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第一大笔钱到账
看到漆扇新闻的还有赵华北的好兄弟方正。
新闻播放的时候,方正正在跟爸妈吃晚饭。
赵华北出现在屏幕上,方正愣了一下:“哎,哈哈,这孙子长得像赵华北……卧槽,不对!”
方正腾地站起来,用筷子指着电视:“真是赵华北!妈,赵华北!”
“哪个赵华北?”方妈并不认识赵华北,也不知道儿子为什么这么激动。
“我高中同学,第一志愿报南山大学,第二志愿报清华、第三志愿报北大那个。”
方正的爸爸问:“就是揍教导主任儿子的那个?”
“对对对,就是他!”
方正跑到电视机旁边把电视的声音开大,仔细盯着画面。
木兰漆扇?
中华非遗传承人……
方正有点懵,从来没有听赵华北提过。
继续往下看,“小扇子孕育文化大产业”,木兰的扇子将卖到全国各地。
赵华北这是挣钱了呀?
怪不得他高考志愿只填报了一个南山大学,这家伙早就准备退学当老板了吧?
可是你都参加高考了,不上大学不可惜吗?
看完新闻,方正三五口吃完了饭,把饭碗往桌子上一推:“我吃饱了,去打个电话。”
方正钻进屋子里,找出电话本,翻出赵华北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用手机拨通:“喂?赵华北?”
电话那头的赵华北愣了一下:“沃日见鬼了,你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
“我电视上看到你了,你什么时候成了非遗传承人,我怎么不知道?”
“你吃饱了撑的看什么破电视啊?我警告你,你自己看就看了,别到处说去。”
“咋了?上电视见不得人,还怕人说?”
“人怕出名猪怕壮,万一传开了,一大堆小姑娘追着要嫁给我,谁受得了?”
“你想得美!我问你,是不是当老板挣钱了?”
“都是小钱,也就十几万吧。”
“烧包掉头发!”
木兰话“烧包”的意思接近嘚瑟,与显摆、炫耀意思差不多。
“我哪烧包了?”
‘还不烧?你都快‘烧’上天了,别抖腿!”
“靠!你咋知道我在抖腿?你简直就是我腿上的腿毛!”
“你给我滚!你乱填志愿是不是早就憋着不上大学了?”
“谁说我不上大学?当然上!”
“那你漆扇子?”
赵华北嘚嘚瑟瑟地“教育”方正:“你懂什么?漆漆扇子、上上电视,就是闲着没事儿玩玩,顺便挣点零花钱,最终还是要上大学的。
“当然了,我不指望南山大学能教给我多少东西,但南山大学需要我来提高大学的层次,南山大学的美女们也需要我来丰富她们的人生……喂?喂?靠!挂了电话不告诉我?”
对比赵华北,方正还是太一本正经了一些。
一腔热心、耳提面命,碰到了赵华北的玩世不恭,最后多半会做出“爱咋咋地,不管你了”的无奈选择。
赵华北当然记得方正的好。
一起喝酒的未必是好兄弟,前呼后拥的未必是好兄弟,怕你掉坑里时刻提醒你的,那才是好兄弟。
好兄弟就像内裤,屎尿屁都给你兜着。
身边有这个关心你的朋友,的确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
只用了5天,赵华北就做好了10万把扇子。
赵华北雇了一辆车,带着妹妹押车,把10万把扇子送到木兰市金满仓的公司。
一并送到的还有特制分装的生漆、“漆扇”手册等。
漆扇手册图文并茂,既是宣传画,也是漆扇说明书。
只要对照说明稍加练习就能学会漆扇,可以省掉培训的环节。
扇子和手册交付给金满仓,金满仓按照合同支付赵华北10万块钱,算是赵华北的第一笔收益。
其余的分成要等回款进账才能到位。
这笔钱到账,赵华北已经很踏实了。
加上前期预支的2万元,赵华北已经收到了12万货款。
前期的成产成本都压在赵华北的头上,他要用这些钱来给工人发工资,并向村里其他制作扇子的作坊支付费用。
算下来,这12万当中,大概能有4万块的纯利润。
加上这4万块,赵家15万的“大窟窿”填上2/3了。
金满仓并不急于将扇子散到全国各地销售。
他刚跟木兰市旅游局谈妥了合作,由旅游局拿出5万块钱,在10万把扇子上分别印上一句小字:“玩木兰漆扇,游木兰古城!”
