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章 凯旋

七月,大军正式班师回朝。孟获一路相送,直到泸水北岸几十里才停下。告别之时,他送给了我一匹滇池驹。一开始,他是想把卷毛赤兔送给我的,我考虑到这马陪他多年,感情已深,不忍夺人所爱。于是他派人遍寻南中八十一洞,好不容易搜到了这匹滇池驹,才两岁多,正好还没有认主。

宝马谁不爱?这匹滇池驹虽然还没完全长成,但已经颇为骏美雄壮,日后绝对不比孟获的卷毛赤兔马差。我欣然接受了,还特意赏赐了孟获五百匹蜀锦,也让他乐得合不拢嘴。

出征之时三万多大军,有将近四千人永远埋葬在了南中。可是,因为招降了藤甲兵和高定的部众,又征发一万多无当飞军,拖家带口前往蜀中,这一路浩浩荡荡足有八九万人,行军比我们来时慢了不少,回到成都时已经八月份。

赵云、陈震、杨洪、蒋琬、马谡等人出城三十里迎接大军凯旋,诸葛乔也在群臣之中。他隶属的王平部虽然参与了南征,但是考虑到南中的恶劣环境我没有让他去。赵云、陈震每人端着一碗酒,我跟诸葛亮接过一饮而尽,君臣在大胜的喜悦里共同回城。

进城之后,道路两旁早有士兵维持着,保证畅行无阻。我没有乘车,而是身着明光铠,骑在滇池驹上。身侧卫士手执金瓜斧钺、黄罗伞盖紧紧将我围在中间,显得威风凛凛。南中叛乱平定,不止国家消除了风险,躁动的民心也安定了下来。围观的百姓中不知道是谁开始喊了一声,其他人受感染纷纷跟随。到后来,我所过之处,山呼万岁!

回到宫中,我心情大好,开始着手封赏群臣。这次南征,诸葛亮作为汉军实际统帅,击杀高定、收服孟获、招降藤甲军,而后又为南中定下国策,使百姓归心,居功至伟,赏赐蜀锦一千匹,黄金五百斤(毕竟已经是丞相了,没得升只能给钱物)。李恢独领中军(汉军南征的主力是西路军),深入敌后,截断孟获军退路,配合大部队打下味县,除诸葛亮外,他功劳最大,加封汉兴亭侯。王平升任校尉,领五千无当飞军。孟琰因为献城之功又是蛮人(便于管理),也出任校尉,领五千无当飞军。张嶷、霍弋都升任都尉,并分别担任王平、孟琰的副将。其他将领,如关兴、张苞、柳隐、廖化、张翼等人也各有封赏。只不过对关兴、张苞,跟诸葛亮一样,我更多地是奖励财物而非升职,因为他们年纪轻轻就已经独领一军,又是名将之后(军二代),升迁太快对他们不见得是好事。张怿及军医队因为救治伤员有功,每人赏了五十匹蜀锦。赵统、王猛二人虽然没有立下功劳,但是他们在中军负责保卫我的安全,没有功劳就是最大的功劳,也各有赏赐。

参与南征的将士,每个人多领半年的俸禄。失去生活能力的伤兵,由朝廷每月发放钱粮供养。阵亡将士家属,每个月也能从朝廷领导抚恤。除此之外,我还想在每个县建忠烈书院,免费让阵亡将士遗孤入学。平民子弟有机会读书识字,在这个时代是天大的荣耀,能够激励更多人为国征战。只不过,这一项实在是耗资巨大,没办法一蹴而就。而且,因为这一战以及后续的奖赏和抚恤,积攒了两年好不容易充实起来的国库又快见底了,这个想法也只能暂时搁置。

要不说,人的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就在我为耗光的国库发愁的时候,东吴的使者到了成都,这个人,还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

其实,我更喜欢打交道的还是张温。张温这个人谦厚正直,虽然有自己的主见,但说话办事的时候也很会为对方考虑,相处起来很舒服。可惜,他运气不好,受到了暨艳案的连累,又遇上孙权这么个心胸狭隘的君主,不光仕途到头,自己还被牵连进去获罪。

暨艳,字子休,吴郡人,是张温的老乡,为人耿直刚正,被张温推荐给孙权,出任选曹尚书,负责官员选拔考核。暨艳为人狷直自负,不肯随俗浮沉,喜为清议,品评人物,企图改革东吴选用人才不分贤愚、徇私舞弊、清浊混淆的种种恶习,于是“弹射百僚,核选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汗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结果招致了许多人的反对,他们用各种手法在孙权面前告状,竞相说暨艳专用私情爱憎,不根据公理办事(竞言艳及选曹郎暨艳,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暨艳以及他的副手选曹郎徐彪被迫自杀。

张温因为在成都时称颂我们,被孙权得知后已经很是不满,偏偏他回国后还不知收敛,上书孙权自己在蜀中的所见所闻,并将我们施行的一些良政推荐给他。

孙权是什么人?他是三国君主里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也应该是气量最小的一个。当年因为关羽一句“虎女岂能嫁犬子”,他就给自己的两个女儿起名大虎、小虎。他手里的江山,几乎是他的兄长孙策一手打下来的,可是他称帝后不只没有追封孙策为帝,甚至连吴王的封号都不舍得给,最后只给了个长沙桓王的谥号。张昭身为托孤重臣,因为顶撞了孙权几句,被孙权派人堆土把张府的门堵了来羞辱他。

