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挣15万第一步:索赔
赵华南不信哥哥赵华北随随便便就能挣回一笔钱。
“你别吹牛了,哥。”她一边把煮好的面条用笊篱捞到预备好的凉开水里,一边说着自己的打算:
“我想好了,反正我也不想上学,过几天就跟二婶去苏州打工,帮着爸妈挣钱还债,你安心上大学就好。”
“咋?你不信我能挣钱?”赵华北想要说服妹妹。
“我信!”赵华南的表情不像是赵华北的妹妹,倒像是他的姐姐,当仁不让要站出来承担责任:“但是你上大学最重要,挣钱的事不用你管。”
当妹妹的越是懂事,做哥哥的赵华北越是心疼她:“我上大学重要,你上高中就不重要?你别急着出去打工,给我几天时间,让你看看我挣钱的本事,今天下午我就先去弄一笔钱。”
赵华北把过水的面条捞起来沥水,盛到四个碗里,剩下的暂时冰镇在水里。
又麻利地将炒好的西红柿炒鸡蛋、黄瓜丝、荆芥分别扒到碗里,端起两碗端到堂屋。
赵华南也端了两碗跟过来:“你怎么弄钱?”
“反正不去抢银行。”
“谁去抢银行?”爸爸赵铁柱扶着腰从外面进了院子,正好听到两人的对话。
赵铁柱长期做木工活,腰椎间盘突出。最近腰疼得厉害,又出了这档子事,也没有时间好好休息,只能扶着腰、挺着背硬扛。
妈妈徐玉玲跟在他的后面,小心扶着他。
好年轻的爸妈啊。
爸爸年轻挺拔,妈妈年轻漂亮。难怪自己长得年轻、挺拔又漂亮。要是没出眼前这档子事,爸妈也许会多年轻几年吧?
赵华北急忙迎出去,搀扶着赵铁柱进了堂屋。
赵铁柱在高椅子上坐下来:“你不是去填志愿了,咋又说抢银行?”
“我倒是想抢银行,没地方买枪。”
赵华北和爸爸赵铁柱的性格极像,不管多大的愁事,都不会挂在脸上,一张嘴就能把天聊到天上去,而且幽默,时而没正形。
“我就说嘛”,赵铁柱一本正经地开着玩笑,“你现在去抢银行时机不对,我腰疼帮不了你。”
妈妈徐玉玲和妹妹赵华南的性格与父子俩截然不同。没事的时候爱说爱笑,但稍有心事就吃不好、睡不香,拿不起、放不下。
“都什么时候了,你俩还贫呢?”愁眉不展的妈妈徐玉玲埋怨父子二人。
妹妹赵华南对于爸爸的玩笑也笑不出来,她把捞面条端到爸爸手上。赵铁柱扒拉了一口,大包大揽:
“愁什么?钱的事你们都不要多想,该上大学上大学,该上高中上高中,有我在,挣钱的事还轮不到你们。是不是孩他妈?”
赵铁柱引导着徐玉玲,想让他一起宽慰两个孩子,可是徐玉玲比他们更需要被宽慰:“煮熟的鸭子嘴还硬!你说说怎么挣钱?”
赵铁柱眼下并没有主意,只得含糊缓和:“你就放心吧,等我的腰好一点就去一趟银行,把厂子抵押贷款,先周转起来再说。”
“那得还多少利息?驴打滚的利,越滚越大。”电视剧看多了,徐玉玲对贷款打心眼里抵触。
“不还利息也行”,赵铁柱说,“先贷几年款,等过几年把银行盘下来,欠银行的钱就是欠咱自己的钱,不用还了。是不是儿子?”说完就大笑起来。
他想用大笑制造轻松,化解家人心头的压力。但笑得狠了,身子一动扯到了腰,又疼得直抽冷气。
“爸爸说的对。”赵华北已经大口吃完了面条,附和赵铁柱:“但是吧,盘一家银行至少得三五年,救不了急。要我说,先盘‘马大本事’。爸,‘马大本事’住哪庄?”
心善的赵铁柱顿时警惕:“问这个做什么?”
“当然找他赔钱。”
“有钱早赔了。这边一出事,他老婆就卷钱跑了,家里有个老娘还得了食道癌。”
徐玉玲也叹气:“出事当天你爸就去医院了,‘马大本事’哭个没完,根本没钱赔。你爸可怜他,又给了他两百块,连他出院的车票钱都是你爸掏的。”
赵华北不以为然,反问父母:“你们去过他家吗?万一他装可怜呢?”
赵铁柱和徐玉玲相互看了一眼,他们并没有去马大本事家坐实详情。
赵华北接着分析道:“他叫‘马大本事’,没点歪脑筋能叫‘大本事’?凡是叫‘大本事’、‘大忽悠’的都不简单。赵本山一副拐就卖30多块、还赚了一辆自行车,范伟还跟他说‘谢谢’。
“所以我的想法是,如果他真有困难,咱也就认了。他要是装可怜,拿咱当傻子,决不能做这个冤大头。爸,你说呢?”
“是这么回事!”赵铁柱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你这么一说,我明天就去他家,看看他是不是装的。他要是装的,我饶不了他。”
他一发狠,腰又疼得厉害。
赵华北笑着劝说:“你都这样了,还是我去吧。十里八村认识你的人多,你这边刚进村,他那边就躲起来了。我就不一样了,没人认识我,我先去打听打听,摸清楚情况再说。”
徐玉玲不放心:“一个小毛孩子,你去能行吗?”
赵华北很不服气:“我做事你们还不放心?”
赵铁柱劝徐玉玲:“就让他去吧,从小到大他啥时候吃过亏?他不骗人就算行善。”
“哎爸,你这话在家说说也就算了,到外面千万不能乱说,影响说媳妇儿!”
赵铁柱笑了,妈妈和妹妹也笑了。
赵华北又去盛了一碗面条。
捞面条味道很棒,尤其荆芥的味道。
上一世远离南山漂泊在外的时候,赵华北时常怀念荆芥,却无从寻觅。
南山以外,很多人都不知道荆芥是什么。
……
“马大本事”住在十里外的马集村。
问出村庄的名字就够了。一个村庄的老老少少、祖祖辈辈居住在一起,知根知底,只要找到村庄,就能问出“马大本事”的家。
找出爸爸与“马大本事”签订的运货协议;
带上爸爸破旧的诺基亚手机;
换上爸爸的半袖衬衫、裤子和皮鞋,把衬衫塞进裤子里,显得成熟;
再骑上爸爸的摩托车;
揣上爸爸的香烟和打火机,赵华北赶去马集村。
就像暗访记者采访一样,乔装打扮是基本套路,要把这笔账要下来,得先摸清对方的底细。
十多里路,摩托车一脚油门就到了。
村口池塘边一排大槐树下,十几个男女老少,或蹲或坐,一边吃饭一边闲磕牙。
以前,这样的场面在各村各庄都很常见。生活节奏很慢,一碗饭吃上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不在于吃饭,还在于闲扯。
这也构成了赵华北记忆中最早的乡村“信息中心”的样子——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经过,都会被他们用眼神任意迎来送往、评头论足。
赵华北迎着众人的眼神,将摩托车停在路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