帝前往太庙祭拜,告慰祖先。己酉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这种特殊天象在古代常被视为吉凶的预兆,引发众人的关注和猜测。

五月乙卯日,仪同黄法抃献上一枚瑞璧,瑞璧的出现被视为祥瑞之兆,给朝廷和百姓带来了一些喜悦和希望。壬午日,北齐派遣使者前来吊唁皇太后之丧,这一外交举动体现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相互尊重。

六月戊子日,新罗国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也展示了陈朝在外交上的影响力。辛卯日,天降大雨和冰雹,这种极端天气给百姓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乙巳日,陈宣帝分别派遣大使巡视州郡,审理冤屈案件,旨在整顿地方吏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关怀。戊申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章昭达进号车骑大将军,安南将军、广州刺史沈恪进号镇南将军,对他们的晋升是对其功绩的认可和鼓励,期望他们能继续为国家效力。

秋八月甲申日,陈宣帝下诏,强调以德行安抚远方的人是一贯的准则,百姓渴望摆脱战乱,回归和平的生活。近年来,江介地区百姓纷纷前来归附,朝廷应给予抚恤和养育,回应他们的诚心。对于那些从荒远之地来归的人,无论在都邑还是各州镇,无论远近,都免除赋税徭役。如果能够收复旧土,夺回被侵占的土地,都允许百姓还乡,不加任何限制。州郡县的长官要仔细甄别,让百姓在废弃的良田和村落中随意安置。如果擅自征收赋税,就以扰民论处。又下诏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这在经典中早有记载,治国爱民是普遍的道理。自己每天听政到很晚,辛勤操劳,就是为了将恩泽惠及百姓。梁朝末年,政治刑罚废弛,纲纪紊乱,僭越盗窃之事频发,徭役赋税尤其繁重苛刻。陈朝建立后,虽努力拯救这些弊端,但忙于平定叛乱,无暇彻底改革,如今这种不良风气几乎已成习俗。自己日夜忧虑,想要节俭自律,救济百姓。虽然国库尚未充实,但只要百姓富足,国家就有希望。因此要删改革除那些过度的政策,期望成为永久的准则,简单易行。从今往后,若农田因水旱灾害歉收,当地要上报,减免赋税。军士年满六十岁,都允许回乡。工匠在服役中死亡或年老患病,不再征调补充。户籍中有隐瞒巧诈之人,以及王公百官擅自将百姓作为自己的荫户,都要解除关系,回归本属,若能自首,给予宽大处理。在职官员要相互监督,有失职不查的,主管官员要承担罪责。地方长官更替时,要详细列出所辖户数,交接给继任者。若户数增加,就加以提拔奖赏;若导致户数减少离散,要根据情况追究责任。有能开垦荒田的,不论面积多少,依旧免除赋税,这些政策旨在减轻百姓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戊子日,太白星再次在白天出现,加重了人们对天象和局势的关注。

九月乙丑日,任命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兴太守杜棱为特进、护军将军,赋予他重要的军事职责,负责宫廷禁卫事务,保障京城的安全。

冬十月乙酉日,陈宣帝再次亲自前往太庙祭祀,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国家的祈愿。

十一月辛酉日,高丽国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保持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外交关系,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十二月癸巳夜,西北方向传来雷声,在古代,这种异常的天气现象有时会被人们赋予特殊的意义,引发各种猜测和议论。

太建三年正月癸丑日,陈宣帝将尚书右仆射、领大著作徐陵提拔为尚书仆射,委以更重要的政务职责。辛酉日,宣帝亲自前往南郊祭祀,以庄重的仪式表达对天地的敬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辛未日,又亲赴北郊祭祀,同样怀着虔诚之心,期望得到天地神灵的庇佑。

二月辛巳日,宣帝亲祠明堂,举行祭祀大典,祈求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幸福安康。丁酉日,他以身作则,亲耕籍田,向百姓展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鼓励民众积极从事农耕。

三月丁丑日,宣帝大赦天下,展现出宽仁之心。他还特别下诏,赦免从天康元年到太建元年期间,拖欠的军粮、禄秩以及夏调未能缴纳的部分,让百姓减轻负担,感受到朝廷的关怀。同时,对于犯叛逆罪的子弟支属逃亡到境外的,都允许他们回来自首;被关押的人,根据情况酌情释放;他们原有的住宅,也一并追回归还,这一举措给了犯错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也体现了朝廷的人道主义精神。

夏四月壬辰日,北齐派遣使者前来访问,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维持了外交关系的稳定。五月戊申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这种异常天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种种猜测。辛亥日,辽东、新罗、丹丹、天竺、盘盘等国纷纷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这不仅是各国之间友好往来的体现,也丰富了陈朝的文化和物质交流。

六月丁亥日,江阴王萧季卿因犯罪被免职,失去了封号和相应的地位。甲辰日,朝廷封东中郎将长沙王府谘议参军萧彝为江阴王,延续了江阴王这一爵位的传承。

秋八月辛丑日,皇太子亲自到太学举行释奠之礼,表达对先师孔子的尊崇和对教育的重视。仪式结束后,对二傅、祭酒以下的官员按等级赏赐了帛,激励他们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

九月癸酉日,太白星再次在白天出现,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天象和时局的担忧与思考。

冬十月甲申日,宣帝亲祠太庙,缅怀祖先的功绩,祈求祖先保佑国家长治久安。乙酉日,北周派遣使者来访,增进了两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己亥日,丹丹国遣使献方物,继续加强了陈朝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十二月壬辰日,车骑大将军、司空章昭达不幸去世,他的离世让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也让众人深感悲痛。

太建四年正月丙午日,朝廷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调整。云麾将军、江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被任命为湘州刺史,并进号平南将军,肩负起管理湘州的重任;东中郎将、吴郡太守长沙王陈叔坚被任命为宣毅将军、江州刺史,负责江州的事务;尚书仆射、领大著作徐陵转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王劢则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各位官员各就其位,共同为朝廷效力。庚申日,丹阳尹衡阳王陈伯信被任命为信威将军、中护军,负责宫廷的护卫工作。庚午日,宣帝亲祠太庙,向祖先汇报国家的情况,祈求祖先的庇佑。

