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中国市场分割的文献梳理
在财政分权框架下,地方政府除了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行为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福利之外,还可通过行政性手段影响居民福利。较为典型的行政性手段就是实行市场分割策略,如建立地方商品标准、影响运输成本、征收门槛费用等。中国最早提出“诸侯经济”概念的是刘国光等(提供给政府的一份《财政经济研究报告》中)。最早利用数据对中国市场分割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的是Young(2000),他通过生产法计算得到市场分割指标,得出“中国的市场分割很严重”的结论。此后很多国内外的学者都开始关注中国的市场分割问题。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中国的市场分割程度到底有多严重,变化的趋势如何”,如Naughton(1999)利用1987~1992年的数据论证了中国国内市场的一体化正在逐渐形成;Poncer(2002, 2003)利用中国国内地区间的贸易流量构造了市场分割指标,认为中国的市场正在逐步走向分割;白重恩等(2004)利用1985~1997年的数据验证了中国的市场分割程度先逐步上升后逐步下降的特征,并且认为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增加;陆铭和陈昭(2006)根据两地一价定理,采用相对价格方差测量了1985~2001年国内市场的分割程度,发现市场分割是先放大后缩小;桂琦寒等(2006)和刘小勇等(2008)利用价格法测量国内市场的分割程度,得到的结论与陆铭和陈昭(2006)的基本一致。从大量国内研究来看,现在基本得到一致性的结论:中国国内市场整合程度先下降后上升。
此外,寻找造成中国市场分割的原因也是近几年来学者关注的话题。刘小勇等(2008)的经验研究显示,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不断增加,市场会越来越趋向于分割。范子英和张军(2010)的研究显示:随着转移支付的不断增加,地方政府会逐渐放弃市场分割策略,主动参与到国内市场整合中。并且不同的转移支付方式对市场整合的效果不同,其中专项转移支付对促进国内市场整合起到的作用最为显著。上述两项经验研究的结论十分直观,但问题在于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财政分权条件下的地方政府市场分割行为。根据Young(2000)的研究,市场分割容易滋生“诸侯经济”,造成各地区重复建设,市场分工范围缩小,分工程度低下,导致整体经济缺乏效率。地方政府更多考虑的是地方居民的福利、地区企业的利润以及本地区的税基,在偏好上并不能保证和中央政府的一致性。实行市场分割不但可以保护本地区企业、扩大地区企业利润,还能够增加政府税基,因此,地方政府实行市场分割策略是一种相对理性的选择。沈立人和戴园晨(1990)认为“诸侯经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中国财政体制长期以来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分权制度,造成了各个地区争相上马“短平快”投资项目,各个地区借助计划经济时代的产业基础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