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霸业:辽东阵斩奴儿哈赤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贾母猛地一颤,急忙问道:

“这,这难道还会有类似的事儿发生?”

贾敬摆了摆头道:

“还不清楚,小心驶得万年船!恩侯(贾赦表字)和存周(贾政表字)最近也别往外跑,先写份奏折递到宫里,就说我悲痛过度,没力气操办丧事,你们得留在家里搭把手。”

贾赦和贾政应了声,就算没有别的顾虑,他们也得留在家里帮忙。

虽说这兄弟俩之间的矛盾已无法化解,但和贾敬的关系都挺不错。

再者说,去世的毕竟是他们的侄子侄孙,哪能坐视不管呢?

尤氏、可卿、王熙凤、李纨等人带着姑娘们站在后面,大气都不敢出。

这时候,就连向来泼辣的王熙凤都不敢随意开口,规规矩矩地站着。

小惜春躲在迎春身后,怯生生地探出一只眼睛,有些陌生地瞧着贾敬。

她其实盼着贾敬能看向她,认出她,然后跟她说上几句话。

没错,哪怕只是奢望,也只敢奢望贾敬能跟她说上几句话。

因为自打有记忆起,她连这位生父的模样都是头一回见。

迎春好似察觉到了小惜春那纠结的心思,回过手握住小惜春的小手捏了捏。

小惜春咬了咬嘴唇,又瞅了瞅贾敬,最后满心失望地整个身子都藏到了迎春身后……

贾敬完全没留意到自己女儿,或者说压根就没把她放在心上。

他凝神思索了一番,低声说道:“把最近朝堂上的事儿再跟我讲一遍,尤其是沈丞那个老匹夫的反应!”

贾政怔了怔,把之前知晓的情况又复述了一遍。

他品阶不够无法上朝,所知道的也都是史鼐史鼎回来讲的。

见贾敬双眼又习惯性地眯缝起来,贾赦在一旁询问道:

“兄长是怀疑元平那一脉的人干的?”

贾敬轻叹一声,摇了摇头道:

“应该不是,这对他们没好处。到底是何人所为……”

这时,他才重新注意到了贾母身旁柳眉微蹙的元春,先前他已知晓元春归府省亲的缘由以及珏哥儿获封一等伯的消息,不由得陷入沉思。

莫非,这几件事之间有何干系?!

......

与此同时,皇宫,毓庆宫内。

太上皇脸色阴沉地盯着眼前的雍和帝,缓缓问道:

“此事是你所为?!”

雍和帝愣了一下,接着苦笑着道:

“父皇,儿臣这么做能有何好处?!贾家就算又出了个战功卓著的武将,也就那么回事儿。”

雍和帝明白太上皇为何怀疑他,毕竟贾珍和贾蓉的死,对他确实有一定益处。

可他压根就没做这事儿,也不屑于做这种勾当。

这手段太简单粗暴了,不符合他的行事风格。

他身为皇帝,自然有着自己的尊严。

再说贾府在他眼里不过是行将就木,江河日下罢了。

只要把口子卡住,贾家只会愈发衰败。

太上皇冷冷地说道:“既然并非你所为,那便不必兴师动众地搜查了。封城的举措也可免去,莫要再给贾家平添祸端了。”

雍和帝心中猛地一颤,已然察觉自己的那点小算盘被看穿了。

确实,贾珍与贾蓉之死虽线索寥寥,可正因如此,才没必要在城中大肆搜捕。

连刺客的半点消息都没有,又能搜出个什么结果?!

满城搜捕,说到底不过是想揪出自己那两位好兄弟和那个好侄子的些许“短处”!

可惜啊.....

“是,父皇,儿臣知晓了。”

太上皇面色稍缓,语重心长地开口:

“皇儿,你登基之后日夜操劳国事,朕深感欣慰。然而身为帝王,不仅要懂得权衡之术,要体恤百姓,更要顾及自己的声名。”

“如今这天下灾情已有所缓和,想来往后几年便会逐渐消散。待那时你的美名在民间传扬开来,稍加引导便能成为一代贤君,有些事不必太过执着。”

太上皇说得颇为隐晦,可雍和帝却都听懂了,沉默片刻后行礼回应:“是,父皇,儿臣定当铭记您的教诲。”

太上皇并未抬眼看他,心里明白此刻说这些其实起不了多大作用。

只要自己还在世,军权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儿子便不会真正安分。

哪怕是父子,生于帝王之家,尤其是在如今这朝廷有两位主上的情形下,彼此间难免心存猜忌。

“回去歇着吧,传令刑部和锦衣卫加快查案进度,尽快将贼人缉拿归案,给贾家一个说法!切不可寒了这些老臣的心,更不能让他们生出异心!”