二月乙酉日,宣帝立皇子陈叔卿为建安王,并授予他东中郎将、东扬州刺史的职位,让他开始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

三月壬子日,散骑常侍孙玚被任命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负责荆州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乙丑日,扶南、林邑国派遣使者来献方物,加强了陈朝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夏四月戊子日,中权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黄法抃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南豫州刺史,承担起更重要的军事职责。

五月癸卯日,尚书右仆射王劢不幸去世,他的离世让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

六月辛巳日,侍中、镇右将军、右光禄大夫杜棱也去世了,他们的离去让朝廷上下深感惋惜。

秋八月辛未日,北周派遣使者来聘,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外交联系。丁丑日,天空中出现景云,在古代,景云被视为祥瑞之兆,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喜悦和希望。戊寅日,宣帝下诏,强调国家的大事在于接受赈济和发动战争。军队出征要有纪律,要在宗庙中制定策略,这样才能安定天下,成就七种德行。虽然已经平定了一些叛乱,战争暂时平息,但不能不教百姓作战,要牢记武备的重要性。他还提到自己曾经阅读过姜太公在磻溪传授的韬略秘诀,张良在谷城获得的神符,以及刘秀制定的军事规则,曹操所讲的兵略等,自己也有一些心得,如今制定了十三条军事条制,要颁布下去,作为永久的准则。这体现了宣帝对军事的重视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乙未日,宣帝下诏停止督促湘、江二州拖欠的租税,对无锡等十五县的流民,也免除他们的徭赋,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

九月庚子朔日,发生了日食,这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天象,可能预示着某些变化。辛亥日,宣帝大赦天下,希望借此消除不祥,带来新的生机。他还下诏鼓励大家举善从谏,进贤谒言。他认为自己德行浅薄,虽然继承了皇位,但国家治理还不够完美。目前朝廷缺乏敢于直言的诤臣,也没有足够的贡士。他反思自己,觉得可能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导致大家不敢进谏。他希望官员们能够正色直辞,有犯无隐,同时各举所知,根据才能进行考核。对于那些治理政务廉洁或腐败,在职位上能干或无能的情况,要如实指出,以便进行黜陟。这显示了宣帝希望改善朝政、选拔贤能的决心。丙寅日,宣帝将已故太尉徐度、仪同杜棱、仪同程灵洗配食高祖庙庭,已故车骑将军章昭达配食世祖庙庭,以此表彰他们的功绩,让他们的英名与祖先一同被后人铭记。

冬十月乙酉日,宣帝亲祠太庙,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对国家的祈愿。戊戌日,镇南将军、广州刺史沈恪被任命为领军将军,负责宫廷的禁军事务,保障宫廷的安全。

十一月己亥夜,发生了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恐慌和损失。

闰月辛未日,宣帝下诏,描述了姑熟地区土地富饶广阔,地理位置重要,曾经在梁末的兵灾中遭到严重破坏,虽然近年来朝廷努力采取宽松政策,但仍未完全恢复。如今咫尺之间的封畿之地,需要变得殷实富足。而且众将部下有很多人寄住在此,军民混杂,对当地造成了很大的消耗。从现在开始,有罢任的人,允许部分部下留下;已经在江外的,也让他们迎还,全部住在南州津里安置。对于他们的交易活动,不要求按照市场价格;开垦荒地,也停止征收租税。朝廷还派遣镇监一人,与刺史、津主一起明确检查和管理,给他们分配土地,建立住所。这一举措旨在恢复姑熟地区的经济,稳定社会秩序。

十二月壬寅,乐游苑降下甘露,这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兆。甲辰日,宣帝亲临乐游苑,采集甘露,并设宴款待群臣,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份喜悦。丁卯日,宣帝下诏,提到梁末时期,东宫承华殿被战火焚毁,如今陈朝建立已经近二十年,由于频繁的战事,一直没有时间修缮。现在工役稍微空闲,有了修建的打算,明年开始,要创建修筑东宫,可以暂时设置起部尚书、将作大匠,来主持监督建造工作。

太建五年正月癸酉日,朝廷再次进行人事任命。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淳于量被任命为中权大将军;宣惠将军、豫章王陈叔英被任命为南徐州刺史,并进号平北将军;吏部尚书、驸马都尉沈君理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同时领吏部,负责选拔和管理官员。辛巳日,宣帝亲祠南郊,以虔诚的态度祈求天地神灵的保佑。甲午日,又亲祠太庙,向祖先汇报国家的情况,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二月辛丑日,宣帝亲祠明堂,举行祭祀仪式,祈求国家繁荣昌盛。乙卯日,夜晚天空中出现白气如虹,从北方贯穿北斗紫宫,这种奇异的天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各种猜测。

三月壬午日,宣帝分命众军北伐,任命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为都督征讨诸军事,统帅军队出征。丙戌日,西衡州献上一匹生角的马,这在古代被视为一种奇异的现象,可能预示着某些特殊的事情。己丑日,皇孙陈胤出生,这是皇室的喜事,朝廷内外的文武官员都按等级赏赐了帛,作为父亲继承人的人还被赐予一级爵位,大家共同庆祝这一喜悦的时刻。北讨大都督吴明彻统领十万大军,从白下出发,正式开启北伐征程。

夏四月癸卯日,前巴州刺史鲁广达攻克北齐的大岘城,取得了北伐的初步胜利。辛亥日,吴明彻攻克秦州水栅,进一步扩大了战果。庚申日,北齐派遣十万兵力援救历阳,仪同黄法抃成功将其击败。辛酉日,北齐军队救援秦州,吴明彻再次将其打败。癸亥日,宣帝下诏,要求北伐的众军将杀死的齐兵都进行掩埋,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甲子日,南谯太守徐槾攻克石梁城,继续推进北伐的进程。

