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消费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转变
毋庸置疑,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里,在物质匮乏、人民生活相对贫困的时期,对思想和文化的保留空间越来越小,社会开始形成一种背信弃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风气。人们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是建立在利用和利益基础之上。
当社会进入改革时代时,人们对思想和文化保留空间就越来越小。追求虚伪和时尚,在“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指导下,亲情、友情、爱情被淡化,笑贫不笑娼,金钱象征一切,信任被推上了断头台。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精神空虚、离婚率居高不下、社会环境压力巨大、理想与现实产生的迷茫、见死不救、制假造假……整个社会陷入情感信任危机中。
经济的发展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幸福的感觉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经济发展与幸福感觉有关联,但这种关联并非一致。精神生活的不安和贫乏,社会资源分配和占有的不均等都是造成中国幸福指数低的因素。
但也要看到,近5年来,这种物质层面的追求有了改变,因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的财富开始出现释放效应,有钱已经不是什么稀罕,有故事,有追求,有精神层面的正逐渐回归。当物质层面的衣食住行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向往文化和精神世界的引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从人类本性上看,没有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任感、公平感、幸福感的社会中。
这种精神层面的回归也引起社会学界、行为学界的高度关注,国家政策也开始转向调整人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文化、诚信文化、孝敬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来。十八大提出的24字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正发生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