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署淞沪战役与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
1949年4月,我军百万雄师一举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迅速向江南广大地区展开追歼逃敌的胜利大进军。
根据总前委关于《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确定的基本意图,我们第三野战军在第二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一部的有力配合下,迅速追歼南逃之敌5个军于郎溪、广德山区,并以一部兵力直取杭州,切断了淞沪守敌南逃退路,从而形成了最后会攻上海的有利态势。
当时的上海有人口500多万,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继南京解放后,国民党反动派在京沪杭地区赖以负隅顽抗的最后堡垒。早在淮海战役刚结束时,敌人就以抗战爆发前上海原有的工事为基础,开始了整个上海地区防御工事的构筑。4月26日,蒋介石还亲自乘舰到上海召开军事会议,研究部署上海防御问题。国民党反动派一面大肆叫嚷“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大造舆论,说我方将面对上海通货膨胀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共产党即使占领了上海,不出三个月,就叫他们红着进来,黑着出去”,散布种种流言蜚语,蛊惑人心。一面企图凭借上海的丰富资财和已经完成的4000多个永备工事,作困兽之斗,以争取时间,抓紧抢运物资,并准备大肆破坏该市,阴谋挑起国际事件,促使帝国主义出兵武装干涉。
为了坚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抵抗阴谋,迅速夺取上海,4月27日夜,我随粟裕率三野指挥机关由泰州白马庙经江阴进至常州合作仓库。总前委、华东局机关和准备南下接管城市的干部,于5月1日起经镇江陆续抵达丹阳。总前委、华东局领导随即开始全面部署夺取和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并分工由陈毅负责组织上海市委的领导机构。战役过程中,经中共中央批准,又组成以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为书记,曾山为副书记的华东局财政经济委员会,以统一领导华东全区的财经工作,同时也加强了对接管上海过程中财经工作的领导。
当时,党中央、中央军委判断国民党军有迅速自上海撤走的可能,加以上海的资产阶级不赞成在市区打仗,故上海和平解决的可能性甚大。指示我们不要过于迫近上海,避免吓跑敌人,以利我军先取杭州,然后有准备地夺取上海。从4月30日到5月3日,又先后指示我们:“迅速抓紧完成占领上海的准备工作,以便在一星期以后假如汤恩伯从海上逃跑时,你们能够主动地有秩序地接收上海”,“令军队学习政策和接管城市事项。”鉴于我军侦察获悉上海之敌已运走万余人,有提早撤退的迹象,中央军委还曾提出过以一个军攻占浏河,威胁吴淞,使敌不敢从海上逃走的设想。总前委和我们顾虑我军一旦行动,会促使国民党军迅速撤退,造成我们接管不及,引起上海城市的动乱。于是,总前委于4月30日向中央军委建议:为作好准备,避免被动,应推迟攻占浏河和进入上海的时间。中央军委采纳了总前委的建议,最后明确作出了在5月10日前不攻占上海,以便充分准备和待命行动的决定。
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上述指示精神,粟裕与唐亮主任、刘瑞龙后勤司令和我先后在泰州、常州召开会议,反复研究了攻占上海的部署和接管准备问题。我们的大体设想是:
1.关于接管机构。由部队、地方抽调约5000名干部组成整个城市的接管系统。军管会由陈毅、粟裕亲自挂帅,统一领导;下属财政、文教、军政接管委员会和市政府,以及煤粮供应运输、公共房屋管理等机构。军政接管委员会由粟裕兼主任,唐亮为副主任,下属政工、陆军、海军、空军、训练、后勤6个部。政工部以钟期光、陈其五为正副部长,陆军部以陈锐霆、李景瑞为正副部长,海军部以张爱萍、张元培为正副部长,空军部以蒋天然、林征为正副部长,训练部以余立金、张崇文为正副部长,后勤部以刘瑞龙为部长,喻缦云、谢胜坤为副部长。淞沪警备司令部由第9兵团负责,以宋时轮为司令,郭化若为政委,以5个军担任警备任务,其中3个军任市区警备,2个军在吴淞、江湾及郊区。
2.关于战役部署。针对上海守敌的防御部署,决心以第9、第10两兵团各指挥4个军,担任攻占上海的任务。具体打法可采取如下三种形式。一是钳形攻击,避开市区,钳击吴淞,封锁敌之海上退路,大量歼敌于吴淞周围及市区至吴淞的通道附近地区。二是先南后北,避强击弱,首先向敌防御力量较弱的苏州河以南地区实施突击。三是长围久困,迫敌投降或逃走。据此,我们分别拟定了不同的攻击部署。
3.关于后勤工作。具体规定了伤员救治、弹药基数标准、粮草物资补给、运输勤务保障以及后勤指挥关系等。特别是粮食煤炭等物资的准备与运输的问题,要求立即按计划从皖北、苏北、山东等地筹措粮食1.2亿斤、食油700万斤。煤炭由淮南、贾汪等地煤矿负责准备。在进一步加强水上运输的同时,全力抢修津浦线明光至浦口段和陇海线新安镇至连云港段铁路,以确保煤粮运输线开通。另外,还决定从部队和地方调集支前干部,增加粮煤供应工作的力量。