五月己巳,瓦梁城投降。癸酉,阳平郡城投降。甲戌,徐槾攻克庐江郡城。丙子,黄法抃攻克历阳城。己卯,北高唐郡城投降。辛巳,宣帝下诏,命令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黄法抃迁徙镇守历阳,并将北齐改县为郡的地方都恢复原来的设置。乙酉,南齐昌太守黄咏攻克齐昌外城。丙戌,庐陵内史任忠的军队到达东关,攻克了东关的东西二城,接着又攻克了蕲城。戊子,任忠又攻克了谯郡城,秦州城也投降了。癸巳,瓜步、胡墅二城投降。

六月庚子,郢州刺史李综攻克滠口城。乙巳,任忠攻克合州外城。庚戌,淮阳、沭阳郡的守军都弃城逃走。癸丑,天空中再次出现景云,给北伐的胜利增添了祥瑞的色彩。豫章内史程文季攻克泾州城。乙卯,宣毅司马湛陁攻克新蔡城。癸亥,北周派遣使者来聘,此时陈朝正忙于北伐,与北周的外交活动也在继续进行。黄法抃攻克合州城。吴明彻的军队到达仁州,甲子日,攻克了仁州城。这个月,朝廷还开始修建明堂,展现了对国家礼仪和文化建设的重视。

秋七月乙丑,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进号征北大将军,以表彰他在北伐中的卓越战功。戊辰,北齐派遣两万兵力援救齐昌,西阳太守周炅将其击败。己巳,吴明彻的军队到达峡口,攻克了峡口北岸的城,南岸的守者弃城逃走。周炅攻克巴州城。淮北绛城及谷阳的士民,诛杀了他们的首领,献城投降。丙戌,吴明彻攻克寿阳外城,北伐取得了重大进展。

八月乙未,山阳城投降。壬寅,盱眙城投降。戊申,朝廷罢去南齐昌郡。壬子,戎昭将军徐敬辩攻克海安城。青州东海城投降。戊午,平固侯陈敬泰等攻克晋州城。

九月甲子,阳平城投降。壬申,高唐太守沈善度攻克马头城。甲戌,齐安城降。丙子,左卫将军樊毅攻克广陵楚子城。癸未,尚书右仆射、领吏部、驸马都尉沈君理不幸去世,他的离世让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官员。丁亥,前鄱阳内史鲁天念攻克黄城小城,齐军退保大城。戊子,朝廷将南兖州的盱眙郡划归谯州管辖,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壬辰晦,夜晚天空明亮,这一异常现象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黄城大城投降。

冬十月甲午,郭默城投降。戊戌,朝廷任命中书令王玚为吏部尚书,负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己亥,任命特进、领国子祭酒周弘正为尚书右仆射,让他参与朝廷的重要政务决策。乙巳,吴明彻攻克寿阳城,斩杀王琳,并将其首级传送到京师,悬挂在朱雀航示众,这是北伐的重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军心和民心。丁未,北齐一万兵力到达颍口,樊毅将其击退。辛亥,北齐派遣兵力援救苍陵,又被陈军击败。丙辰,宣帝下诏,将梁末得到悬瓠后以寿阳为南豫州,现在收复后,恢复为豫州。将黄城设为司州,治下为安昌郡,浐湍为汉阳郡,三城依照梁的设置为义阳郡,都隶属于司州。同时,任命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为豫州刺史,并进号车骑大将军;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黄法抃为征西大将军、合州刺史,对有功的将领进行了嘉奖和任命,以巩固北伐的成果。戊午,湛陁攻克齐昌城。

十一月甲戌,淮阴城投降。庚辰,威虏将军刘桃根攻克朐山城。辛巳,樊毅攻克济阴城。己丑,鲁广达等攻克北徐州。

十二月壬辰朔,宣帝下诏,提到古代对于叛逆之人,常常是尽族诛夷,并将首级收藏起来,以告诫后世。但近来所诛杀的只是叛逆者本人,他们的子孙或许还存在,将首级枭悬示众已经足够,不应该长久地存放在武库中。自己心怀恻隐之心,不忍看到这种情况。所以将熊昙朗、留异、陈宝应、周迪、邓绪等以及现在王琳的首级,都归还给他们的亲属,以体现宽大和仁慈。乙未,谯城投降。乙巳,宣帝立皇子陈叔明为宜都王,陈叔献为河东王,明确了皇子们的身份和地位。壬午,任忠攻克霍州城,北伐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陈朝的领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太建六年正月壬戌朔日,新年伊始,陈宣帝下诏表明,作为王者应视四海为家,待万姓如子女,哪怕有一件事处理不当,都会日夜警惕,更何况天下尚未统一,自己更是常常因忧虑而晚食。他说自己继承皇位后,一心想着拓展宏图大业,上应星宿之兆,下合众人谋略,于是命将兴师,全力拯救沦陷于苦难中的百姓。结果不到一年,捷报频传,开拓了数千土地,连城将近百座。然而,那些敌境残余的百姓仍受荼毒,江淮一带的年轻人还有剽掠行为,乡间的无赖之徒喜欢揭发他人阴私,将帅军人也有不顾刑典的情况。如今要废除苛法,让仁声满路。而且新年初始值得庆贺,边境之地也有前来归附的,他们刚开始领略朝廷的风化,应给予特别恩泽。于是决定赦免江右、淮北的南司、定、霍、光、建、朔、合、豫、北徐、仁、北兖、青、冀,南谯、南兖十五州,以及郢州的齐安、西阳,江州的齐昌、新蔡、高唐,南豫州的历阳、临江郡的土民,不论罪行轻重,一律宽恕。但将帅和军人犯法,仍依照常规科罪。

