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中国·大明王朝(看得见的中国历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于谦北京保卫战

英宗被俘、土木堡惨败的消息传到北京,明朝百官一片恐慌,聚集在殿廷上号啕大哭。皇太后下诏立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但是,在这国难深重的时刻,怎能让这个年仅两岁的小孩登皇帝位呢?因此,又命王朱祁钰监国,总理国政。

王召集群臣讨论战守之策。翰林院侍讲徐首先站了出来,朗朗说道:“臣夜观天象,稽算历数,天命已去,唯有南迁可以纾难。”徐的话刚说完,立刻遭到太监金英和礼部尚书胡的反对。接着,又有一人从文臣班里站出来,厉声斥责说:“主张南迁的,罪当斩首!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你难道不懂得宋朝南渡的教训吗?”这一驳斥,徐非常难堪。他不敢再说什么,低着头退了回去。驳斥徐的人是兵部侍郎于谦。

于谦,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中进士,宣德朝任御史,巡按江西,昭雪冤囚数百人。后由杨士奇举荐,升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他每到一地,轻骑遍历各处,延访父老,大力兴利除害。正统六年(1441年),他向朝廷提出一个建议:“以河南、山西各积存的数百万谷子,在每年的三月借给缺粮的贫苦下户,待秋收后收还;那些老病和贫穷无力偿还者,官府就免收他们的借粮。州县官吏任满当迁者,如果预备粮不足,不许离任。这事由风宪官员按时稽查巡察。”英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于谦巡抚河南之时,黄河不时决堤,给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破坏。他组织民众筑堤治水,设置亭长,专责督率修缮河堤,并命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在山西,他剥夺边镇军官私占的土地为官府屯田,以资边防费用。“三杨”掌权的时候,对他非常器重。他所提的建议,朝报夕准。王振专权时,一些无耻的官僚争相以搜刮来的民脂贿赂王振,以取得王阉的欢心,而于谦生性刚直,不事权贵,每次进京,都是两袖清风。因此,王振嫉恨,加以陷害,把他关了三个月的牢房,释放后又降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官民纷纷上书朝廷,请求留他在原任。朝廷批准了官民的要求,仍以于谦为山西、河南二省巡抚。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被召入京任兵部左侍郎。英宗亲征前,他极力谏止,没被采纳。现在他的反对南迁,力主坚守的意见得到王的赞许,王下定决心坚守北京。当时,京师的精骑劲旅都在土木堡覆没,剩下的10万人多为老弱病残之辈,人心震恐。于谦经王批准,将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的运粮军,全部调进北京。他亲自筹划部署,加强防守,人心才稍为安定。王把他提为兵部尚书。

016-01

▲于谦像

在百官的强烈要求下,招致这次奇耻大辱的罪魁祸首王振被抄家灭族。他的三个爪牙被愤怒的百官打死在殿廷上,人心大快。接着,文武百官又议论立皇帝的事。大家认为国家正处于危难之秋,人心惶惶,必须另立一个皇帝以安定人心。于是,群起上书,劝王早登大位。九月初六日,王正式登上皇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以次年为景泰元年,他就是明史上的景帝。景帝的登基,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的。也先俘获英宗时,原以为奇货可居,想利用来要挟明朝赔款割地,没料到明朝又立了一个皇帝,他手中的这张牌就失去了作用。

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和也先的气焰,于谦估计,也先一定不会就此罢兵,他向景帝慷慨泣奏说:“也先得志,留住大驾,势必轻我中朝,长驱深入,不可不预为计。前各营精锐,尽遣随征,军资器械,十无存一。应当赶快遣官四出,招募官舍余丁义勇,集合附近居夫,用他们换下沿河漕运官军,而让这些漕运官军全部隶归神机营等,操练听用。并令工部齐集物料,内外局厂昼夜加工,制造攻战器具。京师九门,宜派都督孙镗等人带领士兵,出城守护,列营操练,以振军威,并选派给事中、御史等官,分出巡视,勿致疏虞。迁城外居民于城内,随地安插,避免瓦剌兵的掳掠。通州坝上仓粮,不可丢弃以资敌寇,令各官自行到仓支取月粮,方为两得。至于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之罪。”他的这些建议,切实可行,措置有方,景帝都采用了。

