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武科
我看完军情,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五千叛军!这黄元好大的手笔,而今守卫成都的也不过才三千战兵。”
杨洪安慰我道:“殿下莫慌,这黄元本是汉嘉郡大族,家中奴仆上千。汉嘉边郡,又有蛮夷部落受其蛊惑,再加上部分守军蒙在鼓里,能凑够五千人不足为奇。不过他们士卒不精,又各怀心思,乌合之众而已。”
我听完明白了其中的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在很多边郡,郡守权力过大,对于郡内兵权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远在汉中的魏延,以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汉中的军政完全取决于他一人。我当然知道魏延是忠心的,可是如果遇到黄元这样有异心的,就很容易出问题。这个漏洞必须得想办法弥补,不过不是现在。毕竟我现在的身份只是太子,能做这件事的只有皇帝。
当下最要紧的是解决叛乱问题,于是我问道:“关于黄元叛乱之事,杨大人有何高见?”
杨洪回道:“成都虽兵力薄弱,但太子尚有两千亲兵可以调动,老臣保举陈曶、郑绰二位将军领兵讨伐黄元。”
王连当即反对道:“不可,杨大人此计太险。如今成都守军加上太子殿下的亲兵,也不过五千人,堪堪与叛军持平,自保有余,讨敌只怕不足。如果黄元不能围攻成都,只怕会由越巂而占据南中。”
向朗、董和、蒋琬都支持王连,主张稳妥起见,费祎、董允因为身份较低沉默不语。
杨洪却说:“黄元生性凶暴,不讲恩信,怎么可能占据南中?他不过想沿江东下,只希望陛下无事,将他捉拿处死;万一、万一……陛下有什么不幸,他只会投奔东吴以求其活命。为今之计,当趁他仓促叛乱,人心未附,以雷霆手段击破之,若其兵败,必走南安峡口(即今四川乐山市北岷江小三峡),只要派人提前守住则他插翅难逃。放任不管,迁延日久,只怕反而生变。”
我同意杨洪的建议,当即表态:“杨大人所言极是,迟则生变,我这就调兵,待粮草调拨完毕,就由陈、郑二卫将军领军出征。另外,为鼓舞士气,我要亲自随军。”
这话一出口可炸了锅,不光是向朗、董和、王连他们反对,连杨洪都不同意:“殿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殿下荷国之重,岂可效一勇之夫,轻身犯险?”
我毅然说道:“正是因为我身负国家重担,才要亲临前线,激励将士!而今我军新败,人心浮躁,又值父皇病重,若此时连我都畏缩不前,怎可希冀他人为国尽忠?各位大人放心,如杨大人所言,黄元之流不过跳梁小丑耳,他上不知天命,下不懂人心,又狂妄自大,败之必然。我只在军中观战,绝不插手前线之事,一应军务皆由陈、郑二位将军定夺!”
其实,我是有私心的。因为我知道,历史上这场叛乱最后是轻松平定了的,对我来说只要不犯错,这功劳几乎就是手到擒来。与其便宜了陈曶、郑绰这两个无名下将,还不如分给我让我来树立威望。我太需要威望了,我登基的时候不过十七岁(虚岁,实际十六岁,至于怎么知道的?当然是梦里),又正值动乱。虽然有诸葛亮帮我,但他不可能帮我一辈子。我要成为诸葛亮的帮手而不是累赘,我要尽我所能,在他活着的时候尽量给他提供帮助让他能给我打下更多的资本。而这一切的基础,都需要军功,需要威望。
杨洪等人还想反对,我拔出腰中宝剑斩断案角:“如今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我身为太子,当以身作则,以我性命护国家安定、百姓安居。若遇事退缩,难道要我效仿那袁公路(袁术)、刘景升(刘表)坐以待毙吗?”