之后,朝廷进行人事任命,翊前将军新安王陈伯固被任命为中领军,并进号安前将军;安前将军、中领军晋安王陈伯恭被任命为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壬午日,宣帝亲自前往太庙祭祀,向祖先禀报国家的情况,祈求祖先保佑国家继续繁荣发展。甲申日,广陵金城投降,陈朝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北周派遣使者前来访问,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系;高丽国也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展现了友好的邦交关系。

二月壬辰朔日,发生了日食,这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特殊天象,可能预示着某些变化。辛亥日,宣帝亲自到藉田举行耕种仪式,向百姓展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鼓励民众积极从事农耕。丙辰日,中权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郢州刺史,承担起管理郢州的重要职责。

三月癸亥日,宣帝下诏,提到去年南川地区多有收成不好的情况,所督收的田租至今尚未缴纳。于是决定豫章等六郡太建五年的田租,可以延缓一半到秋天缴纳。豫章郡还拖欠太建四年经核查后的田税,也延缓到秋天。南康一郡,地处岭下,与外界交接,民间尤其困苦,太建四年未缴纳的田租,可以特别免除。希望这样能让百姓不荒废垦殖,每年都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体现了宣帝对百姓的关怀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夏四月庚子日,天空中出现彗星,这一异常天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各种猜测。辛丑日,宣帝再次下诏,强调心怀善意、拯救弊端和危难是治国的良策和圣人的教诲。最近命军队征伐,本意是为了救济百姓,青、齐旧地以及胶、光部落的百姓,长期遭受凶敌侵扰,如今争着归附陈朝。但大军尚未完全接应,他们中途停留,朐山、黄郭一带车营遍布,百姓扶老携幼,颠沛流离,既丧失了本业,都成了游手好闲之人,还遭遇饥饿、疾病和瘟疫,不免四处流亡。于是决定派遣大使精心加以慰问安抚,并且拿出阳平仓的粮食,救济那些生活极度困难的百姓,同时充作粮种。鼓励男女百姓,就近耕种。石鳖等屯,也可随意开垦。这一举措旨在帮助这些归附的百姓恢复生产生活,稳定社会秩序。

六月壬辰日,尚书右仆射、领国子祭酒周弘正去世,他的离世让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官员,也让众人深感惋惜。乙巳日,朝廷再次进行人事调整,中卫将军、扬州刺史鄱阳王陈伯山被任命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中护军衡阳王陈伯信被任命为宣毅将军、扬州刺史,各位官员各就其位,继续为朝廷效力。

冬十一月乙亥日,宣帝下诏,对北讨行军所经过的地方,一律免除十年的赋税徭役,这一举措旨在恢复这些地区的经济,减轻百姓的负担,让他们能够休养生息。

十二月癸巳日,平南将军、湘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进号镇南将军,得到了晋升,以表彰他的功绩。戊戌日,朝廷任命吏部尚书王玚为尚书右仆射,度支尚书孔奂为吏部尚书,对朝廷的政务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安排。丙午日,安右将军、左光禄大夫王通加特进,提升了他的地位和荣誉。

太建七年正月辛未日,陈宣帝怀着虔诚之心,亲自前往南郊祭祀,祈求天地神灵保佑国家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乙亥日,左卫将军樊毅不负众望,成功攻克潼州城,为陈朝的领土扩张立下战功。辛巳日,宣帝又亲赴北郊祭祀,以庄重的仪式表达对天地的敬重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二月戊申日,樊毅再接再厉,攻克了下邳、高栅等六座城池,进一步扩大了陈朝的势力范围,提升了军队的士气。

三月辛未日,宣帝下诏,在豫、二兖、谯、徐、合、霍、南司、定九州以及南豫、江、郢所部在江北的诸郡设置云旗义士,让他们前往大军及各个镇所进行防备。这一举措旨在加强军事防御力量,巩固陈朝在江北地区的统治。戊寅日,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员任命进行了调整。新授任的征西大将军、合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黄法抃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同时,将梁的东徐州改名为安州,武州改名为沅州。把谯州的治所迁移到新昌郡,并将秦郡归属谯州。盱眙、神农二郡则重新隶属于南兖州,这些调整有助于优化行政管理,提高地方治理效率。

夏四月丙戌日,有彗星出现在大角星附近,这种异常天象在古代常常被视为吉凶的预兆,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不安。庚寅日,监豫州的陈桃根在自己的辖区内得到一头青牛,他将其献给朝廷,宣帝却下诏让把青牛归还给百姓,体现了宣帝对百姓财产的尊重。甲午日,宣帝亲祠太庙,向祖先禀报国家的情况,祈求祖先的庇佑。乙未日,陈桃根又上表献上织成罗和锦被各二百件,宣帝认为这些物品过于奢华,下诏在云龙门外将其焚烧,展示了他倡导节俭的态度。壬子日,郢州献上六口瑞钟,瑞钟的出现被视为祥瑞之兆,给朝廷带来了一些喜悦的氛围。

五月乙卯日,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再次进行调整,把谯州的秦郡重新归还给南兖州。同时,从北谯县分出设置北谯郡,管辖阳平所属的北谯、西谯二县。合州的南梁郡,则隶属于谯州,进一步优化了地方行政布局。

六月丙戌日,为在北讨战役中为国捐躯的将士确定日期举行哀悼仪式,以表达对他们的敬重和缅怀之情。壬辰日,尚书右仆射王玚被任命为尚书仆射,承担起更重要的政务职责。己酉日,朝廷对云龙、神兽门进行改建,可能是为了提升宫殿的威严和美观。

秋八月壬寅日,将西阳郡的治所迁移到保城,这一变动可能是出于战略或行政管理的考虑。癸卯日,北周派遣使者前来访问,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持了外交关系的稳定。

闰九月壬辰,都督吴明彻在吕梁大破齐军,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军心和民心,提升了陈朝的威望。当月,乐游苑频繁降下甘露,这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兆。丁未日,宣帝亲临乐游苑,采集甘露,并设宴款待群臣,还下诏在苑中的龙舟山设立甘露亭,与众人一同分享这份喜悦和祥瑞。

