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方平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社区的暖阳与急雨(中)

为了迅速摸清“社情民意”,也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让居民认识并认可自己,在经验老到的马主任和赵、张、刘三位委员的全程陪同下,新任社区片警王梅同志于当天下午便拉开了她的“社区视察”序幕。

午后的阳光正好。在小区中央那个整洁开阔、设有健身器材和石桌石凳的小广场上,王梅微笑着与遛弯的头发花白的老人、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以及追逐嬉戏的孩子们打着招呼。她那身醒目的警服和阳光开朗的笑容,迅速赢得了大家的好感。“王警官好!”“以后多来咱们小区玩呀!”友善的招呼不绝于耳。进入平房区,气氛则更加接地气。低矮的老瓦房之间小巷交错,烟火气更浓。在王梅带点羞涩的微笑和马主任等人的热情招呼下,王梅将精心准备的米油等慰问品(所里特批给困难户的“见面礼”)送到几户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家中。一间低矮、墙面有些剥落、门口却收拾得很干净的土坯房里,住着社区另一位重点人物——乔老爹。

老爷子八十出头,瘦高个,腰板依旧挺直,眼神锐利如鹰。听说新片警来了,他早已拄着自己削的光溜的木拐杖等在门口。“闺女!可把你盼来啦!”乔老爹声如洪钟,震得人耳朵嗡嗡响,完全不像腿脚有严重风湿的样子。他粗糙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王梅的手,“老头子当年打过鬼子,啥场面没见过?放心!这片地界,有我在,那些个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二流子,翻不出浪花去!有啥风吹草动,我第一时间让小卖部老李打电话给你们!”老人爽朗的笑声和那份刻入骨髓的责任感,让王梅深受感染。在略显昏暗但收拾得一尘不染的小屋里,王梅认真倾听老人讲述他对社区治安状况的观察和担忧,记录下几处他提到的夜间偶有可疑人影出现的偏僻角落,以及后街有几个小青年最近总往镇上迪厅跑的情况。这份来自最基层、最敏锐的“情报”,价值千金。

温情脉脉只是片警工作的一面,另一面则是规则和法律的严格执行。告别乔老爹没多久,马主任就用眼神示意了一下不远处一扇紧闭的木门。“喏,王警官,就是这家。五个外地来的小伙,在东南边那个新楼盘工地上干活,包工头租下这院子给他们住的。刚查过,有俩小伙子,身份证快过期的那个小李和小张,跟你说的时间都超过十天了还没去派出所更新暂住证。”王梅的心跳微微加速。这是她第一次以执法者身份主动去“找麻烦”。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警服领口,调整了表情,让自己看起来更严肃些,走上前去,屈起手指在木门上“咚咚咚”不轻不重地敲了三下。

门内传来一阵拖沓的脚步和含糊的抱怨声。门“吱呀”一声打开,一股混杂着汗味、烟味、方便面浓烈调料包气味以及年轻人荷尔蒙的气息扑面而来,熏得王梅下意识地微微后仰。开门的是个光着精壮上身的年轻小伙子,睡眼惺忪,头发乱得像鸟窝,脸上还带着枕头的压痕。一眼看到门外站着穿警服的王梅,还有神情严肃的几位“红袖箍”,小伙子明显愣住了,瞬间睡意全无,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啊?警…警官?啥…啥事啊?”

“我是勐巴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梅,”王梅亮明身份,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目光直视着对方,“根据我们派出所掌握的情况和居委会反映,你,”她拿出记录本看了一眼,“身份证尾号XXXX的张强,以及你的室友,身份证尾号XXXX的李伟,你们两个的居住证已于十天前到期,至今未按规定到派出所办理续期或登记手续。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二十三条和本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她清晰地引用着条文,条理分明。“及时办理居住登记,是每一位在辖区内居住超过一定期限的流动人口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这不仅关系到公安机关对辖区人口的有效管理,关系到公共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你们自身的切身权益保障。比如,将来务工,遇到劳资纠纷需要主张权益,有效合法的居住证明是重要依据。一旦发现逾期未办理登记或登记信息不实的,公安机关可依法处以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王梅没有说完,但眼神中的严厉和那引而未发的后果,已经形成了足够的震慑。

那小伙子,张强,听得额头冒汗,脸一阵红一阵白,在王梅陈述的过程中不停地搓着手,几次想张口辩解都被王梅平静但不容置疑的目光逼了回去。他有些手足无措地回头看看屋内的同伴(估计是李伟),然后转过身,对着王梅不住地点头哈腰:“哎哟,哎哟!要得!要得!警官妹子!我晓得了!真晓得了!我们晓得了!错了!确实是我们的错!工地上活太忙了,没顾得上!对对对!忘记了!莫怪!莫怪哈!我们马上就办!马上就去!今天就请假去!”他的态度极其端正、悔改之意无比真挚,就差对着王梅拍胸脯打包票了。这场面,让马主任她们几位“红袖箍”暗中交换了一个“干得漂亮”的眼色:这新来的小王警官,年纪不大,板起脸来还挺有威严,说起法条一套一套的,看着就不是好糊弄的主儿!

