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筹产销战时矿产品之出口创汇
作为经济部部长和战时生产局局长的翁文灏为战时易货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外汇缺乏,对日抗战时期需要的大量军火和战略物资主要来源于德国(前期)、苏联和美国(后期)。但这些援助不是无偿的,大部分需要用中国出口农矿产品来偿付。其间,中国蕴藏丰富的钨、锑、锡等战略矿产品和茶叶、桐油、猪鬃、生丝、羊毛等农副产品对外大量出口,以换回抗战所需的军火、燃料、机器设备等,成为支撑中国对日抗战的经济基础。
为了对外债信,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翁文灏亲自办理中德、中苏、中英和中美易货贸易,从易货贸易合同的谈判、洽定到交货及还款等,无不悉心过问,受到各有关国家的高度赞赏和信任。本史料汇编对战时对苏易货矿产品交货和对美偿债矿产品交货情形都有详尽的统计资料可供研判。
战时易货贸易构成了抗战时期中德、中苏、中美、中英经济关系的基础,而中国蕴藏丰富的钨、锑、锡等特矿产品则是各国追捧的热销品。1937年以前,中国生产的钨砂、锑等矿产品主要售卖给德国。
1938年3月1日,中苏签订第一次借款条约:(1)借款总额5000万美元,年利3厘。自1938年10月31日起,5年内偿还,每年偿付1000万元,并付清已挪用借款之利息。(2)上项借款由中国购运茶、丝、羊毛等农产品,钨、锑、锡等矿产品抵付。其运费亦由借款偿还额内拨付之。(3)所运物品种类、数量,于每年初按照苏联有关机关之指示,在每年偿还额内规定之。
苏联方面希望中国政府多用钨、锑、锡等特矿产品偿还借款。苏联出口协会经理格鲁申科于1939年1月上旬致函翁文灏,声称“一九三九年苏方需要钨、锑各五千吨,锡四千吨,锌二千吨,盼我方尽量供给,并将实际可以供给数量确数函告”。
那么,中国政府究竟应该用怎样的比例来偿还苏联的借款呢?翁文灏认为:“我方第一年应偿还美金一千一百五十万元。如以农产品与矿产品各半交付,则应运矿产品价值为美金五百七十五万元。除上年十一月、十二月已运及本年一月将运矿产,连同运费约值美金二百万元外,尚须续运矿产价值美金三百七十五万元。即自二月至十月,每月约需购运钨砂二百吨、纯锑二百吨、锡二百吨。按照目前国际市场价香港交货,约值美金四十二万余元。” “如我方还款三分之一以农产品交付,三分之二以矿产品交付,则第一年运苏矿产总值应为美金七百六十六万余元……即自二月至十月,每月约需购运钨砂三百吨、纯锑三百吨、生锑一百吨、锡二百五十吨。按照目前国际市价香港交货,约值美金六十二万余元。”翁文灏强调:按照格鲁申科来函所开需要数量,“约值美金一千万元……苏方所开需要数目,超过我方应供数量甚多,自不宜以此为准”。翁文灏经与孔祥熙、陈布雷商量,意见趋于一致,都认为“拟用农产、矿产各半抵付”。
从1939年3月资源委员会同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订立第一年对苏矿产交货合同起,到1946年3月27日签订第八年对苏矿产交货第二合同止,翁文灏对于每一份合同都逐字逐句地认真审定。
对美易货贸易方面。在宋子文的成功斡旋下,中国政府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先后同美国签订了三项易货贸易合同,都是以锡、钨、锑来偿还贷款的,即1940年3月15日由复兴商业公司与美国世界贸易公司所订之“售锡合约”、10月22日由资源委员会与美国金属准备公司所订之“售钨合约”和1941年1月31日由资源委员会与美国金属准备公司所订之“金属合约”,总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如“售钨合约”借款美金5000万元,以中国钨砂作抵,7年还清。中国每年平均应运钨砂7000吨来偿还债务。故蒋介石非常担心中国偿还钨砂的能力,多次向翁文灏询问。翁文灏向蒋介石解释说,1939—1940年度中国钨砂的产量“约为一万二千吨,再加促进可达一万五千吨”。他分析道:“本年度苏联还债所需为四千八百吨,至本年十月三十日期满。下年度对苏矿产交货合约尚未签定,但即照本年数量,最少尚有余额七千吨以上可供运美之用。现有存货约为五千吨,尚可补供急需,且苏联还款总合同系以农、矿抵付,对于何种矿产,数量若干,均未具体规定。必要时自可多运锑、锡及汞,少运钨砂。故美政府需钨,以产量论,可无问题”。当然,翁文灏所担心的“实为运输”,表示虽“已饬资源委员会全力赶运,惟自有运输工具有限,但倘其它运输机关能竭力协运,或不难达到全数运出之目的”。蒋介石在得到翁文灏肯定的答复后,才电令华盛顿的中国大使馆尽速签订合约,并命令交通部部长张嘉璈、西南运输处主任宋子良积极筹措矿产品的运输事宜。根据翁文灏的汇报,从1940年1月至1941年3月,“售锡合约”共交运纯锡2962吨;1941年1月至5月,“售钨”、“金属”两合约共计交运钨砂2100吨、纯锑200吨、锡900吨。
