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2-12 17:20:25
封面
版权信息
总序
自序
卷一
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兼谈生态文艺学的学科形态
生态学的人文转向与生态批评
生态时代:中西方学术交流的新气象
生态困境中的精神变量与“精神污染”
地球“精神圈”与生态内源调节机制
人类纪的文学使命:修补地球精神圈
三分法与精神生态
开发精神生态资源
卷二
元问题:人与自然——陶渊明与卢梭、梭罗的比较陈述
浅说生态哲学
我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在“建设性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自然哲学的缺失——在刘再复讲演会上的讲话
“天人之际”的当代西方解读——专题影片《宇宙之旅》观感
德日进的宇宙精神学说与生态美学
审美与生态的整合——读曾繁仁新著《生态美学导论》
曼纽什的美学怀疑论与生态美学——在“对话与理解:生态美学话语研究”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审美与复杂性生态哲学
城市之忧与环境美学——与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一次学术交流
诗情的消解与西美尔的货币哲学
逆流而行的勒克莱齐奥
佛教与生态——兼谈庐山万杉寺的生态因缘
卷三
生态学与文艺学——与余谋昌先生的对话
生态批评的对象与尺度
文学是人学的再探讨——在生态文艺学的语境中
关于文学与社会进步的反思
自然之维: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生态视阈
海德格尔的自然哲学与诗歌灵性
环境文学·生态观念·和谐社会——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文学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的演讲
文学能够为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做些什么——纪念《人与生物圈》杂志创刊25周年
乌鸦的叫声——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生态建言
生态文艺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在山东大学文艺美学基地的讲演
20世纪中国生态文艺学研究概况——应徐中玉先生约稿
卷四
生态文化的视野——《生态文化研究资源库》绪论
汉字“风”与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精神
聊斋志异的生态文化解读
关于中西方生态文化思想的通信
低物质消耗的高品位生活——在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论坛的演讲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价值选择与审美理念——关于“日常生活审美论”的再思考
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兼谈消费文化、城市文化与美学的生活化转向
消费文化与生态文化——邂逅迈克·费瑟斯通
绿色学术的话语形态
数字化风险与修辞空间的拓展
ChatGPT之后如何做学术
卷五
开启“启蒙之蒙”——与王治河、樊美筠对话第二次启蒙
知白守黑,营造新时代的生态文明
东方乌托邦与后现代浪漫——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公益讲座
世界的梭罗,世界的陶渊明——在“超越梭罗:对自然的文学反应”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陶渊明的田园时光与柯布的有机农业愿景——在第12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演讲
我与“精神生态”研究三十年——后现代视域中的天人和解
生态社会能否成为一种期待?
在“第五届国际生态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
初版后记
新版后记
附录 绿化文学,绿化心灵——中国首届生态文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