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新天:上海解放亲历者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夺取淞沪战役胜利

上海地区守敌是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汤恩伯下属的8个军、25个师,拥有军舰30余艘,飞机120余架,连同其他特种部队、勤务部队、保安团队及交警总队等,共20余万人,分别驻守黄浦江东西地区。黄浦江以东市区及高桥地区由敌第12、第37军驻守;黄浦江以西市区及吴淞要塞周围地区由敌第21、第51、第52、第54、第75军、第123军驻守。整个防御体系由警戒阵地、主要阵地和核心阵地编成:以浏河、嘉定、南翔、七宝、北蔡、川沙之线为警戒阵地;以月浦、杨行、国际无线电台、刘行、大场、真如、北新泾、虹桥、龙华及浦东之高行、高桥地区为主要阵地;在市区利用火车站、码头、工厂、仓库等高大建筑物,如四行仓库、国际饭店、中央银行等为核心阵地。

整个上海战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月12日至5月22日,扫清外围,钳击吴淞,断敌海上退路;第二阶段:从5月23日发起总攻,到5月27日战役结束,在接管准备就绪后,分路向市区攻击,先南后北,全面占领上海。

5月12日,我军向上海外围守敌发起进攻。至当夜,北线第10兵团左翼第29、第28军分别攻占浏河、太仓、嘉定等地,进逼月浦、杨行、刘行之线。13、14两日,继续向月浦、杨行、刘行猛攻,守敌第52军在海、空军支援下,依靠密集的钢筋混凝土碉堡(有的阵地多达七八道工事和障碍),以炽烈的火网封锁我军攻击道路,并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向我军实施连续反冲击,争夺十分激烈。15日,敌又增调第21军、第99军之第99师加强该地区防御。我军虽顽强攻击,付出较大代价,但始终未获大的进展,与守敌形成胶着状态。右翼第26军经过反复争夺,占领昆山,进逼南翔。

南线我军第9兵团第20、第27、第30、第31军进展顺利,先后占领了平湖、金山卫、奉贤、南汇及松江、青浦等地,进逼川沙,威胁沪敌侧背。14日,敌被迫由市区抽调第51军至白龙港、林家码头地区,会同第12、第37及暂8师等部加强守备。

根据3天来的战况,粟裕和我研究商定,同意第10兵团调整攻击部署:以第29军集中兵力攻月浦,第28军主力攻杨行,并调第33军两个师加入战斗,分别归上述两个军指挥。令第9兵团第30军迅速向川沙、高桥地区攻击前进,力求以炮火封锁黄浦江面。15日,第10兵团第29军攻入月浦街内;第9兵团第30军攻占川沙,并包围敌第51军于白龙港地区。

5月16日,粟裕专门让我起草了《淞沪作战战术指示》下达各部队,要求他们对敌永久性设防阵地的进攻,必须周密组织,选择其弱点,楔入其纵深,然后从敌侧背或由内向外打;集中火力突击一点,挖交通壕接近敌碉堡,以小群动作,轮番实施攻击,以炸药包开路,改变集团式进攻的方法。各部队也及时总结了前段攻坚战的经验教训,改变战术,取得了一定效果。北线第28军于17日肃清刘行残敌,19日攻下国际无线电台。南线第30军于16日全歼敌第51军于白龙港地区,第31军攻占周浦。随后,两军并肩向高桥攻击前进,18日进至高行以北杨家楼、朱家桥之线,将敌第12军压缩于高桥地区,并割裂其与浦东市区守敌第37军的联系。

此时,敌为保障吴淞口出海通路,又将第75军之第95师自上海南郊东调增防高桥。19日起,敌依托高桥地区濒江依海、三面环水的有利地形,在海、空军配合下,以频繁的反冲击与我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我军就地转入坚守,不断打退敌人的反冲击,予敌重大杀伤,迫敌于22日又将第75军自浦西市区全部东调,增援高桥地区作战。由于该区地形狭窄,河流纵横交错,我军兵力不易展开,桥梁多为敌人破坏,重炮跟不上去,部队伤亡较大,与敌形成相持局面。后我军特纵炮兵进至王家湾及其以西阵地,压制高桥东北海面敌舰,当即击中7艘,其余狼狈逃窜。从而封锁了高桥东北海面,使敌舰不敢再驶近助战。

在10天的外围作战中,我军第9、第10两兵团共歼敌第51、第123军、暂8师等部2万余人,占领了敌人的外围阵地,突入了敌人的主阵地,迫使敌人集中更多兵力于吴淞口两侧地区,造成我军攻取市区、全歼守敌的有利条件。但在同时,由于我军避免以炮火破坏市区,仅以主力一部从敌两翼实施突击,地区狭窄,兵力不易展开,使敌有可能集中力量坚守上海市区至吴淞通道,我每攻一点,费时较久,消耗较大。市区守敌虽倾巢出援,但我军受接管准备时间限制,不能乘虚攻占。