相当于广告,旅游局要用扇子替木兰“拉客”。
木兰市旅游局还要搞一个“木兰文化漆扇”的首发仪式,邀请赵华北当“主角”,以中华非遗、木兰漆扇传承人的身份,接受记者采访,推介木兰旅游。
金满仓把好消息告诉赵华北。
赵华北一听这是好事啊:“我来推介木兰旅游,那我不就成了木兰旅游形象大使?他们给我多少推介费?”
金满仓大笑:“形象大使你就别想了,推介费也都包含在5万块钱里了。
“而且按照体制内的报销制度,得干完活儿等很长时间才能走流程拿到钱!”
赵华北开玩笑叹气:“好吧,木兰市错过了我,将来再找我可不就是这个价了。”
……
“木兰文化漆扇”首发仪式的时间尚未敲定,金满仓嘱咐赵华北,最好去置办一身行头,到时候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登台亮相。
赵华北不光要置办行头,还要买手机,这些天用的都是爸爸的手机。
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没有一款代表身份的手机怎么行?
跟金满仓告别,赵华北带着妹妹先去银行取了一万块钱,然后大大方方进诺基亚专卖店。
店员见来了两个孩子,本不大热情,因为兄妹二人不像高端手机的目标客户。
等赵华北选购了一款最新上市的“诺基亚8910”,店员立马就卑微了。
不冲孩子,冲钱!
“诺基亚8910”,接近3500块,着实不便宜。
买了手机逛商场、买衣服,赵华北和赵华南到底还是两个衣着朴素的孩子,导购员的态度起初还是一样冷漠。
赵华北并不见怪,因为导购员是最‘衣帽’取人、最势利眼的一群人,也是半个算卦的。
你一进店里,她就差不多给你“算”出了身价。
你可以瞧不起她们,但实际上她们选择了一种最有性价比的工作方式——迅速屏蔽无关人等,一眼锁定目标客户,而后对症下药、重点推销。
赵华北有招“对付”她们。
只是一个转身,鼓鼓囊囊的钱包“不小心”掉在地上,摔出许多百元大钞来。
店员们立刻都变成了丫鬟,笑不出十六颗牙都算是不恭敬。
导购员全程体贴,试鞋的时候都是单膝跪地、仰头问人,胸前白花花的一片,既热情又坦诚。
笑容和胸脯都向钱财屈服。
两套西服、两件商务T恤、两双皮鞋、两条领带,花了小四千。
其实现在这个天穿不着西服,热。
但是早晚用得着,索性买了预备着。
也不亏待妹妹,赵华北给赵华南光裙子就买了五条,再加上运动套装、运动鞋、小皮鞋,秋天穿的风衣,加起来花了小三千。
一下午花了一万块。
大包小包地走出商场,赵华北问赵华南有什么感受。
赵华南说:“哥你太舍得给我花钱了。”
赵华北说:“我总觉得上辈子欠你的,所以这辈子得好好还你!对了,知道回家怎么跟爸妈说吗?比如咱妈要是问,‘买这么多衣服花多少钱’?”
赵华南想了想:“就说连手机带衣服花了三四千呢!”
赵华北笑着点头:“不错,很聪明。‘三四千’他们应该能接受。”
“可是咱没给爸妈买东西。”赵华南提醒赵华北。
赵华北说:“现在不能买,账还没还上,买了也得挨骂,给他们钱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