冬十月戊午,朝廷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任命。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鄱阳王陈伯山被任命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安前将军、中领军新安王陈伯固被任命为南徐州刺史,并进号镇北将军;信威将军、江州刺史长沙王陈叔坚被任命为云麾将军、中领军,各位将领各就其位,继续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己巳日,宣帝立皇子陈叔齐为新蔡王,陈叔文为晋熙王,明确了皇子们的身份和地位。

十一月庚戌,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郢州刺史淳于量被任命为中军大将军,承担起更重要的军事职责。

十二月丙辰,新授任的云麾将军、郢州刺史长沙王陈叔坚被任命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东中郎将、东扬州刺史建安王陈叔卿被任命为云麾将军、郢州刺史,宣惠将军宜都王陈叔明被任命为东扬州刺史,对地方官员进行了调整和任命,以更好地管理地方事务。壬戌,尚书仆射王玚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陆缮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国子祭酒徐陵被任命为领军将军,对朝廷的政务和军事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安排。甲子,南康郡献上瑞钟,再次出现的瑞钟被视为国家吉祥的象征。

太建八年正月庚辰日,西南方向出现紫云,这种奇异的天象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兆,给人们带来了一些美好的期望。

二月壬申日,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因战功赫赫,进位司空,这是对他功绩的高度认可和嘉奖。丁丑日,宣帝下诏,免除江东道太建五年以前拖欠在民间的租税和夏调,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体现了他对百姓的关怀。

夏四月甲寅日,宣帝下诏,鉴于元戎凯旋,众师振旅而归,为了表彰战功、进行策赏,决定在本月十七日前往乐游苑,设置丝竹之乐,大会文武官员,以庆祝胜利,激励士气。己未日,宣帝亲祠太庙,向祖先汇报胜利的喜讯,祈求祖先继续保佑国家繁荣昌盛。

五月庚寅日,尚书左仆射王玚不幸去世,他的离世让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也让众人深感惋惜。

六月癸丑日,云麾将军、广州刺史长沙王陈叔坚被任命为合州刺史,并进号平北将军,承担起新的职责。甲寅日,尚书右仆射陆缮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新授任的晋陵太守王克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对朝廷的政务管理进行了调整和安排。

秋八月丁卯日,车骑大将军、司空吴明彻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前往新的岗位继续为国家效力。

九月戊戌日,宣帝封皇子陈叔彪为淮南王,明确了他的身份和地位。

冬十一月乙酉日,平南将军、湘州刺史长沙王陈叔坚被任命为平西将军、郢州刺史,进行了职务调动。丁酉日,朝廷从江州分出晋熙、高唐、新蔡三郡设立晋州,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辛丑日,冠军将军庐陵王陈伯仁被任命为中领军,负责宫廷的护卫工作。

十二月丁卯日,新授任的太子詹事徐陵被任命为右光禄大夫。

太建九年正月辛卯日,陈宣帝一如往常般庄重地前往北郊祭祀,虔诚地祈求天地神灵的庇佑,期望国家能够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安宁。壬寅日,朝廷进行了重要的人事任命,湘州刺史、新授任的中卫将军始兴王陈叔陵被任命为扬州刺史,肩负起管理扬州这一重要地区的重任;云麾将军建安王陈叔卿则接任湘州刺史,并进号平南将军,开启了在湘州的治理工作。

二月壬子日,宣帝以身作则,亲自前往藉田参与耕种仪式,以此向天下百姓展示朝廷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鼓励民众积极从事农耕,确保国家的粮食供应稳定。

夏五月丙子日,宣帝下诏,他表示自己常常天不亮就起床穿衣,到天黑了才吃饭,一心想着让亿万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实现国家的大治。然而,地方的州牧郡守们在治理百姓时,廉洁公平的风气尚未完全普及,每年的租赋也多有拖欠的情况。鉴于这种情况,在发展农业的当下,应该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于是决定免除太建年间以来至八年的流亡迁移、反叛民户所拖欠的租调,以及七年、八年的反叛义丁,五年至八年的叛军丁,六年、七年拖欠的租田米粟、夏调绵绢丝布麦等,还有五年至七年拖欠的赀绢,都一概予以赦免。这一举措旨在减轻百姓的负担,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秋七月乙亥日,轻车将军、丹阳尹江夏王陈伯义被任命为合州刺史,前往合州任职,负责当地的治理工作。己卯日,百济国派遣使者前来进献地方特产,这不仅是两国之间友好往来的体现,也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庚辰日,天降大雨,雷电交加,万安陵的华表遭到雷击,这一异常现象在当时可能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己丑日,慧日寺的塔刹以及瓦官寺的重门也被雷电击中,一名女子在门下不幸被雷击致死,这一系列事件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恐慌和不安。

冬十月戊午,司空吴明彻在吕梁大破北周将领梁士彦所率领的数万大军,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提升了陈朝军队的士气,也彰显了吴明彻卓越的军事才能。十二月戊申,东宫终于建成,皇太子也顺利地迁移到了新宫,这标志着皇室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也体现了朝廷对东宫建设的重视。

太建十年正月己巳朔日,新的一年开始,朝廷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中领军庐陵王陈伯仁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肩负起南徐州的军事和行政管理职责;翊左将军、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徐陵被任命为领军将军,负责宫廷的禁军事务,保障宫廷的安全。

二月甲子日,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北讨的众军在吕梁遭遇惨败,司空吴明彻以及众多将士都被北周军队俘获。这一失利给陈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朝廷上下陷入了紧张和担忧之中。

三月辛未,武库遭受雷击,这一事件可能对陈朝的军事储备和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丙子日,为了应对北周的威胁,朝廷分命众军进行防备: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被任命为大都督,总管水陆诸军事,全面负责军事防御的统筹安排;明威将军孙玚都督荆、郢水陆诸军事,并进号镇西将军,负责荆、郢地区的军事防御;左卫将军樊毅为大都督,督率朱沛、清口上至荆山沿淮的众军,进号平北将军,加强淮河沿线的军事力量;武毅将军任忠都督寿阳、新蔡、霍州等众军,进号宁远将军,负责寿阳、新蔡、霍州等地的军事防守。乙酉日,为了安抚民心,稳定局势,宣帝大赦天下,希望借此消除灾祸,带来新的希望。丁酉日,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军将军淳于量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并进号车骑将军,进一步加强了南兖州的军事力量。