有鉴于此,粟裕与我曾于5月18日向中央军委、总前委建议:如对沪攻击不受时间、地区限制,我们准备从四面八方向市区发起攻击。北线力求楔入吴淞,南线先解决苏州河南与南市区之敌,尔后会攻苏州河北之敌,并询问了接管准备工作是否已经完成等情况。当日,总前委复示:进入上海的政治准备业已初步完成,攻占上海的时间不受限制。我们遂于5月19日召开作战会议,第10兵团政委韦国清、参谋长陈庆先和政治部主任刘培善等参加。我们商定拟增调第7兵团之第23军、第8兵团之第25军及特纵炮兵第1团、第3团各2个营及第2团全部,分别加强和配属第9、第10兵团。另以第24军作好准备,随时听候调遣。当晚,我们接到中央军委来电:“在上海已被我军包围后,攻城时间似不宜拖得太长”,“是否可于5月25日前后开始攻城。”据此,我告第9兵团要求他们首先集中力量全歼浦东之敌,尔后以3个军歼灭苏州河南之敌。并令第23军于23日集结于松江,准备加入战斗。同时,派特纵陈锐霆司令员前往第10兵团部署炮兵火力组织诸问题。

这时,华东局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中央军委于5月20日发布命令,指出:“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已大体就绪,似此只要军事条件许可,你们即可总攻上海。”并提出:攻击前必须调齐兵力,充分准备;攻击步骤以先解决上海,后解决吴淞为适宜,如吴淞阵地不利攻击,亦可采取攻其可歼之部分,放弃一部不攻,让其从海上逃去。

遵照中央军委上述命令,5月21日,我组织司令部拟定了如下作战计划:第一步,以第9兵团之第30、第31、第20军主力迅速攻歼高桥和浦东市区守敌,控制黄浦江东岸阵地,封锁敌人的海上逃路。第二步,以第9、第10两兵团协力夺取吴淞、宝山及苏州河以南市区,完成对苏州河以北地区敌军的包围。第三步,聚歼可能溃缩于苏州河北,吴淞、宝山以南,黄浦江西岸的江湾地区残敌,达成攻占淞沪全区之目的。同时,我们还研究了进占上海后的部队驻地问题。中央军委于5月22日复示:同意21日午电所述之攻沪部署,望即照此执行。

5月23日夜,我军发起总攻。第29军于当夜攻占月浦南郊高地。次日晨,敌以4个步兵营,在8辆坦克掩护下,连续进行4次反冲击,均被我军击退。敌复将第75军之第6师从高桥抽回,增强月浦方面防御,以保障吴淞通道的安全。第28军迫近吴淞,并对吴淞码头实施炮击。24日晨,第20军攻占浦东市区,守敌西逃;第27军占领虹桥及徐家汇车站。曾获悉在淞沪战役的紧张阶段,蒋介石亲自在吴淞口外的军舰上督战,这时看到大势已去,才下令撤退。当日,我们查明汤恩伯等已登舰出海,在吴淞口外指挥撤退,苏州河以北敌军主力正向吴淞收缩,苏州河以南市区之交警总队亦北撤,粟裕和我即令各部迅速同时发起猛攻,大胆楔入敌人纵深,截歼逃敌。

5月24日夜,第27军由徐家汇附近攻入市区,第23军由龙华附近攻入市区,第20军主力从高昌庙西渡黄浦江攻入市区,至25日晨,全部占领苏州河以南市区,并乘胜向苏州河以北追击。当晚,陈毅司令员、饶漱石政委抵苏州车站,向我们交待了争取瓦解敌军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接管上海的具体事宜后,即赴上海。这时,第30、第31军已攻克高桥,到26日午,肃清了浦东地区敌人。同时,第26军攻占大场、江湾,第25、第29军攻占吴淞、宝山,第28、第33军攻占杨行等地,第27、第23军及第20军一部占领苏州河以北市区,各点守敌先后就歼。在我军的积极争取下,敌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于5月25日率随员到我军第27军指挥所接洽投降,5月26日刘昌义所部4万余人集中在江湾、大场地区向我军缴械投诚。当日,我随粟裕经南翔于27日晨抵上海。27日下午3时,我军在杨树浦歼灭了最后一股敌人(21军之230师残部)。至此,上海宣告解放。我军共歼敌第37、第51军及7个交警总队全部,第12、第21、第52、第75、第123军的大部,共15.3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300余门,坦克、装甲车110余辆,汽车1100余辆,舰艇11艘及大批军需物资。汤恩伯率第54军等部约5万人先期登船出海,逃往台湾、定海等地。上海解放后,长江口崇明岛仍为敌第一绥靖区所部盘踞。5月31日至6月2日,第25军解放崇明岛,歼敌3700余人。至此,整个京沪杭战役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