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态文明之产城一体化发展经验
(一)美国尔湾市产城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
尔湾隶属于加利福尼亚州,1971年建市,是美国最大的规划城镇社区之一。建市以来,尔湾市政府立足科学的城镇规划,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使城镇竞争力不断提升,从而吸引了众多高科技公司的入驻,引进了大量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从建市到目前虽然仅仅只有40年左右,但是它已经成为美国投资、生活环境最佳的城镇之一,2011年商业周刊杂志将其评为美国最佳城镇排行榜第五位,同时多次被评为美国最宜居城镇之首,成为众多人眼中的“最终目的地”。尔湾市也因此成为政府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经典范例。
尔湾市从一个开发区蜕变为美国颇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中型城镇,其成功之处在于政府实施了产城融合发展战略。
1.明确规划产业的发展定位
政府倡导以高科技为主导、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建市之初,尔湾市政府就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大力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围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性竞争的商业氛围、加强产业服务等配套建设,吸引了从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到集团总部等知名跨国企业机构,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集群,尔湾也因此得到了“第二硅谷”的美名。尔湾现有公司1.7万家,其中公司总部在尔湾的就有10多家,如福特汽车集团、爱德华生命科学等,同时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等其他产业。高科技为主导、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极大地提升了尔湾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2.政府制定完整的城镇规划
早在1964年,尔湾市所在的橘郡政府就批准了加州大学分校所在社区的一项规划,将社区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休闲区及绿地等功能布局;1971年尔湾市成立后,尔湾市政府邀请著名的华莱士、麦克哈戈等四家规划公司设计城镇规划,最后规划在征求市民的意见下形成。规划根据城镇产业发展目标和未来人口规模,运用园林开发理念,科学划分了产业区、商务区、居住区、生态区,合理划分了城镇功能布局,以后城镇建设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正因为成立时做了完整的城镇规划,使得尔湾市很快就从一个开发区一跃成为全美极具吸引力的中型城镇。
3.政府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大力提升城镇治安水平。尔湾市政府非常重视社区治安管理,强调安全的标准化建设,在城镇预算中,有1/3花在公共安全方面,包括了诸多警员的工资,以及打击犯罪所需要的基础设施。2010年,尔湾市被评为全美10万人城镇中犯罪率最低的城镇,城镇治安环境非常令人满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良好的商业环境是吸引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关键因素,尔湾市政府积极推行邻里区开发模式,将商业和办公、居住组织在一个步行环境中,每个“村落”都建有邻里中心和邻里公园,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缓解了城镇的交通压力。提供优质的教育等公共服务。作为美国最佳教育系统之一的尔湾统一学区,有全国闻名的学校,拥有22个小学、5个初中、4个全日制高中和1个继续教育高中,学生总计超过2.4万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术、艺术和体育等学科方面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
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尔湾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保障,对残障人士、老年人以及中低收入群体等有不同程度的补贴和扶持政策。例如在住房领域,尔湾市的住房体系包含商品房、廉租房、临时住房等多种形式,基本可以满足各个阶层的居住需求,同时,还提供了分期付款等优惠措施,帮助中低收入者获得属于自己的住宅。
4.政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尔湾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协调经济和生态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规划保障城镇发展与环境、居住舒适度等各个方面的平衡关系。尔湾市政府按照环保主义的理念,在城镇规划设计阶段就保留了自然水系、湿地和原始植被,大面积的农场土地被规划为自然栖息保护地,同时人工建造100多个公园扩大公共开放空间,开挖人工湖泊建设绿廊系统,构筑以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城镇发展主要围绕这些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布局。
(二)上海国际汽车城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
自2001年上海国际汽车城项目启动以来,嘉定区政府围绕“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的重要基地及中国现代城镇建设的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坚持产业发展和城镇发展两个重点,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不断推进产业和城镇的融合发展。
1.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上海国际汽车城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并在进一步巩固汽车产业制造优势的基础上,致力于汽车全产业链建设,把汽车城打造成为汽车制造、汽车研发、汽车贸易、汽车金融、汽车文化和汽车人才高地。2011年上海国际汽车城完成工业总产值2167亿元,实现利润285.2亿元,产业规模和能级在国内各大汽车城建设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1)汽车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和辐射引领作用显现。“十一五”期间,上海国际汽车城工业生产、经济效益稳步增长,2010年全年汽车整车生产101.7万辆,整车产量和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上海市汽车行业的59.9%和47.9%。上海大众全年销售101.8万辆,实现轿车销量占全国轿车市场份额的9.7%,处于中国轿车领域的首位。汽车零部件产值434.6亿元,在包括上海国际汽车城、长春国际汽车城、花都国际汽车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北部新区在内的全国五大汽车城中位列第一。
(2)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基地已实质性启动。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4月,中国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上海市市长韩正共同为“中国(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镇”揭牌,嘉定区被指定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截至目前,嘉定区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电动汽车试乘试驾中心,提供10多种国内外车型的驾乘体验;建立国内首家新能源汽车专卖店,吸引34家中外企业参加“新能源汽车国际伙伴组织”,在全区加快布局建设充电桩、充电站等配套设施,为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广打下了扎实基础。