夏四月庚戌日,宣帝下诏,强调奖赏功臣的重要性,他提到对有功之人进行丰厚的赏赐,这在古代的训诰中有着明确的记载,而关怀将士的美德,也体现在对他们的抚恤和巡视之中。近年来进行的征伐,成功地廓清了淮、泗地区,在战斗中,将士们奋勇杀敌,文武官员齐心协力,他们栉风沐雨,历经寒暑,功劳卓著,自己时刻铭记在心。因此,决定对在军中的将士们一并赐予爵二级,并加以赏赐和抚恤,交付铨选部门根据情况量才任用。又下诏表示,尧帝穿着葛衣鹿裘,以顺应天道为大;伯禹穿着破旧的衣服,饮食简单,孔子都称赞他无可挑剔,所以崇尚节俭的品德,很少会有过失。自己君临天下已经十年,每天都勤勉不懈,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渴望实现国家的大治,如同渡过巨大的河流一般艰难。自己并非贪图四海的财富,也不是留恋帝王的尊位,只是希望引导百姓走向仁爱和长寿,怎能让百姓为了供奉自己而劳役受苦呢?但自从承接梁末的混乱局面,百姓遭受了诸多苦难,宫室毁坏,田园荒芜。虽然尚未看到华丽的建筑,但在建设过程中也耗费了不少精力和财力。再加上多次出兵征战,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国库尚未充实,百姓却因征赋而疲惫不堪。百姓不富足,君主又怎能富足呢?自己每每想到这些,就日夜忧心,制定的法令和垂范的行为,也深感惭愧。如今要去除奢华,崇尚质朴,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前已经焚烧了华丽的雉头之服,如今也要穿上简朴的弋绨之衣,减少开支的制度,先从自己做起,希望能够引领社会风气的转变。除了御府堂署所营造的礼乐仪服军器之外,其余的营造活动都要停止;掖庭的日常供应以及王侯妃主的各种俸禄和抚恤,也都要各自酌情减少。

丁巳日,新授任的镇右将军新安王陈伯固被任命为护军将军,承担起宫廷禁卫的重要职责。戊午,樊毅派遣军队渡过淮北,在清口对面修筑城池,加强军事防御工事。庚申,天降大雨和冰雹,这种恶劣的天气可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军事行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壬戌,清口城最终未能守住,这让陈朝的军事防御形势更加严峻。

五月甲申,太白星在白天出现,这种特殊的天象在古代常常被视为吉凶的预兆,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

六月丁卯,又是一场大雨,大皇寺的塔刹、庄严寺的露盘、重阳阁的东楼、千秋门内的槐树以及鸿胪府门都遭到了雷击,这一系列的雷击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和担忧。

秋七月戊戌,新罗国派遣使者前来进献地方特产,保持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乙巳日,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袁宪被正式任命为吏部尚书,负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工作。

八月乙丑朔日,朝廷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将秦郡改名为义州。戊寅,天降寒霜,导致稻谷和豆类等农作物遭受损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损失。

九月壬寅,平北将军樊毅被任命为中领军,负责宫廷的禁军事务。乙巳,在娄湖设立方明坛,这可能与举行某种仪式或盟誓有关。戊申,中卫将军、扬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兼任王官伯,主持盟誓仪式。甲寅,宣帝亲临娄湖,参加盟誓活动。乙卯,朝廷分遣大使将盟誓的内容传达到四方,旨在让上下官员相互警戒,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壬戌,宣惠将军江夏王陈伯义被任命为东扬州刺史,前往东扬州任职。

冬十月戊寅,朝廷决定废除义州以及琅邪、彭城二郡,设立建兴,下辖建安、同夏、乌山、江乘、临沂、湖熟等六县,隶属于扬州,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戊子,尚书左仆射陆缮被任命为尚书仆射,承担起更重要的政务职责。

十一月辛丑,镇西将军孙玚被任命为郢州刺史,负责郢州的治理工作。

十二月乙亥,合州庐江的蛮族田伯兴出兵侵犯枞阳,刺史鲁广达率领军队进行讨伐,最终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地方的稳定和安宁。

太建十一年正月丁酉,南兖州永宁楼旁的池子里出现龙的身影,这一奇异景象在当时被视为祥瑞之兆,引发众人热议,也给人们带来了对国家运势的美好期许。

二月癸亥,陈宣帝亲自前往藉田参加耕种仪式,向百姓展示朝廷对农业的重视,鼓励民众辛勤劳作,保障国家粮食供应,以农为本的理念一直贯穿于陈朝的治国方针中。

三月丁未,宣帝下诏,对于从淮北率户口回归陈国的义民,恢复其本属旧名,设置郡县,并就近隶属于各州。不仅赐给他们田宅,还免除各种征调,旨在吸引更多百姓归附,促进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让回归的百姓能安居乐业。

夏五月乙巳,宣帝再次下诏,回顾轩辕黄帝任用风后、力牧,唐尧咨询稷、契、朱武,他们垂拱而治,实现天下太平。到汉朝设置五曹,周朝划分六职,各有司职,期望实现刑罚搁置不用,国运长久,这些都依赖于众多人才的辅佐。自己虽日夜操劳,思索治国要略,但政务仍有壅滞,政治未能凝聚成效,心中忧虑却不知如何解决。如今想要借助众人之力,依靠得力臣属,选拔人才要注重名实相符,让更多贤能之士为国家效力。从今往后,尚书曹、府、寺、内省监、司的文案,都交付各部门参议分判。军国的兴造、征发、选序、三狱等事务,先详细决断,再启奏朝廷。所有的裁决,务必做到清明公正,遵循法规制度,整齐划一,不得前后矛盾,导致冤屈积压。若有人曲解法律、舞文弄墨,一经察觉,绝不赦免。

