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新的发展时期研究边疆学,必须与时俱进,树立进一步开放、注重前瞻性与整体性、多学科和多省份合作攻关的理念,从国家安全、协调发展的视角,探讨涉及面广且研究难度大、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重大课题,以产出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与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我国边疆地区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并呈现层次区分显著、地区差异性较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对边疆地区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应注意宏观与微观并重、整体性研究与个案研究并重、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
研究中国边疆学,应从更高的基点审视,大力开拓原有视野,充分体现宏观研究所具有的把握全局、重在概括、剖析深刻等特点。首先,应注意边疆地区社会发展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如历代王朝边疆经营的特点等。其次,应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如边疆地区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后,还应研究边疆地区与全国的关系、边疆地区与内地的关系、各边疆地区之间的关系等。应注意比较西南、东北、西北、沿海等边疆地区历史发展的异同。应注意边疆地区发展过程中前后时段的比较,以及边疆各地发展差异的比较等。
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将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透视更清晰,使我们可以从多维的视角审视研究对象,更深入地、准确地分析影响社会历史发展诸多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从而更逼近历史的真实与社会的现实。具体来说,近年为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系统分析法、历史时段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若应用于中国边疆学的研究,将具有明显的优势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文社会科学目前采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是从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等自然科学采用的方法发展而来。系统分析方法论者认为,研究对象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具有特殊的结构与功能的复杂统一体,可称为“系统”。系统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严格组成,总系统下存在不同等级的子系统,诸系统相互影响和制约。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系统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并经常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整体分析、结构层次分析、动态分析与环境分析,以注重整体性、结构分析、动态分析、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为基本特色。系统方法注重分析研究对象内部的相关因素及其相互联系,认为事物内部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并把事物发展视为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些观点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相通的。
我们若把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发展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包括的子系统以及诸子系统涵盖的内容,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政治关系子系统,包括与治边有关的观念、思想、方略、治策,边疆政区设治与边疆统治制度,封建王朝内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封建王朝与地方政权及邻邦的关系,国家、疆域的形成与演变等。(2)社会经济子系统,包括边疆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封建王朝对边疆的开发与经营、边疆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与诸经济部门、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其水平、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及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等。(3)文化子系统,包括边疆与内地间文化的交流,边疆各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群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宗教信仰,史学、文学、艺术与科技,地方教育与官方教育等。(4)社会子系统,包括边疆地区的社会结构、边疆各民族的宗族关系、宗法制度与社会其他制度、社会风尚与社会意识等。(5)人口与民族子系统,包括边疆人口的数量及其变化、居民性别与职业的构成、居民的迁徙与分布、民族的源流与演变、诸民族之间的关系、居民的健康水平与疾病状况等。同样,在更大的范围内,中国边疆历史发展又与中国整体历史发展、亚洲整体历史发展等组成另外的系统。对以上系统及其子系统,应深入研究其相互间的作用与影响,诸因素的内涵及其变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诸因素地位、作用的区分与联系等。
20世纪中叶的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布鲁代尔,提出了历史时段的理论。[2]他主张历史时间可分为长、中、短三种不同的时段。所谓长时段,指在长达数百年、上千年的时间内起作用的某些因素,如地理格局、气候变迁、社会组织、思维模式和文化心态等。长时段研究的是历史的结构,长时段历史对人与社会的制约最为显著。所谓中时段,是指较长时段内起作用的某些历史因素,如人口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等,中时段的时间约为数十年,可以用“态势”“局势”“周期”来叙述。短时段处于历史运动的表层,主要研究事件、现象和人物短期的活动。历史时段理论将历史时间分为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体时间,贬低“事件”而重视“结构”和“局势”。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时段理论,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极大地扩展了研究者的视野。把历史过程分为不同的时段,突出不同时段研究的内容,注重发掘中、长历史时段下隐藏的结构性因素,积极寻找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历史演变的规律,显然是可取的研究方法。
比较方法也是近年颇受重视的一种研究方法。近数十年来,比较研究方法在欧美国家与日本获得迅速发展。比较研究法近年在中国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进行历史与社会现象方面的比较,有助于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发现研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差异,便于归纳现象、总结规律。进行比较研究,应注意实践可比性原则,选择合适的类型,正确运用比较程序。进行比较研究,还可与其他的研究方法结合而灵活运用。
人类学方法也可应用于中国边疆学研究。例如,可从人类学的视角,从边疆地区内在机制的形成与作用等方面探讨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成,不仅表现在封建王朝在边疆建立新的行政区并实施有效管辖,还表现在以内地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主流文化在边疆地区逐步得到传播与认同,边疆地区较稳固地与内地结合在一起等方面。这些改变大致表现为渐进式的积累过程,同时是以发生质变为转折的演变过程。
从中国边疆学的角度观察,一些传统课题还可以展现新的研究前景。以中国近现代民族史研究为例,边疆近现代民族的形成受到历代边疆民族治策以及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深刻影响,边疆近现代民族的活动又是影响中国历史疆域形成的重要因素。近现代民族的形成是古代民族发展的延伸,若联为一体考察,可进一步探讨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清代后半期是中国疆界最终形成的时期,边疆民族的演变和活动与中国疆界的最终形成也有联系。分析边疆近现代民族的形成与演变,有助于深入认识清朝和民国政府的边疆治策与民族治策,进而了解近代中国边疆的状况及其变化。另外,鉴于记载近现代民族的史籍与调研报告保存较多,我们还可借鉴西方关于族群的理论,对中国边疆近现代民族作人类学方面的研究。
建设中国边疆学,应扩大研究的领域,作深层次的研究。目前边疆学研究的选题已较广泛,但研究的发展又很不平衡,某些领域相当薄弱,亟待加强;即便研究较多的方面,也有不少问题尚未弄清,需要进一步作深入研究。同时,还应提倡综合性研究与大视角的研究。边疆学研究的对象具有时间跨度长、地域范围大、内涵丰富与情况复杂等特点,内容涉及众多学科与研究领域,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能扩大视野、扩展材料范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相对而言,大视角研究更为重要。综合研究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大视角研究则是指在研究中扩大视野,把研究对象放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