(3)具有汽车文化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逐步形成。“十一五”期间,以汽车文化为特色,大力培育汽车贸易、汽车物流、汽车博览、旅游会展等服务业功能。在汽车文化建设方面,以上海汽车文化节为载体,通过举办汽车主题论坛以及“与车共舞”节目,在培育汽车文化、宣传汽车品牌、提升汽车城国内外影响力方面初见成效。在汽车贸易方面,吸引了美中汽车交流协会、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质量管理中心、盖世汽车网等一系列机构和出口企业汇聚,定期举办中国(上海)跨国采购大会汽车零部件分会,出口基地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汽车物流方面,2010年,汽车城已集聚了60家物流企业,实现43.6亿元营业收入。在博览、会展、旅游方面,2010年,汽车城举办各类赛事、会展57次,接待人员35万人次。
2.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嘉定新城规划范围约2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100万人,重点发展以汽车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化为依托的生产性服务业,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先,产业建设与城镇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同步进行,打造集科研教育、生活居住、商业贸易、旅游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区。
(1)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竣工道路50.8公里,在建道路16.4公里。完成技术储备的道路16.4公里,道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8.38亿元。新城中心区“四纵四横”骨干道路框架体系基本形成。新城中心区拓展后,将形成“五纵五横”的区域骨干道路框架体系,嘉定新城的交通将进一步便捷。
(2)城镇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河道湖泊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新城中心区规划河道30.1公里;生态景观湖泊18个。新城中心区内生态景观工程已建设完成199万平方米,在建生态景观工程77.9万平方米;其中远香湖、紫气东来、石岗门塘、环城林带全面建成。
(3)公共服务不断完善。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与嘉定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功能性项目,不断提升嘉定新城综合功能,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城镇品质。建设华二初级中学、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嘉定新城实验幼儿园、中福会嘉定新城幼儿园等一批基础教育项目;建设瑞金医院北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项目;建设文化馆、工人文化活动中心、上海保利大剧院、科教展示中心等文艺项目,不断提高科教文卫水平,提升新城品位。
3.嘉定区政府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举措
嘉定区在推进汽车城的产城融合进程中离不开两个“抓手”,一个是面向“本地就业”,积极推进以汽车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依托的生产性服务业;另一个是关注“本地居住”,致力于建设成集科研教育、生活居住、商业贸易、旅游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区。
(1)制定产城融合规划。嘉定区按照“产业和城镇规划同步”的指导思想,将城镇规划与产业规划统筹考虑、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同步发展。
一是产业规划定位准确。为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上海市政府、嘉定区政府和上海国际汽车城聘请德国AS&P公司、美国麦肯锡公司等分别进行园区规划设计、功能定位、投资咨询研究,并于2001年9月颁布了《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结构规划》,明确了汽车城的发展目标、发展阶段、功能服务等各项内容。
二是产业和城镇规划同步进行。为了促进产业和城镇的同步发展,在“十五”期间的《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结构规划》发展目标中就提出了“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的重要基地、中国汽车研发科教的重要基地以及中国现代城镇建设的先行示范区”的目标,首次将产城融合的概念融入到了规划中,充分体现了规划的超前性和远瞻性。以汽车产业为核心,重点培育总部经济,着力促进体育运动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中介服务业、广告业以及文化教育业同步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第三产业高地,着力促进城镇化和产业化的融合联动。
三是规划严格落实,执行连续。汽车城的建设发展严格按照规划的大方向前进,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市场需求不断补充完善规划,避免了因领导任期制带来的规划的中断或者改变。
(2)理顺管理体制。在政府改革方面,加快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上海市在建设汽车城初期,设立了由23个部(委)、办、局加入的领导小组,即上海国际汽车城领导小组。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任主任,嘉定区区长以及相关部门的一把手任副主任。这样,就形成了上海市政府、嘉定区政府、镇政府三个政府层面及汽车城联手共建的服务平台。各功能区之间、三级政府之间的关系由办公室协调并上报领导小组,形成“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行政体制。
(3)完善政策服务。2002年10月,上海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了土地、财税、金融、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政策,为汽车城建设打开了政策渠道;随后,嘉定区制定了人才、资金、金融等各方面的实施细则,为汽车城的发展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政策网络。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09年出台了《嘉定区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嘉定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扶持意见》,建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在财税政策、项目落户、并联审批、人才引进和专项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扶持。此外,未来还将提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广、公共服务、融资和人才等方面综合性的便捷服务。
(4)完善基础设施。“十五”期间,嘉定区将重点放在汽车城骨干功能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截至2007年底,国际汽车城相关资本投入达到了800亿元人民币。密集的资本投入在短时间内将汽车城的“骨架”搭建完毕,包括上海国际赛车场、上海汽车博物馆、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国家863项目洁净能源中心、上海二手车交易市场等一大批功能性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迅速提升了汽车城的知名度,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汽车贸易的核心市场。
以汽车城为核心,构建了“综合立体化路网结构”,形成了以沪嘉高速、沪宁高速、沈海高速和嘉金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交通体系;以11号线为主的城际轻轨,以及规划中安亭辅客站铁路交通体系;以墨玉路、新源路、嘉松北路和嘉安公路、曹安公路、宝安公路、博园路等构成的“三纵四横”地面交通体系,实现了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铁路的有序对接,形成了以汽车城为中心的“15分钟交通圈”和周边城镇“半小时交通圈”。