甲寅日,宣帝下诏修改法律,指出旧律中对枉法受财的处罚虽重,但对执法者受贿却处罚很轻,这岂不是助长了贪婪残暴之风,让人有机可乘?涉及钱财之事,应格外重视。如今规定,不枉法但受财的人,按正盗之罪论处,旨在整肃官场风气,遏制腐败现象。

六月庚辰,镇前将军豫章王陈叔英被任命为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前往江州任职,管理地方事务。丙戌,征南将军、江州刺史鄱阳王陈伯山担任中权将军、护军将军,承担起宫廷禁卫和军事统筹的重要职责。

秋七月辛卯,陈国开始使用大货六铢钱,货币的变更可能对国家的经济流通和商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旨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或调整经济秩序。

八月甲子,青州义主朱显宗等率领所部七百户归附陈国,壮大了陈国的力量,也体现了陈国在一定程度上的吸引力。丁卯,宣帝前往大壮观检阅军队,展示国家军事力量,激励将士士气,彰显对军事的重视,以应对可能的外部威胁。戊寅,宣帝返回宫中。

冬十月甲戌,安前将军、祠部尚书晋安王陈伯恭被任命为军师将军,尚书仆射陆缮担任尚书左仆射,朝廷对政务和军事的人事安排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治理国家。

十一月辛卯,宣帝下诏,感叹上古时期,人们能做到遵守道德,不触犯刑罚,如今却世风日下。自己登基近十二年,一心治国爱民,日夜操劳,却未能使社会恢复淳朴,实现太平盛世。如今审讯的文书堆满案头,狱中囚犯众多,与周成王时刑罚搁置不用、汉文帝时断案清明的景象相差甚远。再加上北周侵犯彭、汴地区,淮、汝百姓渴望回归陈国统治,为拯救百姓,兴兵作战,导致征赋频繁,百姓不免心生怨言。而且天象异常,责任在自己,心中愧疚。如今正值冬至,阳气初动,应借此良辰,广施恩泽,大赦天下,期望消除灾祸,带来新的生机,安抚民心。

甲午,北周派遣柱国梁士彦率军抵达肥口,陈国面临军事威胁,局势紧张起来。戊戌,北周军队进而围攻寿阳,寿阳的安危关乎陈国的边境安全,成为朝廷关注的焦点。辛丑,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淳于量被任命为上流水军都督;中领军樊毅都督北讨诸军事,加安北将军;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任忠都督北讨诸军事,加平北将军;前丰州刺史皋文奏率领步骑三千奔赴阳平郡。癸卯,任忠率领步骑七千奔赴秦郡。丙午,新授任的仁威将军、右卫将军鲁广达率军进入淮河。同日,樊毅率领水军两万从东关进入焦湖,武毅将军萧摩诃率领步骑奔赴历阳。戊申,豫州沦陷,陈国领土遭受损失,局势愈发严峻。辛亥,霍州也被北周攻陷,陈国的防线进一步被突破。癸丑,新授任的中卫大将军、扬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被任命为大都督,总督水步众军,全力应对北周的军事进攻。

十二月乙丑,南北兖、晋三州,以及盱眙、山阳、阳平、马头、秦、历阳、沛、北谯、南梁等九郡,百姓自行返回京师,但谯、北徐州又相继沦陷。至此,淮南之地全部被北周占领,陈国领土大幅缩减,国家面临巨大危机。己巳,宣帝下诏反思,上古的尧、舜、汤、禹等贤君,生活简朴,而如今社会风气奢靡,富贵人家奢华无度,贫困百姓生活艰难,差距巨大。再加上战火未息,百姓劳役赋税繁重,官吏奸贪,市场税收繁多,严重影响民生。因此决定整顿,命令主衣、尚方等堂署,若非军国所需,不得制造各类物品;裁减后宫多余人员;删减不合礼经和雅正的乐舞倡优等;重新详定市场和关卡税收,务必公平;停止修建非必要的别观离宫;要求内外文武在车马宅舍等方面遵循俭约,不得奢华,违反者将受到刑罚处置,并制定条格公示,期望改变社会风气,缓解国家困境。癸酉,派遣平北将军沈恪、电威将军裴子烈镇守南徐州,开远将军徐道奴镇守栅口,前信州刺史杨宝安镇守白下,加强军事防御,抵御北周可能的进一步进攻。戊寅,中领军樊毅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负责西部边境的军事防御,稳定局势。

太建十二年正月戊戌,陈宣帝任命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任忠为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让他负责督管沿江的军事防御事务,加强对长江防线的管控,以应对可能的外敌入侵。

三月壬辰,平北将军庐陵王陈伯仁被任命为翊左将军、中领军,负责宫廷禁军的统领工作,保障宫廷的安全。

夏四月癸亥,尚书左仆射陆缮去世,他的离世让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乙丑,宣毅将军河东王陈叔献被任命为南徐州刺史,前往南徐州任职,管理地方事务。己卯,举行盛大的求雨祭祀仪式。壬午,天降大雨,缓解了旱情,百姓们为此感到欣慰。

