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公司治理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

公司治理作为我国经济学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自20世纪70、80年代末开始兴起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传入我国。迄今为止,已经成了我国经济学、金融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与前沿,受到了企业界、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近些年来,我国国内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发展迅速,关于公司治理的概念可分为广义与狭义,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股东主权论”“人力资本主权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论”的学术争论也已基本得到了解决和平息。对于我国公司治理上创新路径的选择,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以欧美还是日德为师,而是更多把研究重点和精力放在如何从与我国实际情况的适应性和制度出发进行治理创新,找到一条符合当代我国国情和制度的最优研究道路。接下来,将对我国在公司治理领域已有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一进行列举,并对其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作出预测。

(一)公司治理与绩效的关系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与主线

公司治理之所以这么重要,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环境、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能够降低公司运行的成本,相应地提高公司业绩和企业价值,所以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因果关系无可争议地成了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国企改制和股权分置改革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研究对象

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股权分置改革一直是我国的经济体制管理结构改革的一个核心和重要的环节,对于加快培养一批合格的、我国微观资本市场主体的发展意义重大。实行股权分置的改革也被认为是发生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重要体制革新,对于改进和克服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治理和机制的缺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和控制权市场特征的前瞻性研究呈逐步深入趋势

董事会治理是我国公司治理的主要内部模式和机制,无论英美治理模式还是日德的治理模式,董事会在公司的长期战略决策、经理层的监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美国安然等大型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大量关注和激烈讨论,随之也掀起了如何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控制权治理机制的前瞻性研究和实践热潮。

(四)双层代理成本框架下的公司治理研究可能成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向

就现今国际范围来看,对于公司治理与双层代理成本的问题研究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阶段:在公司股权高度分散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处理分散的股东与公司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的问题和股权相对集中的条件下,中小股东如何有效控制其他控股股东的资本利益和股权侵占的问题。在我国这两类公司代理成本的问题都比较普遍,与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形相比差异较大,因此对该治理成本框架下分散经营公司治理成本问题的研究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社会现实意义。

(五)对于“谁应拥有公司治理主导权”的问题存在争论

关于股东和公司众多利益相关者的问题成为争议的重点。前者的观点是认为,在正常的状态下,股东对于公司资产拥有合法的所有权,公司的治理主导权是一个对股东承担有效义务和责任的问题,解决公司治理的问题就是要使治理机制的运行更有效率。后者的观点则认为,股东只是一家公司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中的一员,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对公司享有合法的权利,那么一个股东就没有必要特别地比别的公司利益相关者享有更优先权。

(六)对高级管理人员报酬计划的深入研究

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与公司整体绩效的关系已经成为国内外上市公司治理文献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并持续存在广泛争议的管理问题。这些争议包括:公司的报酬多少是合适的;这些报酬与公司的绩效在多大程度上密切相关等。我们普遍认为如果能够给予合适的报酬可以激励人们将工作做得更好,更好的经理人员将向能提供给他们最优报酬的工作转移,更大更复杂的高级公司会要求和雇佣更好的经理人,高级的管理人员过去的工作绩效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