“是,父皇,儿臣这就去安排。”

雍和帝依旧是一副敷衍套路式的回应,太上皇对此也早已习以为常。

当年先太子那桩事之后,太上皇便缠绵病榻,太医们皆言需着手筹备后事。

他自觉大限将至之时,反复权衡才选定这个儿子承继大统。

可儿子登基还不足三日,他的病情竟渐渐有了起色,这十三年来身子骨反倒愈发康健了……

望着雍和帝那张波澜不惊的脸,太上皇稍作停顿后说道:

“贾家可不能再出乱子了,你可明白?”

雍和帝垂首应道:

“是,父皇,儿臣清楚!”

他深知太上皇疑心极重,自打开始怀疑此事是他所为时,他便已然被视作“幕后主使”了。

虽说满心冤屈,他却并未为自己辩解,而是岔开话题问道:

“父皇,宁国府如今嫡脉人丁单薄,贾敬年事已高,想来难再有子嗣。这宁国府的爵位该由谁承袭?”

太上皇与贾家的关系错综复杂,即便身为太上皇之子,他也有些摸不透太上皇对贾家的心思。

当年太上皇年少登基,正是凭借贾家的兵权才坐稳了江山。

贾代善曾是太上皇的陪读,二人一同长大。

后来贾代善为太上皇镇守边疆,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第二代荣国公。

然而功高震主,开国一脉的势力过于庞大。

也不知是何时,经过怎样的深思熟虑,更无人知晓他用了什么手段,让贾代善主动带头削弱开国一脉的权势。

后来更是“卧病不起”,最终病逝于榻上。

按理说那时正是削弱贾家和开国一脉的绝佳时机,可太上皇却收手了。

虽说提拔了元平一脉和中立派,但开国一脉仍掌握着部分兵权,在朝堂上仍有一席之地。

对贾家更是极为袒护,默许皇室供奉的大幻仙人张道长时常前往贾家走动。

所以这贾家宁国府继承人的事,雍和帝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自己拿主意。

没想到太上皇的回答却出乎他的意料!

“不急,先让宁国府把丧事好好办了。等丧事办完,看他们上奏举荐的是谁,你再斟酌定夺吧!”

雍和帝怔了一下,随即心中大喜!

这是,在给自己谋取权柄?!

别看贾家看似平平无奇,可贾家在开国勋贵中的位置举足轻重,且在边疆尚存不少旧部势力。

要是能得贾家鼎力相助,往后诸多谋划行事定能顺畅许多!

毕竟贾家一旦表态,开国一脉的其他势力很可能也会转而支持自己!

“儿臣遵旨!”

眼见雍和帝竭力克制神情,可眸中的欣喜却怎么也藏不住,太上皇轻叹一声道:“莫要得意忘形,世间诸事皆有两面,需得权衡利弊。且回去安歇吧!”

雍和帝虽未完全领会此言深意,仍是依礼告退而出。

刚步入外殿,便闻皇太后与皇后的交谈之声。

皇太后慈眉善目,银发如雪。

皇后肌肤胜雪,面泛桃红,瞧着不过二十三四的模样!

她容貌端庄华贵,气质温婉娴静。

略显不同的是身姿婀娜多姿,恰似灵动的旋律于空气中流转。

那修长曼妙的身段曲线优美而迷人......

见他现身,皇后赶忙上前行礼问安:“陛下,怎不多陪父皇片刻?”

雍和帝先向皇太后施礼,而后摇头回应:

“父皇略显疲态,不敢叨扰父皇静养。母后与皇后方才在聊些什么?”

皇太后忍俊不禁道:

“不过闲谈几句,你们且回去歇息吧,都操劳一日了。我也该进去照料你们父皇了,去吧。”

二人再次行礼后,携手离去。

望着二人离去的背影,皇太后的神色渐冷,笑意全无......

