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伏击

临事设计,当敌陷阵,勇略冠军!

我脑子里突然冒出这几句话。柳隐,柳休然,大才啊!历史上多次跟随姜维北伐,七十多岁尚能出谋划策,阵前杀敌,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钟会大军入蜀的时候,他为黄金督,直到刘禅(当然是另一个时空的)投降,钟会也没能攻破黄金围,最后还是靠着刘禅的敕命,才让他投降。想不到,如今因为我的一个不经意举动,竟然让他这么早就出现了,不知道能否取得比历史上更大的功业呢?

有了这一败,王猛羞愧难当,死活不肯再接受任命。其实对于他而言,这是好事,让他知道天外有天,不会再这么猖狂以至于说出影响士气的话。

于是我让柳隐做亲卫营统领,让王猛当他的副手。这都是暂时的,像柳隐这样的人,只做一个小小的亲卫屈才了。只要他有了军功,我肯定是要让他独领一军的。而这,对他来说肯定不是难事,毕竟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接下来的数天,我都忙着操练人马,整顿战备。这次出征,除了我的两千亲兵还有一千成都军,其中五百人跟随郑绰前往南岸峡口堵黄元的退路。跟随我的人马虽然只有敌军半数,但由于准备充分,又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战斗力绝对在黄元的杂牌军之上。

就在我们备战的时候,黄元也没闲着,他带军攻占了临邛。临邛是蜀郡西部的一个县,离成都不过三百里。这时杨洪来报,粮草辎重已经备齐,我当下不再犹豫,誓师出征!

成都城外,这条路我已经来来回回走了多遍,再熟悉不过。我骑在马上,头戴铁兜鍪,内衬锁子软甲,外罩鱼鳞铠,背弓持枪,看起来像模像样。可是我又激动又紧张,以至于手一直在颤抖,无法抑制,老兵们一眼就能看出对于战场而言我只是个雏儿。带兵出征,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甚至哪怕是铠甲,我以前也从来没穿过。为了我的安全,他们强烈要求我穿两层铠甲,虽然身子极不舒适,但从我醒来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以后,我的命跟它们绑在一起了。

黄元今年四十多岁,出身世家,气质雍容,卖相不差,只是一脸凶相,实在难让人对他心生好感。此刻的他,正怒气冲冲地坐在县衙里听着底下人汇报。临邛小城,身处益州腹地,并没有多少驻军,本以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没想到县令却是个硬骨头,誓死不降,害的自己填了几百条人命才攻进来。进城之后,他亲手砍下了县令的人头,至今还挂在城门口。手底下人禀报上来伤亡情况,听得他直头疼。

黄元并不傻,他手底下人有多少战斗力,其实他比谁都清楚。放平时,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但是这次诸葛亮东行,实在是机会难逢。为了弥补战斗力不足,他说动了几个汉嘉郡的蛮夷部落帮他,只是他的话,大部分都是谎言。这一路上,他一方面担心被蛮夷识破,一方面又得好好伺候着,可偏偏这些人打起仗来悍不畏死,伤亡最大的就是他们。自己手底下人死了他不心疼,可是这些蛮夷大爷们就不一样了,为了安抚他们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就在黄元发愁的时候,探子突然来报:“大人,成都出兵了!”

黄元问道:“有多少人?到哪里了?何人领兵?”

探子回道:“据说不过三千,出城近百里了,领兵的人叫陈曶。还听说、听说……”

“啪!”见斥候结结巴巴,黄元一个大嘴巴抽了过去,怒道:“听说什么!”

探子环顾了下四周,小声地说:“听说太子亲自随军出征。”

原来,这次为了骗蛮夷出兵,他谎称刘备已死,诸葛亮要篡位。黄元听完又惊又怒:“好啊,黄口小儿也敢欺负到我头上来了。吩咐下去,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一个时辰后整军出击,留几个人,等我们出城之后把临邛烧了!”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无疑是留一个时辰纵军劫掠了,底下大喜道“是!”

我没想到黄元竟然会这么丧心病狂,消息传到军中的时候,我大怒,急忙请陈曶等人商议。陈曶听说黄元放火烧城,也是非常气愤,他说:“殿下,如今叛军距我们不过二百里,继续行军不用两日就能遇上。虽说我们比叛军精炼,但毕竟人少,我建议紧守都江(岷江),以逸待劳,等叛军来的时候半渡击之。”

出征之前,我说过不过多插手军中之事,这一路上安营扎寨、行军布阵都是由陈曶负责的。他的提议虽然跟我想法不太一样,但我还是准备尊重他的意见。

只是还没等我开口,霍弋却站出来说:“殿下,陈将军所言本是稳妥之见,但如今叛军刚放火烧城,乃是赤裸裸地挑衅朝廷大军。此时若逡巡不前,只怕会堕了民心士气,不如全速行军,以我军之兵甲精良冲击黄元中军,堂堂正正击败叛军!”

陈曶的提议本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霍弋想的却是另外一层,那就是政治、人心。朝廷大军出兵平叛,刚出城叛军就放火烧了临邛,这是明摆着在打朝廷的脸。如果这时候示弱采取守势,确实很伤士气。但是,正面进攻的话,伤亡肯定小不了,代价太大。

就在我踌躇不决的时候,站在我身边的柳隐仿佛看出来我心中所想,说:“殿下,陈将军和霍大人(霍弋的身份是太子舍人)所言皆有道理,我军不能坐视叛军不管,然正面出击又代价太大。我军夷陵新败,实不宜再多添伤亡。依末将之见,不若先打一场伏击,壮我军声势,而后再与敌军正面决战。”

我赞叹道:“好主意!只是此去临邛,可有什么适合埋伏的地方吗?”

