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卜宪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尊敬的柳书记、周市长、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在这个美丽的金秋十月,在史学工作者都十分向往的武威,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了,首先我代表主办方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向为本次会议顺利召开付出辛勤汗水的武威市委市政府、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以及武威的各界朋友们表示感谢。我相信大家已经深深感受到武威市委市政府周到细致的安排,我想他们热情的接待给每一位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向远道而来的韩国、日本朋友,向各高等院校、科研部门、文博以及新闻媒体界的朋友来参加这次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筹备时间很短,但与会的学者众多,论文数量近五十篇而且学术水平都很高,这就说明大家对这次会议高度的重视。这次会议的背景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根本,特别注重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武威市委市政府特别是以柳书记为首的班子,积极落实党中央的号召,在发掘凉州文化内涵意义上做了大量工作,把凉州文化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作为推动武威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我们为武威市委市政府的精神所深深感动。这次会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共同商议召开的,也是各方面达成共识的结果。
凉州文化值得并需要深入研究。凉州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北邻内蒙古高原、南接青藏高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开始,甚至在此之前,凉州已经是中央王朝与西域、中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丝绸之路的黄金节点,也是欧亚大陆交通的重要桥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并且成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十分深远。
凉州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意义有两点值得重视。
一是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凉州地区在历史上有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商业,在物质文化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西域、中亚地区向中原地区物质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精神文化上、思想文化上,佛教、儒学在这一地区都有繁盛的历史,产生了如鸠摩罗什这样的大翻译家。在武威地区发现了汉简,重要的如《仪礼》、“王杖十简”,这与武威地区当时的文化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武威并不是一个偏僻、荒凉、文化荒芜的地区,而是一个历史上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中心。当然,在历史上由于相对地理环境的偏远,也曾经为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中原战乱之时,这一地区保持了一块安静的环境土壤,使中华思想文化在此得以传承。
二是凉州地区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自汉代设“河西四郡”之后,这个地方就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后代有分有合,但总体的格局没有改变。白塔寺就是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和西藏萨班进行会谈的地方。双方就西藏纳入中国版图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谈,没有发生战争,凉州会谈之后就形成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协议,后来元朝建立之后的版图就以此为基础,白塔寺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证地。
希望大家今后多关注凉州文化,尽学者之力,为凉州文化的发掘研究,服务于武威的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尽一个史学工作者的责任。今天的凉州是由历史的凉州发展而来,传承凉州文化是武威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学者应尽的职责,现在凉州文化研究院成立了,历史所也在那里挂了“凉州文化研究基地”的牌子,但是研究基地和研究院不仅仅是武威的或是历史所的,也是我们在座大家的,还有包括其他所有史学工作者的。今后研究院可以设置一些课题,我也想成立一个学术委员会,呼吁更多的学者进行研究,进行实习调查,都把凉州文化研究院作为一个活动的实践基地,也鼓励大家带的博士、硕士、本科生多以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作为选题撰写论文。科研机制也会逐步建立起来,除了本次会议,武威同时还有凉州论坛,还有各类文化论坛,也诚挚地欢迎大家来这里讲一讲。今后每隔两三年,还会举办一次会议,也希望各位先生把会议的精神带到各个单位去。现在对汉唐以前凉州文化的研究多,汉唐之后的研究较少,也请其他学者今后多参与到凉州文化的研究中。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会议代表身体健康,身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