科教文卫建设是产城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吸引人才、凝聚人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嘉定区政府在科教文卫上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截至目前,汽车城周边有4所理工类大学,60所中小学,36所幼儿园,2所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十二五”期间,嘉定区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引进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区域内基础教育质量,建成2所幼儿园、2所中小学,在满足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兼顾国际化汽车研发、设计类中高端人才子女教育的需要。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引进瑞金医院以及安亭北部引进东方肝胆医院,提供优质、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5)完善人才体系建设。开发人力资源多年来,嘉定区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构筑平台培养人才,优化环境使用人才,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截至目前,有同济大学、人才培训学院、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及舍弗勒集团、上汽工程研究院、菲亚特技术中心等40余家国内外著名汽车科研机构,集聚了5万多名高级汽车人才。
一是制定引进人才规划。嘉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为了满足汽车城跨域式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嘉定区组建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人才基地管委会、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办公室、汽车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一些配套机构,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建设;针对目前高房价和创业难的情况,嘉定区落实专项资金,制定住房优惠、创业扶持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切实解决人才的创业与居住的后顾之忧。
二是引进和成立人才教育培训机构。2002年4月,联合同济大学以科技创新和新能源汽车开发为指导思想,以创新科研机制和组织架构为特色,成立汽车学院。2004年9月,汽车学院全体迁入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建立上海国际汽车城人才培训学院,与同在国际汽车城的同济汽车学院不同的是,该学院所提供的是职后继续教育。同时,周边还设有上海大学嘉定校区、上海外国语学院外语学校、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上海科技学院等著名高等学府,区内还集中了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冶金研究所、洁净能源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10余所国家研究机构。
三是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04年8月,建立“上海国际汽车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09年6月,成立上海国际汽车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实践国家“千人计划”的载体。截至2012年1月,嘉定区已成功引进12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同时,引进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秘书处、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工业协会等四大汽车行业组织,为海内外汽车精英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把各类优秀的汽车精英和人才资源优势聚集到汽车城。
(6)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配套产业。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推动城镇化进程和城镇能级提高的原动力,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城融合”战略重点。为此,嘉定区制定了《嘉定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08—2020)》、《嘉定区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指导意见》、《嘉定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商品销售总额每年递增15%以上”的发展目标,重点发展汽车贸易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会展业、文化信息业、专业服务业等产业。
(7)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多年来,嘉定区政府以汽车研发为重点,把加快汽车研发及成果转化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借鉴美国硅谷“斯坦福大学+科技园区+风险投资”的成功运行模式,引进大学、研究机构,投资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不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一是引进高等学府。2009年,嘉定区政府与同济大学签署了建设上海国际汽车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和同济科技园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了上海国际汽车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建设,推动了产学研联合机制的深化。
二是搭建公共研发平台。成立了国家机动车检测检验中心、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上海市低温超导高频腔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地面交通工具空气动力与热环境模拟重点实验室、上海新能源汽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电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等10多个实验基地。研发平台的集聚、研发机构的集聚,像强大的磁场吸引着研发项目的集聚。
三是引入汽车研发机构。为了吸引世界顶级汽车研发机构入驻,将汽车城打造成为中国首个国际顶尖汽车研发设计类企业集聚地,嘉定区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汽车研发科技港”建设,计划投资15亿元、占地200亩,可容纳150家左右汽车研发设计企业。经过前期招商,目前已有意大利宾尼法利纳、加拿大凯史乐等17家知名研发企业签约入驻。
(8)提升生活品质。保障住房条件,改善居住环境。拥有安亭新镇、高尔夫球场别墅、嘉亭荟、瑞仕花园等一批门类齐全、环境优美的针对高收入群体的房产项目;同时也具备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动迁安置房(限价商品房)等适合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项目。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加大对孔庙、古代园林古漪园等众多名胜遗迹的改造完善,举办各类传统文化展示活动;积极开发现代高端文化,安亭文化中心、汽车博物馆、汽车博览公园和颖奕皇冠假日五星级酒店、嘉亭荟商业广场等一批项目构成了这一地区高端的城镇文化、商业、配套设施体系,突出绿色环保,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开展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绿化、水体、大气环境建设和保护不断强化,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8.2%,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1%。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