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墨翟智斗鲁班
战国士人形形色色,墨家学派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
行侠仗义,反对以大欺小,反对以强凌弱,反对战争,以天下为己任,并能身体力行,不辞辛苦去进行实践,这是墨者精神风貌的一个方面。《墨子·公输》中记载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足以显示这种精神。有一位叫公输般的高级木工,即通常所说的鲁班,发明了一种攻城器械。楚王聘用公输般制造这种武器,准备攻打比较弱小的宋国。墨子听说后,亲自到楚国去劝说楚王不要发动战争。为了说服楚王,墨子说他有破解公输般攻城武器的器具,并提出和公输般当场较量。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公输般屈,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般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45]
公输般进攻九次,都被墨子化解,黔驴技穷,而墨子的招法还没有用完。接着是二人的心理战,墨子再次破解对方。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墨子不但是个仁者,而且是个智者,还是一个高级工程师,如果他不能在表演中化解对方的进攻,则无法说服楚王,也无法救助宋国。他的弟子禽滑厘一下子就能带300人去帮助宋国守城,可见墨家学派的队伍是很大的。虽不能排除这里有夸张的因素,但这一学派组织庞大,纪律性强,很有战斗力是可以肯定的。否则,楚王不会被说服。
滑稽的是墨子成功阻止楚王攻宋后,归途中在宋国遇雨,到门中避雨却被拒绝,但墨子并未说破自己对于宋国的大恩大德。讲究仁义是非,施恩不图报,这正是墨家与游侠的区别,也是与儒家接近的地方。墨家对后世的影响不怎么明显,但在当时却是社会影响非常大的思想流派,而其对于后世的影响是通过儒家体现的,故不为人所注意。墨家学派在战国中后期影响非常大,可以与儒家学派平分秋色。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翟。墨家是从儒家分离出来自立门户的一个派别。《淮南子·要略》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46]这种说法基本符合事实。
既然是从儒家分裂出来的学派,与儒家便必定有许多联系和一致之处。如二者都主张积极入世,都提倡和平,反对战争,都主张尽伦理责任。儒家主张对于人之爱有远近亲疏之别,因为这种爱建立在当时宗法制的社会现实之上,又符合人性的最基本要求,故有深远的影响;提倡礼乐,三年之丧。墨家则主张兼爱,对一切人平等的爱;反对礼乐,提倡节用节葬。对于儒家与墨家的分别,冯友兰先生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
孔子对于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论理的言辞论证它们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相反,认为它们不正当,不合用,力求用简单一些,而且在他看来有用一些的东西代替之。简言之,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墨子则是它的批判者。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中国哲学简史》)
墨子的生平籍贯难以确考,学术界有争论,但从《墨子》及其他文献中可以大体看出这一学派的精神风貌。如前文所述,春秋战国之交士的身份发生变化,由低等贵族而降为平民,不再凭借自己的身份吃饭,而是靠知识、才能、技艺维持生计。靠学问、知识谋生的士成为文士,靠武艺、力气谋生的是武士。文士主要是儒,武士则是侠。孔子及其弟子属于文士,墨子及其弟子则是以文士为主而兼有侠的性质。
有的学者认为,墨家学派的成员多出身于游侠。墨家学派有很严格的组织纪律,带有浓厚的宗教性质。《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47]可见这一团体的成员很有战斗性和侠义精神。这一团体的首领叫“钜子”,对下属成员有绝对的权威,甚至有生杀大权。墨子是墨家学派的第一任钜子。从有首领,有章程规矩及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等方面来看,墨家学派确实有宗教帮会的性质,冯友兰先生关于“传教士”的评价是很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