4.关于部队的政策纪律教育问题。要求部队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和总前委的指示,以及我军在南京、杭州等地执行政策的情况与经验,组织广大指战员学习毛主席亲自拟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约法八章”),学习城市生活常识。针对上海的具体情况,组织全体同志以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城市政策纪律和外事政策的教育和演习,设想可能遇到的问题,发动群众找答案、定措施,掀起一个群众性的讲政策、守纪律、互相教育、互相监督的高潮。并要求预定担任上海警备任务的第9兵团,拟制出上海市警备计划,对部队进行必要的警备勤务训练。
5.关于与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取得联系的问题。商请他们在战役发起前和战役过程中,为我军提供敌人的设防部署情况,积极组织护厂、护校斗争,注意维护城市的社会秩序,以保证我军夺占城市后接管工作的全面进行。不久,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送来了我在敌工兵司令部做地下工作同志转来的上海守敌防御部署要图,我即让野战军司令部复制后分送第9、第10两兵团。
5月2日,粟裕、唐亮代表三野前委赴丹阳将我们的大体设想与工作部署向总前委作了汇报。5月4日,三野前委召开接收工作会议。由粟裕、唐亮传达总前委指示精神,并研究接收任务的具体区分等问题。会议还拟定了三野前委《关于准备进入上海的工作指示》和《对外交政策及城市纪律的具体规定》,明确规定了入城后的政策纪律和注意事项。会后,由我起草了接管上海的警备任务区分的电稿,由粟裕审阅后,交钟期光带往华东局呈请审查。5月6日,前委开会布置工作,确定担任上海警备任务的第9兵团及第26军的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首先,听取了第9兵团政委郭化若、第26军政治部主任李耀文等关于接管准备情况的汇报。然后,粟裕作了关于上海警备应注意问题的报告,我向第9兵团各部明确了警备任务的区分及注意事项。最后,唐亮作了接管上海政治上、政策纪律上应注意问题的报告。
5月7日,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长王德向我传达了华东局领导关于接管上海问题的指示精神,我即组织司令部研究了具体贯彻落实的措施。同时,我们又接到中央军委来电:“何时占领上海,仍需依照我方准备工作完成的程度来作决定,最好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充分完成准备工作。”并令我们在尽快作好准备工作同时,“即行部署于5月10日以后,5月15日以前数日内,先行占领吴淞、嘉兴两点,封锁吴淞口及乍浦海口,断绝上海敌人逃路,使上海物资不致大批从海上运走”。
根据中央军委上述指示,结合三野前委原来设想的几种方案,我们迅速拟制了攻占上海的整个战役计划。于5月7日10时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其具体部署是:集中第9、第10两兵团共8个军首先扫清上海郊区敌之据点,然后从两翼迂回钳击吴淞口,切断敌人退路,阻止敌人抢运上海物资或提前逃走;待接管准备就绪后,如敌继续顽抗,即对市区发起总攻,解放上海。对沪郊作战的具体部署是:由叶飞、韦国清指挥第10兵团(辖第26、第28、第29、第33军),配属炮兵第5团、第6团和工兵一个营,从苏州、常州地区由西向东,首先向太仓、吴淞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攻占吴淞、宝山,封锁黄浦江口,断敌海上退路;尔后即从西北方向向上海市区突击,协同第9兵团解放上海。为完成第一步任务,该兵团应先以一部兵力围歼昆山、安亭、太仓、浏河、嘉定地区之敌。由宋时轮、郭化若指挥第9兵团(辖第20、第27、第30、第31军),配属炮兵第4团,自硖石、桐乡地区北上,首先向黄浦江东岸之敌实施攻击,协同第10兵团封锁黄浦江口,断敌海上退路;尔后由东、南、西三面向上海市区突击,协同第10兵团解放上海。为完成第一步任务,该兵团应预先以一部兵力占领平湖、金山卫等地,开辟前进道路。为使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公私建筑物尽量不受或少受损失和破坏,还规定部队在市区作战时,力争不使用重武器。

1949年5月10日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作战命令”修正稿,正文有两处改动,特意加盖了张震的姓名章
在部署确定后,5月8日23时许,我随粟裕率指挥机关移至苏州金城新村,完成了指挥战役实施的准备工作。9日,召开第10兵团领导干部会议,钟期光传达了华东局关于接管上海问题的指示精神,粟裕、唐亮分别讲了话。当日午后,收到中央军委复电,同意我们对上海战役的部署。我分别转告第9、第10两兵团领导同志。5月10日晨,我草拟了《淞沪战役作战命令》,由粟裕审定后即于5月11日正式下达各部。历时16天的上海攻坚战终于揭开了战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