众人见我态度决绝,知道多说无用,只能尽全力支持。
我知道他们担心我,怕刚刚说话的语气太硬伤到了他们,当下温声道:“禅也知道诸位大人乃是好心,不过实在是事态紧急,容不得惜身。还有一事需要诸位大人鼎力相助,趁调拨粮草辎重的时间,我欲在宫门前的校场上开设武科,以武举士,选拔蜀郡附近身家清白,勇力过人者编入亲卫营。一来可向民间宣扬朝廷讨伐叛逆的决心,二来则可壮我军声势。”
其实还有第三点,就是我怕死,找一群武艺高强的人组成亲卫营保护我,一旦有什么事也能保住小命。他们也都明白这一点,而且巴不得我这么做,当即表示全力支持。
到时候,有赵统、麋威、霍弋三个人在身边,又有一群悍勇之士组成的亲卫营,我就不信一个小小的黄元还能伤得了我。
三日后,朝廷开武科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而皇宫门口的校场上我也已经让人安排好了擂台、箭靶和各样兵刃。虽然刚经历大败,但是大汉治下民风尚武,又是跟随太子出征这样光荣的事,人人踊跃报名,经过初选之后尚有近千人入围,而我只招募一百人。于是我又让人做了一些八十斤(东汉三国时代一斤224克)的石锁,能够双臂各举石锁十次或者开弓十中六者才能进下一轮。
我特意换了一身戎装,拿着弓背着箭来到一个靶子前,背身过去开始走,心里默数到一百步的位置转身面对箭靶,调整了一下呼吸,抽出一支羽箭,举起弓,拉满弦,一气呵成,正中靶心。
“好!”校场外的人一片喝彩。其实这是我特意设计的,我太年轻了,而且以往并没有什么带兵经验,必须要展示一点真本事,不然不会有人真心服我。我对自己最有信心的就是箭术。尤其是自上次在城外那次以后,我的箭法又精进不少,射这种固定靶,简直是信手拈来。
等欢呼声过了,我叫人沿着我的位置划了一条线作为射箭的距离,然后走上后面的看台,举起帅旗大喊:“开始!”
随着我一声令下,入围的所有人排成队依次进入场地,自己选择接受哪一项挑战。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测试,很多人被淘汰,带着不甘纷纷离场,但剩下的依然有三四百号人。今天之前,我带着赵统等人从军中亲自挑选了一百名好手,所以他们接下来的挑战就是轮番与这一百名精锐交手。以交手情况以及第一轮的成绩结合,最后选出前一百名进入亲卫营。
当这一百人选出来之后,才真正进入今天的重头戏。我在看台上俯视着他们一拱手,大喊道:“今日,你们能从上千人中脱颖而出,证明你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勇士。你们进入亲卫营,以后我的性命安危就交托给各位了。亲卫营有百人,还需选出一人作为统领。如果你们觉得自己有这个本事的,就上擂台接受挑战,站到最后的人,即为亲卫营统领!”
我说完以后,台下一阵躁动,不过片刻,就有一个人走上擂台。这人身长足有九尺,壮如铁塔,扛着一杆大刀,看分量不下五十斤。他上台站定,冲台下大喊:“这个统领我当定了!”
声如洪钟,震得我耳朵疼,擂台下不少人被他这架势震慑,已经没了争夺之心。不过还是有一些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个人当时就吼道:”你家三爷不服!“
说完就上了擂台,他身形算是厚重,不过与那壮汉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手中也是拿着一杆长刀,分量也明显比不上那壮汉的。
我说:“为了让你们能施展本领,不限制使用兵器,但点到即止,不可伤人。”
那人自知力量不及壮汉,我话音刚落他就抢攻上去,长刀斜下挥出。
“当!”壮汉单手挥刀,迎上锋刃,双刀相击,壮汉纹丝未动,那人却是直接被逼退一步。一招破解了对方的攻势,壮汉开始反击,大刀在他手里举重若轻,劈、砍、挑、刺、翻各种招式逼的对手疲于应付,不过五六合,壮汉寻到破绽将长刀磕飞,然后大刀横抡直接将对手扫飞到了擂台下。他虽然是用的刀身,但架不住力大,那人还是吐血了,我急忙让人抬下去诊治。
后面陆续又上来三四个人,但没有一个能在他手里撑过十回合的。这几人轮番落败之后,底下众人几乎已经没有直面他的勇气。他连战数场,却连汗都没出多少,我不由得叫一声好:“壮士,叫什么名字?”
这壮汉转过身冲我单膝跪地,一抱拳:“启禀殿下,小人王猛,字长威,巴东人。”
没想到我只打算在蜀郡招人,却连巴东的都来了,我很高兴,说道:“看来今日统领之位非你莫属,长威,以后孤的亲卫营就交于你手了。”
王猛喜道:“谢殿下!小人定当竭尽所能,保卫殿下安全!”
