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二时辰](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13/36847913/b_36847913.jpg)
序
2019年,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一路热播。该剧讲述了天宝三年(744)都城长安上元节花灯大会前一天内破获纵火行刺阴谋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所构建的细节颇有历史感,仿佛带领我们重新回到了大唐。这是文艺作品的力量。
如果历史学也写一天之史,又当如何呢?清朝有大量的清宫档案保存至今,如果选择某一天,将当天所涉档案找出来,则可以呈现出清朝历史的一些侧面。
吴十洲教授的《乾隆十二时辰》正是这样一种尝试。该书通过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初八日这一天来反映乾隆朝乃至清朝的统治特色。
乾隆朝共六十年,是清代历史上由盛而衰的时期,了解乾隆朝对于把握清史至关重要。然而为何选择这一年、这一天呢?乾隆三十年正好是乾隆朝之半,选择这一年从时间上考虑,最平衡、最有代表性。就描写皇帝而言,那自然是选择留下档案较多、活动内容丰富的那一天,叙述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正月初八日正好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
这一天发生的事情,确实充满了清史特别是乾隆史的重要信息。清朝以“敬天法祖”为家法,常年举行朝祭和坚持阅读圣训、实录,这是皇帝的日常。这一天清廷的节庆活动有重华宫茶宴,这是君臣吟诗联句的雅集。联句结束后,乾隆帝特赐与会者《石渠宝笈》一部。这种君臣间礼物的流动具有主仆特色。清帝标榜文化事业超迈历朝,《石渠宝笈》被作为礼物赏赐,对于大臣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世宝,昭显的是皇恩浩荡。
清朝的另一家法是“勤政爱民”。勤政就要坚持亲自处理政务。这一天乾隆帝批阅了奏本,接见了府州县等基层官员。阅览奏本可使皇帝与大臣间保持信息通畅,维护君臣关系。而中下级官员即京官五品以下、外官四品以下,在授官、京察、大计、保举、升调、俸满时,朝见皇帝,由皇帝当面鉴定升降去留,可以保持皇帝对官员以及基层社会的了解。这些都是勤政的表现。当然,皇帝也不是事事都自己拿主意,遇到复杂的问题,会和大臣商议,比如召军机处领班傅恒面议政事等。
除了处理政务,乾隆帝还雅有艺趣,书画文物,样样精通,经常在养心殿三希堂赏玩书画器物。至于乾隆帝的家庭生活,这里面自然少不了乾隆帝一生念念不忘的爱妻富察皇后、怨偶第二任皇后乌拉纳喇氏、民间流传最广的宠妃香妃。
这一天还是顺星节,要祭祀星辰。这一年正月十六日,乾隆帝将要第四次南巡江浙。这一天宫中上上下下也都在为即将启程的南巡做准备。乾隆帝仿祖父康熙帝,亦有六次南巡,一路察吏安民,锤炼官兵,体现了清朝“马上朝廷”的统治特色。而南巡表达的孝道、尊儒、治河等政治文化,亦极具清朝意识形态的特色。
“内言不出外”,诚然在清宫档案中,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基本是“一夜无话”的。但历史学者通过勾连史料,建构出了乾隆帝这一天丰富的行程。朝廷的大事小情,经十洲先生的巧思佳构,生动地再现出来。这是史学的力量,逼真而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力。
这部别具一格、雅俗共赏的一日史,值得一阅。
常建华
202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