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颅骨骨折
颅骨(skull)是近似球形的骨壳,包容着颅腔内容物,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颅骨骨折的产生是因为暴力作用于头颅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后果,大多是因为钝性暴力或穿透性伤害形成的,一般不需要特别的处置,故骨折自身并不重要。但颅骨骨折的产生与暴力作用的方向、大小、速度变化等有较紧密的关系,且易合并有脑膜、血管、脑组织和脑神经的挫伤,并可继发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或导致脑局部受压,致使肢体活动障碍、癫痫发作。根据骨折的形态一般可分为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3类。按骨折部位的差异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
一、线形骨折
线形骨折(linear fractures),又称骨裂。骨折呈直线形或曲线形,大多是比较单一的骨折线。线形骨折移位不明显,骨折线宽度多为1~3mm,属于较轻的骨折,一般可自行愈合,很少需要手术干预。90%的儿童颅骨骨折为颅盖的线形骨折,创伤性颅缝分离也属于线形骨折,以人字缝分离多见。颅盖的线形骨折经常继发于大面积的暴力打击,在颅脑外伤中较为常见,常合并颅内脑实质的挫伤,骨折线通过硬脑膜血管沟或静脉窦所在部位时,要密切注意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生。需严密观察或CT复查,平行于CT扫描方向的线形骨折不易发现,需要头颅X线摄片来补充明确诊断。内开放骨折可出现颅内积气,应积极预防颅内感染和癫痫发作。
二、凹陷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depressed fractures)的发生大多因为局部暴力打击,当外力足够大或集中在面积较小的颅骨区域时,造成颅骨内陷。凹陷性骨折约占颅盖骨折的1/3,多发生于颞部,其次为额部和顶部,枕部少见。凹陷骨折片可损伤硬脑膜和脑实质,导致脑挫裂伤。
非手术治疗适合于没有硬膜穿破的临床和影像学证据、没有明显的颅内血肿、凹陷深度小于1cm、没有额窦开放、没有伤口感染和污染及没有美容方面顾虑的患者。单纯静脉窦部位的凹陷骨折且无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最好选择非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的指征
骨折片下陷压迫脑中央区附近或其他重要功能区,或有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者;骨折片下陷不小于1cm(小儿0.5cm)或凹陷深度等于或大于周围颅骨厚度;骨折片损伤至脑实质内导致需要手术的颅内血肿者;开放性凹陷骨折,无论是否有硬脑膜和脑组织的损伤均应早期手术;严重骨折畸形影响容貌的凹陷性骨折。
2.手术方法 (1)闭合性凹陷性骨折:
对面积较小且距离静脉窦较远的凹陷骨折,可选用直切口或弧形切口,在骨折线旁钻一骨孔,将陷入的骨片掀起,对凹陷面积较大的骨折片且尚未游离、整复困难者或伴有颅内血肿,可采用取下骨瓣,用加压或锤击法整复。目前尚不能证明凹陷骨折复位手术可减少癫痫的发生,癫痫可能与原发脑损伤关联更紧密。
(2)开放性凹陷骨折:
术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彻底清创,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清除陈旧血块与污染物,切除已失去活力和血供的头皮、骨片、脑膜与脑组织等。可采用“S”形切口,充分显露骨折,颅骨钻孔在正常颅骨的边缘,抬起凹陷的颅骨,去除骨片时要轻柔,对不易取出的骨片,一定不要强行取出,与骨膜相连的骨片应尽最大努力保留。凹陷的颅骨整复后还纳用微型钛片固定,新鲜、清洁的游离骨片可以用微型连接片固定。骨折片刺入>2cm者,一般均有硬脑膜损伤,此时大多情况下需要扩大骨窗,清除血肿及失活的脑组织,最后严密缝合修补硬脑膜。硬脑膜未破裂者,除明确有硬膜下出血外,一般不要切开硬脑膜探查,以避免颅内感染。无污染且小的离体时间较短的游离骨折片,去除后可以考虑钛网一期颅骨成形修补。当伤口严重污染或大于24小时,颅骨成形修补术应在1~2个月后进行。
三、颅底骨折
颅底骨折(skull base fractures)一般是线形骨折,因骨折线通过鼻窦或岩骨乳突气房,由此分别与鼻腔或外耳道连通,也称内开放性骨折。按其发生部位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1.颅前窝骨折
额部皮肤有挫伤、肿胀,伤后可及轻重不同的口鼻出血。伤及眶顶和筛骨,可有眶周广泛瘀血斑(熊猫眼)和广泛球结膜下出血等表现。“熊猫眼”的出血因受眶筋膜限制,而较少扩展至眶缘以外,且常为双侧性,应与眼眶部直接软组织损伤鉴别。对于出现“熊猫眼”征的患者,要注意眼球听诊以排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可能。若脑膜、骨膜损伤,则使颅腔与外界相通,感染概率大大增加,应视为开放性损伤。脑脊液鼻漏大多数在受伤后数日可以自愈。此外,颅前窝骨折还经常出现单侧或双侧嗅觉丧失,眶内大量出血造成眼球突出,若视神经或视神经管损伤,可有视力障碍等临床表现。
2.颅中窝骨折
颅中窝骨折多数为岩尖部骨折,岩尖部骨折占全部颅骨骨折的12%~43%。多数为颞部软组织肿胀,骨折线位于一侧颅中窝底,当骨折线累及颞骨岩部时,可损伤第Ⅶ对脑神经(面神经)和第Ⅷ对脑神经(前庭神经),出现同侧鼻唇沟消失、眼裂增大等周围性面瘫症状及听力丧失,持续性眩晕或走路不稳、平衡障碍等症状。当骨折线累及中耳和伴有鼓膜破裂时,常见有外耳道出血和脑脊液耳漏等体征。当骨折线累及蝶骨时,可出现鼻腔出血或脑脊液鼻漏。若累及蝶骨和颞骨的内侧部,可能损伤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及展神经等。若骨折线累及颈动脉海绵窦段,可因动静脉瘘的形成而出现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破裂孔或颈内动脉管处的破裂,可发生致命性的鼻出血或耳出血。
3.颅后窝骨折
常有枕部直接暴力伤,除着力点的头皮伤外,数小时后可在枕下或乳突部出现皮下淤血(Battle征)。骨折线累及斜坡时,可于咽后壁见到黏膜下淤血;若累及颈内静脉孔或舌下神经孔,可分别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舌肌瘫痪;若累及枕骨大孔,可出现延髓损伤的症状,严重时伤后立即出现深昏迷,四肢弛缓,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颅底骨折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头颅CT检查对气颅有助于诊断,颅底薄层CT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治疗原则上采用非手术对症治疗,颅骨骨折本身无特殊处理,主要是预防颅内感染。伴有脑脊液耳漏、鼻漏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头高位卧床休息,禁止堵塞鼻孔、外耳道,禁行腰椎穿刺及用力擤鼻,并应用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1个月以上不愈者,可行开颅修补硬脑膜。对伤后出现致命性大量鼻出血患者,需立即气管插管,清除气道积血,开放气道,填塞鼻腔,并迅速输液,必要时输血以抢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