下午的后半段,王梅选择回到居委会办公室整理思路和处理文书工作。马主任她们去参加街道组织的创城学习活动,办公室里只剩下她和几位值班的大妈。没有了大妈的喧闹,环境瞬间安静下来。王梅将自己埋进了如山的档案材料里——户籍管理登记簿、出租房屋详细登记册(房东信息、租客信息、租期、用途)、社区重点人员(包括李豹子)每月走访记录、上季度矛盾纠纷调解台账、近期社区活动记录……林林总总,堆满了那张老旧的办公桌。

她深吸一口气,拿出自己初级社区民警培训班上学到的有限知识和对规章制度的一点理解,全神贯注地投入进去。意外之喜出现了!她发现刘秀琴大妈记录的户籍本虽然旧,手写字迹略显潦草,但仔细核对后,竟然发现了几处微小的逻辑瑕疵——比如某户去年底迁入的人口,在最新的出租房登记里找不到对应信息(可能漏登或信息未更新);还有一份去年的邻里纠纷调解协议书上,当事人签名栏居然有两个名字位置颠倒了(可能是当时疏忽放错了顺序)。

她拿起铅笔,小心翼翼地在那几处做了不显眼的标记。等刘大妈回来,她立刻拿着本子,用尽量温和、商量的口吻,把自己的发现和建议小声地说了出来:“刘姨,您看啊,这个地方……我当时学的时候,记得要求必须是现住址……还有这份协议,这俩签名要是能对调一下,存档的时候看着就顺多了,万一以后要查也清楚……”

刘大妈推了推老花镜,凑近仔细看了看王梅指出的地方,又翻看了一下自己当年的原始记录,恍然大悟:“哎哟!哎哟哟!你看看!真是的!人老了记性差,眼睛也花了!这里弄颠倒了!那里确实是漏记了!哎呀呀!王警官,你这眼睛可真毒啊!看得太细了!到底是专业的!我们这帮子人呀,搞这些文书真的是老糊涂了!太感谢了!以后这点事儿你可得多帮我们瞧瞧!多提点啊!”刘大妈激动地握着王梅的手,嗓门都提高了不少。另外几位在旁边写报告的赵、张两位大妈闻声也凑过来,听完王梅的讲解,看着刘大妈那佩服的样子,再看向王梅的眼神里,尊敬和欣赏简直要溢出来:这个新来的女警官,人漂亮,懂法律,懂规矩,心思还这么细,真是不得了!看来教导员没吹牛!

工作间隙,王梅也没闲着。有抱着婴儿来咨询二胎上户口具体流程的年轻妈妈,她结合最新政策,耐心清晰地解释需要携带哪些证件、去哪个派出所窗口办理(还特意写了张条子);有等了一个月还没拿到新身份证急得不行的大叔,王梅立即打电话回所里户籍科查询,确认了是照片不合规需要重拍(马上把所里采集点的地址电话写给他);甚至还有位养了只金毛犬的大姐,愁眉苦脸地来咨询办理养犬证都需要什么疫苗证明、去哪里打狂犬疫苗、办证的具体地点。王梅都一一耐心解答,条理清晰,态度温和(心里默默吐槽:当片警还要懂兽医知识吗?),那位大姐满意地笑着离开了。

这初下社区的第一天,就在这种虽然小忙碌但节奏可控、既有成就感又有意外收获的平静中接近了尾声。夕阳西下,余晖为老街巷的黛瓦白墙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橘色。王梅心情愉悦地和忙碌了一天的大妈们挥手道别,推着她那辆忠实的“二八杠”自行车,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沐浴着傍晚的微风,朝派出所宿舍方向骑行。途径社区主街,拐角处一家挂着“美美服饰”招牌的小店橱窗里,几条色彩明艳、款式新颖的连衣裙在一众略显朴素的街边店铺中显得格外打眼。店主是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子,正笑盈盈地在店门口送走一位顾客。

鬼使神差地,王梅捏下了刹车,双脚支地,停在了小店门前。或许是今天与居民顺畅的交流给了她勇气,或许是她内心深处那个二十出头女孩对漂亮衣服的向往终于按捺不住了。店主小美也是个爽快人,一眼看见身着警服却又明显年纪轻轻的王梅,立刻热情地招呼:“哟!是刚上任的王警官吧?欢迎欢迎!今天大伙儿都在夸你呢!快进来看看!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款!给你个内部折扣价!都是朋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