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诸葛亮与汉中
——试论诸葛亮对汉中战略地位认识的矛盾心理过程
田孟礼
内容提要: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三指汉中,高度关注汉中,是当时东汉末年割据形势的体现;自从诸葛亮出草庐后,未能提出像法正那样的“汉中对策”,以及刘备取汉中,要求诸葛亮增兵,还问计杨洪等,透出诸葛亮对汉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已淡却,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向刘备献策而遭否定,也是由他的工作性质之因素决定的;白帝托孤之后,诸葛亮平定了南中,出师北伐,锁定汉中,一为实现隆中路线;二为观察刘禅执政,朝臣言行,进行人事安排,确保后主地位;三为实现乐毅贤而善兵的自我价值。诸葛亮对汉中战略地位的认识过程:从关注到淡却再到最后锁定,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心理,实质上正好体现了一个人对事物认识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折射出当时三国鼎立局面的逐步形成。
诸葛亮一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流寓荆州,隐居待时;隆中对策,出使江东;受命辅孤,南征北伐。在这三个阶段中,除了第一阶段外,其余两个阶段都与汉中息息相关,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诸葛亮人生最辉煌的8年是在汉中度过的,并最终魂归汉中定军山下。然而,诸葛亮在认识当时汉中战略地位的问题上,经历了一个未出草庐,关注汉中;刘备三顾之后,淡却汉中;最后受命辅孤,锁定汉中。本文试就诸葛亮对当时汉中关注—淡却—锁定这样一个认识过程作一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