雍和帝并非皇太后亲生,皇太后仅先太子一子。

雍和帝生母不过一介嫔妃,且在他年幼时便香消玉殒。

当今皇后亦非雍和帝原配,二人年龄相差颇大。

皇后名唤温纯,乃当朝国子监祭酒的掌上明珠。

入宫已然十三载,如今已至二十八岁,却仍无一男半女傍身。

或者说并非她一人如此,其他妃嫔亦是这般光景。

雍和帝尚为王爷之时,他的结发妻子为他诞下三子,除此之外便再无其他子嗣。

发妻在生下第三子时因难产离世,自那以后他便再未有子嗣降生,也未再娶妻或扶正哪个女子为继室。

那时许多人皆称赞雍和帝是个情深意重之人,可登基之后情形却大不相同了!

哪有皇帝的后宫仅有寥寥数名女子的?

即便有过一次选妃,他至今依旧没有半个孩子出生,甚至连一个怀孕的都没有。

文武百官虽不敢明着打听,心里却只能暗自揣测是雍和帝自身的问题.....

温皇后入宫已有十三年,她的一举一动皆契合书中贤妻良母的标准。

不仅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对太皇太妃、太上皇以及皇太后也侍奉得极为周到。

无论是太上皇、皇太后,还是朝中大臣,对这位贤后皆是赞誉有加。

毕竟皇家也讲究“家有贤妻,不遭横祸”这一说法。

况且直至如今皇后也无所出,大皇子如今都已二十多岁了,也不必担忧因身份问题而站队。

毕竟大皇子是雍和帝做王爷时出生的,而雍和帝登基之后发妻已然过世,皇后之位也换了人。

要是温皇后再有了子嗣,这身份上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雍和帝正值壮年,未来皇位传给谁还真不好说。

出了毓庆宫,雍和帝登上龙辇之前,神色淡淡地开口道:

“近日你常过来探望一下父皇和母后,他们年纪大了,难免会感到孤单。尤其是母后,你多陪陪她老人家说说话,解解烦闷。”

雍和帝的语气透着几分冷漠,但温皇后早已习以为常。

盈盈屈膝回话道:“是,陛下且宽心。”

雍和帝微微颔首,而后闭目养神。

夏守忠在一旁瞧见,赶忙向温皇后行礼,接着高声传令:“摆驾!”

温皇后目送龙辇渐渐远去,直至不见踪影,才轻抿嘴唇登上凤辇。

登上凤辇之后,她神色淡然地说道:

“贾家荣国府送进宫来的元春,可是在慈宁宫当值?”

身旁的宫女连忙回禀:

“回娘娘,正是。如今她在太皇太妃身旁担任女史,极少踏出慈宁宫。”

“只是前几日,那贾府子弟贾珏立下大功,陛下开恩,准他回府省亲去了。”

温皇后嘴角泛起一抹笑意,喃喃自语:“倒是有趣,父皇和陛下对贾家防范过度,老太妃和母后却对贾家情谊深厚。”

说话声音极轻,唯有她的贴身宫女听闻。

不过这宫女也装作未曾听见一般,直至温皇后说要前往慈宁宫时,才吩咐后面的太监宫女启程......

宁国府,宁馨斋。

探春握住小惜春的手,轻声宽慰:

“四妹妹莫怕,这些日子我们都在这儿陪着你。白日里你就跟着二嫂子,听她安排。她让你做什么,你照做便是。”

“要是累了,撑不住了,你就跟二嫂子讲,二嫂子会想法子送你回来。我们就在此处等你,不会把你独自留在这儿的,你且安心。”

贾珍和贾蓉的丧事自然要大操大办,可小惜春其实无需过多露面。

毕竟她和贾珍是同辈,是兄妹关系。

而且她年纪尚小,确实没什么事务需要她出面处理。

此刻王熙凤、秦可卿、尤氏、李纨都在后宅忙碌,前面有贾赦、贾政、贾琏应酬。

贾母年事已高,经不起折腾,也承受不住悲痛,已然回了荣国府。

邢夫人和王夫人要留在府中照料老太太,贾宝玉是贾母的心头宝,白日里过来露个面也就罢了,哪能让他过来住?

所以这边反倒是姑娘们都在,一同陪着小惜春。

湘云也温声细语道:“四妹妹莫慌,要不我寻凤姐姐商议,届时我伴你同往。那些世家夫人我皆熟识,定会护你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