016-01

▲明代攻城楼炮

十月,也先挟带英宗,攻破紫荆关,明朝守将战死。也先麾军入关,直指北京城。面对强大的敌人,主将石亨主张尽闭九门,坚壁以避敌锋。于谦坚决反对,他说:“敌人气势嚣张,而我为何又先示弱,使其更加轻视于我?”他分遣诸将列阵于九门之外,下令尽闭各城门,以示明军誓与京城共存亡的抗战决心。他把自己安排在北面的德胜门外,和石亨一起,抵挡敌人的正面进攻。部署已定,于谦传令九门:“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人人效命。于谦本身戴盔披甲,亲临战阵巡视指挥,以自己的行动激励将士勇敢作战,保卫首都。十月十三日,瓦剌军攻德胜门。于谦令石亨带兵埋伏在民间空屋里,然后派数骑诱敌。瓦剌1万多名骑兵追击进入埋伏圈后,一声炮响,伏兵四出,火器齐发,瓦剌军人仰马翻,大败而逃。也先的弟弟孛罗和瓦剌的平章卯那孩都中炮身死。瓦剌军转攻其他城门,同样受到明军的坚决抗击。在德胜门北面土城的战斗中,明朝军民配合作战,使瓦剌军又吃了一个大败仗。当明军和瓦剌军在激战时,土城老百姓纷纷爬上屋顶,以砖石为武器,铺天盖地般地投击敌人,喊杀声震天动地。两军相持了五天,瓦剌军四面楚歌,连战皆败。也先本想拥着明英宗,逼明朝城下议和,捞取金银财物,没想到一个子儿也没捞到,反倒损失了许多人马,又听说明朝的各路援兵快要到了,恐怕归路被切断,于是,又拥着明英宗匆匆撤围西去。于谦指挥军队乘胜追击,夺回了瓦剌沿途掳获的许多百姓和财物。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也先退出后,心生一计,声言要送英宗回朝。明朝的主和派因此又吵嚷着要与瓦剌议和,甚至许多主战派官员也认为必须迎回英宗,倾向于妥协。于谦识破也先的阴谋,他力排众议,指出这是敌人企图借此向我索取财物,并说:“社稷为重,君为轻。”他派人申诫各边镇将帅,万勿中敌人的奸计,要做好防御工作,并选派将领,镇守边防重地。他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因而,片纸行万里,无不惴惴效力。在于谦的整顿和指挥下,边防力量大大增强,各边镇的将帅也都主张抗战,也先在景泰元年(1450年)的几次侵扰都受到严厉打击,阴谋未能得逞。

016-01

▲明神臂床子连城弩双飞弩

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卫力量,于谦又对京军三大营进行改编。明成祖时,把京军编为五军营(由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编成,均为步骑兵)、三千营(初由塞外降兵3000人组成,全都是骑兵,主要任务是巡哨)、神机营(使用火器,皇帝出征时须随军出征),合称三大营。土木堡之变后,三大营丧失殆尽,而且这种组织法因兵种不同,训练各异,一遇调遣,士兵不习新号令,兵将不相认识,战斗力发挥不出来。于谦在原来三大营中选拔骁勇剽悍者15万人,分为十营,每营以一都督统领,下又分5000人为一小营,都指挥为小营的营长。这十营集中团操,称为团营。遇有战事,由原来各营的军官率领参加战斗。号令划一,兵将相习,克服了原来三大营的弱点,提高了战斗力。

明朝边疆和京师防守力量的增强,使也先更无隙可乘,而明朝又识破瓦剌以英宗相要挟的阴谋,拒绝与他议和言好,使也先无计可施。为了恢复与明朝的通贡和互市,也先在景泰元年八月不得不将英宗送回北京。英宗回到北京后,当个名誉上的太上皇,幽居南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