此后,蒋介石又电询翁文灏“二十九年度钨砂产量共有若干?本年度预定产量若干?除应付现时债信交货外,尚能剩余若干?”翁文灏告曰:“二十九年度钨砂产收数量,就目前已知之数量计,共九千三百八十五吨。惟上两年来国内运输至为困难,大量钨砂积存各地,未能及时运出。二十八年度积存钨砂,连同二十九年所产数量,除已运出交付易货、外销者外,截止二十九年十一月底止,尚有一万四千余吨积存各地待运。如运输难以畅通,则各地存砂势将愈积愈多,难应国外急需。至本年度钨砂产量,如无意外周折,预计可达一万二千吨。”蒋介石对于翁文灏主管的资源委员会工作十分满意。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对中国战略矿产品的需求猛增。美方希望1942年内中方“所有运美偿债纯锑,全部由美付我现款,不作还债。运美偿债钨砂,百分之七十五由美付我现款,百分之二十五作为还债”。美方甚至提出1942年内“运美钨、锑各二万吨,俾可多得现款”。翁文灏根据钨、锑生产情况,将对苏偿债之钨、锑加以调整,致电美方:同意在1942年内“勉筹钨、锑各七千至一万吨运美。惟纯锑若按照目前市价出口,我方亏蚀太大,须请美方加价。又内地运输所需汽油及海运船只,并盼美方尽量供给”。但美方又回电,略谓“本年应运美锑品,美方可全部不要,但盼多运钨砂,连偿债部分在内,本年运足二万吨,价款仍按前商办法,百分之七十五由美付现,百分之二十五作为还债,由美方按月派轮来仰光接运。运费酌收最低价,兵险由美方自理,如船中途沉没,由美方负责”。
翁文灏认为:“此项办法,对我自属相当有利。同时美系同盟国家,此项有关军火制造之原料,彼方既属急需,我国自亦应尽量供给”。不过,令翁文灏感到为难的是“本年增运钨砂至二万吨一节”,因为“对各友邦分配至感为难,自应预为筹定数量”。1942年钨砂产量原定为1.2万吨,“兹为供应各国需要计,自应以最大努力,尽量增产。然最多连同存货在内,亦只能达二万吨左右”。对苏易货“前已允供运四千吨,但苏方尚要请增加”。英国大使薛穆亦来同翁文灏洽商,“谓英国需钨甚急,盼我在不影响对其它各国偿债需要之范围内,尽量供给”。翁文灏觉得,对苏供应为4000吨,对英再供给1000—2000吨,“则可供运美之数量至多不过一万五千吨”。于是他打算就按照每年1.5万吨的标准,对美国“尽量筹运”。为达到全部增产及交运目的,翁文灏还致电蒋介石:“除由资源委员会积极筹办外,关于本年度矿品预算,拟恳准予维持原案,必要时尚须再请追加。此外,运输方面,必须车辆配合适宜,接运迅速;矿品收购方面,必须酌增价格,激励生产”。
为此,中美两国于1941年12月30日对“钨砂”、“金属”两借款合同进行了修改,即“所有运美钨砂及锡品售得价款,百分之二十五交美偿债,百分之七十五由美方付我现款;锑品价款则全部付我现款,不作偿债。关于运费保险费用,亦经改订优惠条件”。这一时期,在交美矿品海运方面,总共只于1942年1月17日和29日交运了两批,由“Daystar”号和“Tulsa”号两艘轮船运往美国,计有钨砂536吨、滇锡2000余吨。此后海运不通,同年5月以后改用航空运输。“截止九月底,已交运八十四批,计钨砂一千七百五十余吨、锡品四十余吨”。
实际上,抗战期间援华最力者是苏联和美国。迄今为止,各国对华援助的数额是多少,学界尚未有权威的数字。中国抗战能够得以延续,战时对外贸易的功绩不容忽略。据本史料汇编数字统计,抗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借款,计有中英第一次、第二次信用借款及中英财政协助协定拨借购料款共2850万英镑;中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借款及中美5亿元借款拨借购料款共计179389927.84美元;中苏三次借款共计2.5亿美元。截至1945年9月,中国政府共计支出苏联易货贷款173175810.36美元、美国易货贷款177844657.04美元、英国信用贷款8055406英镑。其中美国提供的贷款全部用完,苏联1.5亿美元第三次借款中尚有76824189.64美元未使用,而英国对华贷款中尚有20444594英镑未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