本来张温的声名就过于显赫,百姓都敬佩他的德行,让孙权嫌忌。这下好了,他处处说蜀汉的好话,孙权感觉就是在讽刺自己做的不好。于是,孙权说张温是暨艳的同党,把张温下狱治罪。将军骆统上书为张温辩解,但孙权不理会,反而把张温发回老家,再不录用。

对此,我只能替张温感到惋惜,自古贤臣难得,我巴不得自己手底下多几个这样的人呢。

诸葛瑾是东吴亲蜀汉派的代表,本来看起来应该跟我们更亲近一些,但毕竟跟诸葛亮的关系摆在那里。诸葛亮一心为公,我不担心他会在国事上徇私。可是,我在面对他时,难免要顾及诸葛亮的面子,在有些事情上就很难争取利益的最大化。估计孙权就是吃定了这点,才派诸葛瑾来的。

让我惊喜的是,诸葛瑾此行,把先前被叛军绑到东吴的张裔护送回来了。邓芝出使东吴的时候诸葛亮就授意他跟孙权要人,如今,东吴与我们重新结盟,南中之乱也已经平定,扣留着张裔实在没什么用,毕竟张裔又不可能为孙权效力。

张裔干练敏捷,先大司徒许靖认为他是曹魏钟繇那样的人物。回来后,我亲自设宴为他洗尘压惊。席间,诸葛亮任他为丞相府参军,代行相府政务,兼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则被我任命为蜀郡太守,专门负责处理蜀郡的政务。

诸葛瑾是带着任务来的。张温虽然获罪被罢免,但他上次回国后带回去的东西确实引起了轰动。于是,这次孙权派诸葛瑾来,是希望能大批量采购,而且希望价格能再低一点。我跟诸葛瑾说,为了感谢他们把张裔送回来,这一次可以打折扣,但是以后都恢复正常价。其实,就这些东西而言,打完折扣依然利润不菲,只是我很恶心他们的做法。张裔本来就是被叛军抓住送到东吴的,既然两国已经恢复了盟约,就应该无条件送回来。当然,这话我不能说出来,毕竟站在人家的立场,肯把张裔活着送回已经是天大人情了。

送走了诸葛瑾,想起来活动活动,于是让诸葛亮跟我一块到外面散散步,顺便谈了谈未来北伐曹魏的计划。曹魏的国力,比之我们实在是优势明显。据他推算,单单只是曹魏雍凉二州的兵力就不下十万,比我们举国还要多。接下来,除了备战,我们还是要征兵练兵才行。

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了刘理和不知道哪来的一个小女孩。那小姑娘六七岁的样子,扎着两个牛角辫,身上披着红绫,手里还拿着个银圈,活脱脱就是个小哪吒。我看见时,她正揪着刘理的耳朵不放,疼得小刘理一个劲求饶。刘理受封梁王,又是我最小的弟弟,平时在宫里我们都宠着他,是个没人敢惹的小混世魔王。可是,这会他却是一点往日的威风都没有了。

我问身旁的小黄门:“那个小女孩是谁?怎么跑宫里来了?”

小黄门说:“禀陛下,那位是故骠骑将军(马超)的女儿。您让斄乡侯(马超死后由马承继承了斄乡侯的爵位)进宫与二位王爷一起学习,他有时会把妹妹一块带来。太后很喜欢这两个孩子,下令不得阻拦。”

原来是将门虎女,怪不得小小年纪就这么厉害。

刘理无助的时候看到了我,像发现救命稻草一样,一边哭着一边大喊:“皇兄,救我!”

我笑着过去分开他们,帮刘理揉了揉耳朵,半训斥半可怜道:“理儿,你是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轻易求饶掉泪呢?”

说完他,我又对那个小女孩问道:“你是斄乡侯府来的?叫什么名字啊?”

小女孩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我,说:“我叫马英,你就是陛下吗?我哥哥想当大将军,去打曹贼,你能帮他吗?”

嚯!这马承小小年纪好大的口气!你们老子当年英武盖世,也不过才当了个骠骑将军,比大将军还低一级。不过,有志气是好事,我和蔼地对她说:“当然可以啊,但是你哥哥得有那个本事才行。让他好好学文习武,等他什么时候能有你们父亲当年的本领了,就可以做大将军!”

马英兴高采烈地跑开去找马承了,我看刘理没事了,又恢复笑嘻嘻的样子,也让他自己去玩了。结果让我惊掉下巴——他跟在马英后面屁颠屁颠追了上去,这熊孩子!

“陛下与皇后成亲一年多了,既然这么喜欢孩子,何不早诞子嗣,于公而言社稷亦可有传承。”

诸葛亮突然说了这么一句,我目瞪口呆地看着他,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告了个罪一溜烟跑了。

这算什么?生孩子你也管?你自己都没亲生儿子(但是有个亲生女儿诸葛果)。再说了,孩子是说要就要的吗,不得夫妻两个人身体状态好的时候才行?星彩自幼习武,身体肯定是很好了。我呢?当然,我肯定也是没问题的,但是我刚从南中回来,不得先休息几天?

当然,我心里的腹黑,他就算是站在我面前也是听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