五月癸巳,军师将军、尚书右仆射晋安王陈伯恭被任命为尚书仆射,承担起更重要的政务职责。

六月壬戌,大风毁坏了皋门的中门,这种异常的天气现象可能被当时的人们视为一种警示。

秋八月己未,北周的使持节、上柱国、郧州总管荥阳郡公司马消难,带着郧、随、温、应、土、顺、沔、儇、岳等九州,以及鲁山、甑山、沌阳、应城、平靖、武阳、上明、涢水等八镇归附陈国。宣帝下诏,任命司马消难为使持节、侍中、大都督、总督安随等九州八镇诸军事、车骑将军、司空,封随郡公,还赐予他鼓吹、女乐各一部,以表彰他的归附之举。庚申,下诏让镇西将军樊毅进督沔、汉诸军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军事管理。派遣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任忠率军奔赴历阳;通直散骑常侍、超武将军陈慧纪为前军都督,奔赴南兖州,以应对局势的变化。戊辰,任命新授任的司空司马消难为大都督水陆诸军事,全面负责水陆军事指挥。庚午,通直散骑常侍淳于陵攻克临江郡。癸酉,智武将军鲁广达攻克郭默城。甲戌,天降大雨,连续不停。丙子,淳于陵攻克祐州城,陈国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九月癸未,北周临江太守刘显光率领众人归附陈国。当晚,天的东南方向传来如同风水相击的声音,持续了三夜才停止,这种奇异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测。丙戌,将安陆郡改名为南司州,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丁亥,北周将领王延贵率军支援历阳,任忠将其击败,并生擒王延贵等人,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己酉,北周广陵义主曹药率领众人归附陈国,壮大了陈国的力量。

冬十月癸丑,天降大雨和冰雹,还伴有雷震,恶劣的天气给百姓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十一月己丑,宣帝下诏,他表示自己统治天下,日夜操劳,一心想要实现国家的大治,却未能达到这一目标。由于频繁出兵,军费开支巨大,粮草运输和征赋都面临困难。夏天又遭遇旱灾,对农业造成了严重损害,京城附近尤为严重,百姓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当年的收成也没有了指望。这是因为政治和刑罚没有治理好,阴阳失调,百姓陷入饥荒,君主又怎能富足呢?想到这些,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应该广施恩泽,让百姓都能受益。于是决定,丹阳、吴兴、晋陵、建兴、义兴、东海、信义、陈留、江陵等十郡,以及各官署当年的田税、禄秩,都减免一半,丁租则延缓一半到明年秋收时缴纳,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十二月庚辰,宣毅将军、南徐州刺史河东王陈叔献去世,他的离世让朝廷和地方都深感悲痛。

太建十三年正月壬午,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被任命为左光禄大夫;中权将军、护军将军鄱阳王陈伯山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镇右将军、国子祭酒新安王陈伯固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军师将军、尚书仆射晋安王陈伯恭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安右将军、丹阳尹徐陵被任命为中书监,领太子詹事;吏部尚书袁宪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朝廷对官员进行了一系列的任命和调整,以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庚寅,轻车将军、卫尉卿宜都王陈叔明被任命为南徐州刺史,前往南徐州任职。

二月甲寅,宣帝下诏,赐给司马消难所部的北周大将军田广等不同的封爵,以安抚和奖励归附的将领。乙亥,宣帝亲自前往藉田参加耕种仪式,向百姓展示对农业的重视。

夏四月乙巳,朝廷将衡州的始兴郡分出,设立东衡州,原来的衡州则改为西衡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优化。

五月丙辰,前镇西将军樊毅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宫廷的护卫工作。

六月辛卯,新授任的中护军樊毅被任命为护军将军,承担起更重要的军事职责。

秋九月癸亥,夜晚,大风从西北方向吹来,吹倒了房屋,拔起了树木,还伴有大雷震和冰雹,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冬十月癸未,散骑常侍、丹阳尹毛喜被任命为吏部尚书,负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护军将军樊毅被任命为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前往荆州任职,加强对荆州地区的军事防御。同时,将鄱阳郡改名为吴州,对行政区划进行了再次调整。壬寅,丹丹国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保持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十二月辛巳,天空中出现彗星,这种异常天象在古代常常被视为吉凶的预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己亥,翊右将军、卫尉卿沈恪被任命为护军将军,负责宫廷的禁卫工作。

太建十四年正月己酉,陈宣帝身体不适。甲寅,在宣福殿驾崩,享年五十三岁。他留下遗诏,说自己患病还不到十天,医药无效,就到了弥留之际,生死有命,也没什么可多说的。但他统治天下十四年,一直兢兢业业,深知宗庙的重任和王业的艰难。然而边境多有忧患,百姓尚未安定,本想荡清四海,统一天下,却壮志未酬,抱憾而终。皇太子陈叔宝作为嫡长子,年富力强,继承皇位后,希望群公卿士、文武官员都能尽心尽力,辅佐新君,送葬死者,侍奉生者,尽到忠诚的节义,在官位上尽职尽责,发挥辅佐的作用。务必保持和谐,不要违背他的意愿。关于他的丧事,一切都要从简。金银饰品,不要放入墓穴,明器都要用瓦制作。只求节俭而合乎礼仪,不要奢华而违背制度。以日代月的丧制,已有通例,官员除去丧服的制度,都依旧制执行。在位的百官,每三天前来吊唁一次,四方州镇、五等诸侯,各自坚守职责,不必前来奔丧。

二月辛卯,陈宣帝被上谥号为孝宣皇帝,庙号为高宗。癸巳,被安葬在显宁陵。

陈宣帝在未登基时,就有宏大的气度和谋略,等到他登上皇位,确实符合了天下人的期望。梁室遭遇丧乱,淮南地区并入北齐,陈宣帝太建初年,立志收复旧境,于是运用神妙的谋略,调兵遣将,出征作战,不断取得胜利,收复失地,功勋卓著。等到北周灭亡北齐后,他又乘胜扩张领土,一直打到了长江边上。

史臣评价说,陈宣帝器度弘厚,有君主的度量。世祖知道太子仁厚懦弱,不适合继承皇位,而陈宣帝地位如同周公旦,世祖怀着像太伯让位那样的心意,等到自己病重时,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了他。陈宣帝登基后,治理各项政务,调兵遣将,攻克淮南之地,开拓疆土,使边境安宁。但在位十多年后,他志向满足,心思懈怠,导致吕梁之战军队覆灭,损失惨重。江左地区的势力因此削弱,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唉!他的德行比不上汉文帝,智慧不及汉武帝,虽然事情的得失在于自己,但确实缺乏抵御外敌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