柳隐走到地图前,指着一处地方说:“往前五十里有一处名叫飞龙沟,乃是临邛到成都的必经之路,算不上什么天险。但是若安排妥当,居高临下,也足以给叛军痛击!”

柳隐的计策,不只是我,陈曶、霍弋等人也都是十分赞同,于是我就让他们出一个详细的方案给我。半个时辰后,决定由柳隐带五百人做前锋诱敌,这也是柳隐自己要求的,因为伏击的计策就是他提出来的,而我则带领剩下的人在飞龙沟埋伏。

飞龙沟这个地方,如柳隐所说,确实不算险要,中间山谷宽足有十余丈,两侧悬崖高不足二十丈,且算不上陡峭,但事实上在缺山少岭的成都平原也没有比这里更适合伏击的地方了。飞龙沟,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它是不是象征着我能在这里一战成名,终成飞龙在天之势呢?

等待的时间是最煎熬的,在柳隐诱敌未回的时候,我带人一遍一遍地检查,绊索、滚木、石块准备的是否充足关系到最终成败。再三确认无误,我回到山崖吃过午饭后,找了块石头躺了下来,可能是这几天压力太大,我躺着躺着竟然睡着了。

“殿下,殿下!”不知道过了多久,赵统把我叫了起来。

我迷迷糊糊的问道:“怎么了?”

赵统小声说:“来了。”

我抖了个机灵,急忙拍拍脸让自己清醒,来到崖边,远远地就听到有喊杀声越来越近,过了一会,就看到柳隐带着一群“败兵”逃了过来,看样子不过百十人——却是柳隐提前交待的,佯败的时候四散奔逃,最后都是要回来这里。

等柳隐他们过去了,我们刚把绊索都拉上,追兵已经进过来了,看样子不过一千来人,应该是叛军的先锋,这是我们预料之中的。只是这里面大部分人身着兽皮,髡发或散发,手中武器也是五花八门,连狼牙棒、蒺藜骨朵都有。我没想到,黄元竟然会让异族做先锋!

这些蛮族好勇斗狠,是天生的战士,冲锋速度极快,“砰”的一声,最前面的人已经触发了绊索,顿时摔倒在地,后面的人收不住,一时间很多人被绊倒。看准时机,我大喊一声:“放!”

无数的滚木、石块沿山滑落,漫天箭雨倾泻而出,遮住了午后的日头。山谷中顿时鲜血四溅,肢体横飞,惨叫声此起彼伏。异族的士兵虽然悍勇,但是他们没有甲胄和盾牌护身,面对汉军的弓弩部队就像是纸糊的一样毫无办法,更何况还有满天的石块、巨木。不少人还没有来得及喊出声就被滚落而下的巨石碾得粉碎,好歹死得痛快,有的人被砸断了胳膊、大腿甚至是半边身子直接被砸凹陷,却又死不了,只能无助地呻吟、流血。至少有三四百人在这波攻击中直接丧生,但是死亡、鲜血并没有让他们恐惧,反而激发出了骨子里的兽性,幸存的蛮兵怒吼着、喧嚣着,喊着我们听不懂的口号仰头攻上山崖。

我一箭射死一个冲的最前的蛮兵,丢掉弓,拔出腰间的宝剑大喊:“大汉威武!杀!”

两千名汉军异口同声地喊着“大汉威武!杀!”纷纷举起手中的刀枪,如同钢铁洪流向山下冲去。

两支军队同样的勇猛,同样的士气高昂,可是汉军的兵器比蛮兵更锋利,盔甲比蛮兵更坚韧,战阵比蛮兵更严整。蛮兵成片成片地倒下,他们对汉军造成的杀伤却不大。但是也有例外,蛮军阵中有个头领模样的人,彪悍绝伦,手中开山斧似有千钧之力,汉军在他面前已经倒下了十几个人。

我急得大吼:“王猛!去把那个人给我拿下!记得,要活的!”

王猛提着大刀应声而去,与那个蛮兵悍将战在一处。那蛮人虽然悍勇,但是明显只有蛮力,再加上久战力衰,不过十几回合就让王猛一刀拍晕在地给提了回来。剩下的普通蛮兵哪里是汉军对手,没过多久,剩下的人纷纷丢下兵器投降。

战后统计,此战歼敌过半,投降有近五百人(包括受伤被俘的),而汉军伤亡不超过两百,算得上是一场大胜。

打扫完战场,全军休整进食,张怿则是随我一块去了伤兵营。我进伤兵营也就是说几句激励士气的话鼓舞军心,张怿要救治伤员,是实实在在的出力。他出了伤兵营又进了战俘营给那些蛮族伤兵治伤,毕竟医者父母心,在他眼里,不论汉军蛮军都是人命。

他回来后,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我跟他说:“文悦,要不等回去了我在军中找几个人跟你学医吧,毕竟日后跟曹魏开战伤兵可能会比现在多得多,你家医术可有什么不传之秘吗?”

张怿听完摇摇头,反而很高兴地说:“如果有,当年家祖(张仲景)就不会著书了,能传播医术救死扶伤是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