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艺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刻在凯旋门上的艺术史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有好事者喜欢在后面续上一句——“却是在一天内倒塌的”。当然,这句话只是一种形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确可以为罗马找到一个“倒塌日”——公元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大帝在夺得罗马帝国的控制权后,将帝国的权力中心从罗马迁至君士坦丁堡。这一天是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正式落成的日子。也就是说,在这一天,那个一直以来作为罗马帝国首都的罗马不复存在了。

不过,首都罗马的死去,并不意味着这座城市要就此蒸发。事实上,从君士坦丁大帝攻占罗马到君士坦丁堡建成,也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君士坦丁大帝通过艺术品在罗马留下了很多“脚印”。这些痕迹为我们讲述了当时时代的变化和更迭。

君士坦丁大帝留给罗马的第一个脚印,就是位于大斗兽场旁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图1]。这座凯旋门是君士坦丁大帝在攻占罗马后,为纪念自己的胜利而建的。和残破不堪的大斗兽场相比,这座高21米、宽25.6米的君士坦丁凯旋门至今保存颇为完好。整座凯旋门由灰白色大理石构成,拱门一大两小,对称排开。拱门上面有着大量浮雕,在朝南的一面,有铭文记载了这座凯旋门的用途。除了铭文,凯旋门上还密密麻麻地雕刻着各种人物和故事。而整座凯旋门的有趣之处,也正在于此。

[图1] 君士坦丁凯旋门(南侧)

312—315年,罗马

这座纪念新君主的凯旋门上的艺术风格却并无什么新意,充斥着历朝历代罗马艺术的痕迹[图2],像是古罗马艺术的总结性发言。凯旋门上的很多雕塑都是从以往的雕塑上拆下来再利用的“二手货”。比如位于拱门上方的八面长方形月白色大理石浮雕,就是从公元176年建成的马库斯·奥勒留凯旋门那里挪过来的。这些原本描写马库斯·奥勒留是如何行军打仗、治理朝政的浮雕,被艺术家们“改头换面”,变成了描写君士坦丁一世功绩的作品。

[图2] 凯旋门雕像所属时代示意图

至于拱门上面的圆形浮雕,则是来自公元138年左右建成、现已不存的一处哈德良皇帝时期的建筑。这些浮雕一对对排列,雕像内容包括狩猎雄狮、野猪、雄鹿的场面,以及以此祭祀赫拉克勒斯、阿波罗和狄安娜等众神的活动场景。

拱门两侧的浮雕,则是取自公元112年建成的乌匹亚会堂的装饰,这座会堂以皇帝图拉真的家族命名。上面的浮雕原本雕刻的是图拉真身先士卒、领军冲锋击溃野蛮人,只不过当这块浮雕被放到凯旋门上时,图拉真的脸被修饰成了接近君士坦丁的样子。而另一块浮雕则显示着这位君王——无论是图拉真还是君士坦丁——获得胜利,并被两名象征着荣誉和美德的女性陪伴着。

艺术史学家认为,君士坦丁之所以把这座凯旋门拼凑成这个样子,绝不是因为他没钱雕刻新塑像,而是有着精心的考量。因为在此之前的整个罗马历史中,图拉真、哈德良和马库斯·奥勒留都是有道明君。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他著名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将这几位皇帝统治的时代称为“人类最幸福的时代”,这几位皇帝也最终名列后世评选出的“罗马五贤帝”之中。对于依靠武力取得天下的君士坦丁来说,他选用这几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浮雕来装饰自己的凯旋门,正是想表明自己将和这几位先贤一样是一位明主,而非暴君。在专为凯旋门制作的新浮雕上,君士坦丁正站在罗马广场对众人演讲,哈德良和马库斯·奥勒留则陪伴在他左右。

然而,君士坦丁并不是一个单纯挪用他人佳作的君王。在凯旋门上,我们依然可以清晰辨认出君士坦丁时期的新作品。凯旋门北侧[图3]圆形浮雕下方的门楣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从浮雕上可以看到,君士坦丁坐在台上,两侧的市民对他流露出景仰的神情。遗憾的是,由于君士坦丁的头部是分开雕刻、之后才镶嵌在雕塑上的,如今早已脱落,只留下了一个凹槽。

[图3] 君士坦丁凯旋门(北侧局部)

如果看惯了之前君士坦丁从他处借用来的雕像,我们恐怕会认为君士坦丁所委托制作的新作水平低下。浮雕中的人物完全没有古罗马盛期时雕像的生动,而是像一个个木头人一样动作僵硬。这种改动固然使画面中的大多数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但另一方面,这种设计也使得观众可以一眼就分辨出哪位是主角,哪些人只是凑数的群众演员。即使我们看不到君士坦丁的头,我们也可以从画面的人物座次上轻松辨认出,中间这位坐着的人才是主角。

这种生硬得如同在朗诵字典一样的作品,虽然不够优雅灵动,但胜在清晰直接。它并没有在历史上昙花一现,反而很快地被出资人接受,成为日后注重说教的中世纪艺术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