说完,我让他起来,没想到他却忘乎所以地说了一句:“看来这蜀郡豪杰也不过如此!”
见他这么得意忘形,我脸色一变,刚要出言呵斥,却听得人群中爆喝一声:“蜀郡豪杰怎样,还轮不到你来置评!”
只见一个人越众而出,缓步走上擂台。他三十上下的年纪,身长八尺余,虎背熊腰,手持一杆大枪,头上却是戴冠束发,儒雅从容,步履沉稳,气度不凡。
王猛嗤鼻一笑:“怎么?这年头书生也学人舞刀弄枪,来争这统领之位了吗?”
那人正色道:“我本并未想与你争位,只是见你身负太子安危之重,却骄纵狂妄,好叫你见识见识蜀郡英杰的手段,莫要小瞧了天下英雄!”
王猛听完大怒,不待我发话就一招力劈华山当头砍下,那人却不闪不避,双手举枪硬接了王猛势大力沉的一刀!
甫一交手,就看的我心惊肉跳,王猛力量之强,实在是骇人,我环顾了一下身边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人能正面硬接他一刀,不禁为那个人捏了一把汗。
“轰~”仅仅只是瞬间,这惊天动地的一击就见了分晓——王猛倒退两步,虎口一震,大刀险些拿不住脱手而出。那人手中大枪尚在嗡嗡作响,却是他讨了个巧,他的枪杆乃是上好的柘木所制,兼具韧性与硬度。借着枪杆的弹性震退了王猛,但是他也没好到哪里去,脚下木板深陷,碎屑四溅,持枪的双臂在微微颤抖。
王猛毕竟是攻的一方,虽然被震退,但很快就调整回来,双手握刀,舞成漫天白影,攻了上去。那人硬接一招吃了亏之后再不跟王猛硬拼,他后退两步避开锋芒,而后枪尖疾点,抵挡住王猛的攻势。
刀光闪闪,枪影重重,转眼间两人已经交手五十多回合。王猛一刀快过一刀,完全占据了上风。那人虽被压制,但始终屹立不倒,间或还能反击一枪。
我在一旁看的惊心动魄,忍不住问赵统:“伯鸾,你看王猛还要多久能取胜?”
赵统却是回道:“殿下,如果王猛十回合以内取之不下,他必败无疑!”
这些年随着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许褚、甘宁等猛将先后故去,要论本领恐怕天下再难有人能出赵云之右,赵统身为赵云之子,一身本领未尽得真传,但是眼光还是很高的。尽管如此,我还是大吃一惊:“怎么可能?他现在明明占尽上风?”
赵统朝场中指了指:“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夕,王猛这样吃力的打法坚持不了多久。那人只是在等王猛力竭露出破绽,虽看似被压制,实则应对起来迎刃有余。更何况,殿下您看,那人的每次反击,都是照着王猛的手腕处,这么重的大刀,要转动回防最吃腕力,他的手腕已经明显使不上力了。如果我没猜错,胜负马上就见分晓了!”
赵统话音刚落,那人好像听到了一般,长枪一抖,架开大刀,发起了猛烈反击。他的枪尖如同毒蛇吐信,招招不离王猛手腕。王猛虽然劲力仍在,但招式明显不复之前的灵动,勉强抵挡了五六招之后,被对方寻到破绽一枪拍在手上,大刀脱手而出。一愣神的工夫,枪尖已经抵到咽喉。
这世间的猛将,分为两种。一种如吕布张飞,靠着如虹的气势,一往无前,摧枯拉朽,以力破千军;另一种,除了武艺高强,还有过人心智,视在一处,总览全局,他们往往审时度势,追着对手的短处打,所以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很大战果,自身却极少受伤,比如赵云。王猛属于第一种,只不过没有张飞那样的无双霸气,而这个人,明显属于第二种。
精彩!亲眼目睹了这场龙争虎斗,我沉浸在其中回味不已。过了很久,我才回过神来,大喜道:“今日能见高手对决,实在有幸!想不到蜀郡之内竟有如此豪杰,不知阁下高姓大名?”
那人听我问话,收枪回身,拱手道:“殿下过奖,实不敢当。在下成都柳隐,字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