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金融家的荒诞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31. 霓虹照不亮五年约

陈莲香的心里很矛盾,越靠近张明澈,心里的冲突越明显。

而张明澈呢,因为带着三世记忆,跟她站在不同的层次,完全包容她的矛盾心理,不管她怎么想,时间能证明一切。

黄英是世俗女子,不是大赤党员,她的心态跟陈莲香又不一样。

她忍不住劝说:“女儿,你今年19岁,是最好的花季年龄,应该早点儿嫁过去。我就想不明白,你为什么还要等5年呢?莫非对张明澈不满意,想多考察他几年?”

陈莲香道:“对,我对他不满意。想多看几年。”

“你就作吧,作天作地,错过机会,有你后悔的!”

黄英很喜欢这里,决定立马搬家,不等那边房租到期了。她看见屋里连电话机都有,于是对陈莲香道:“一事不烦二主!你有明澈的号码?给他打电话,请他帮着搬家。”

她觉得,这是让女儿和女婿多接触的好机会。

陈莲香道:“我只有商行的电话,今天是休息日,他不上班。”

“你知道他住在哪儿?”

“就在这条街上。距此不到200米。”

“既然如此,那就去找他。”

搬家是一件麻烦事,肯定要请人帮忙的,要么花钱雇人,要么请亲戚朋友。还要找车,如果是黄包车,需要跑好多趟,有些家具比较沉,不容易搬。

陈莲香却道:“家中物品还没整理呢。等下个周末再搬。好不好?”

黄英道:“今天就搬。等搬好家,我去找房东,还能少付一周房租。”

陈莲香正准备走到威海卫63号,就见张明澈从远处快步走近前来,于是笑道:“刚说到你,你就来了!这么巧啊?”

“我正好在附近。令堂也来了?我该怎么称呼呢?”张明澈心中犹豫,脸上带着笑,眼睛看向黄英,不知道该叫她,他现在身份特殊,连毛脚女婿都算不上。也不能随便称“阿姨”,旧上海和后世不同,“老阿姨”有歧义,鸨母的意思。

黄英笑道:“我们两家都出自青浦,祖上沾着亲呢。按辈份,我是你远房表姑母,你该叫我‘娘娘’。”

于是张明澈笑着叫人。

陈莲香道:“我怎么不晓得,两家是亲戚?”

黄英道:“两位老爷子,是隔山表兄弟。到你们这辈人,关系更远一些,早已出五服了。”随后,她对张明澈表示感谢,想让他帮忙搬家。

张明澈笑道:“好说,您先回去准备。下午我叫几个人过去。”

于是黄英和女儿先回家。

走在路上,她忍不住说道:“这孩子长相英俊,跟你是良配!这是天赐的姻缘,你得抓住。不能出幺蛾子!”

陈莲香不吭声,心里想着:“这人是长得好看,但思想落后。我跟他在一起,会受他腐蚀,蜕变堕落。”

1930年的上海,是一座充满摩登气息与时尚风情的城市。作为当时中国最国际化的都市,上海不仅是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时尚潮流的引领者。舞厅、时装、音乐、电影等现代文化元素在这里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这座城市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每天都在上演着繁华与奢靡的戏码。

上海的舞厅文化是当时社会的一大特色。两百多家舞厅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舞女们成为了摩登文化的先锋。她们不仅舞技娴熟,还懂得如何与客人周旋,成为了社交场合中的重要角色。舞厅不仅是娱乐场所,也是社交、商务谈判的重要场所。正如那句“不跳舞不是上海人”所说,跳舞已经成为上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夜幕降临,舞厅的霓虹灯亮起,悠扬的音乐声从门缝中飘出,吸引着无数男女走进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

上海的时尚女装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几乎与巴黎同步。巴黎时装发布会上的最新款式,很快就能在上海的街头看到。旗袍作为上海女性的标志性服饰,经过改良后更加贴合时代潮流,既保留了传统的优雅,又融入了西方的时尚元素。女性们略施粉黛,大红色的口红、上扬的柳叶眉、烫卷的波纹发型,搭配得体的旗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和现代气质。走在南京路上,随处可见穿着旗袍的女子,她们或婀娜多姿,或端庄典雅,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

周璇的《夜上海》唱出了这座不夜城的繁华与魅力。夜晚的上海,霓虹灯闪烁,舞厅、咖啡馆、电影院、剧院等场所人声鼎沸,充满了活力和诱惑。上海的夜景是迷人的,而上海的女性则是这座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她们在五彩缤纷的灯光下,展现出万种风情,既有东方的含蓄,又有西方的开放。

这年代的上海女性,思想多元化,有人追求进步,有人追求时髦,有人追求奉献,有人追求享受,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人利用“女工夜校”来组织大众,培养工人阶级和政治意识,帮助女工摆脱宿命观。也有人沉迷于灯红酒绿,她们略施粉黛,穿着得体的旗袍,展现出独特的优雅和自信。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她们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散发出迷人的女人味。

“南唐北陆”指的是唐瑛和陆小曼,这两位名媛是当时上海社交圈的风云人物。唐瑛出生于名门世家,家境富裕,从小接受名媛教育,举手投足间无不透露着高贵与优雅。她在社交场合中总是光彩照人,穿着华美的衣服,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翩翩起舞,被誉为“上海第一交际花”。陆小曼则以其才华和美貌闻名,不仅是社交名媛,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和作家。

陈莲香跟唐瑛和陆小曼是同时代的人,但她们的思想截然不同。

大赤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匡扶危局、谋求复兴,演绎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历史活剧。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里,成千上万的大赤党人和革命群众抛头颅、洒热血,慷慨赴死。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有32万名党员在作战中牺牲;到新中国成立前,可以查到姓名的烈士有370万。这些烈士中,有普通的农民、工人,也有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但都有着共同的信仰和理想,那就是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到21世纪中叶,第一世的张明澈七十多岁,亲眼目睹中国昂首屹立于世界之巅,深刻理解早年无数英烈所做出的牺牲,所以他重生之后,才不会抱怨陈莲香走上艰苦卓绝的道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张明澈的心里装着很多东西,没法开口说出来。现在的陈莲香,无法理解他这个人,时常陷入苦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