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从实物看早期题跋形态
一、《快雪时晴帖》
图1.2.1 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人摹本,册,本幅23×14.8 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首先,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作为实物案例(图1.2.1),来说明早期题跋的状况。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晋代琅琊临沂(今山东)人。他出身名门,祖正尚书郎,淮南太守王旷之子,王导之从侄。唐代张怀瓘《书断》卷八中记载他起家秘书郎,累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去世后赐金紫光禄大夫,加常侍,后人称之为王右军。王羲之擅长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快雪时晴帖》,学界认为是唐人的双钩精摹本,能够反映真实的时代面貌。
《快雪时晴帖》的文本内容:“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这是王羲之写给好友张侯的书信,他与王羲之同在山阴,即会稽(浙江绍兴一带)。“侯”在当时是尊称。在左下角有二小字“君倩”,根据学者的考证,可能是唐高祖时,邓州刺史吕子臧的女婿薛君倩,时任文物典藏官,因此押署签名。在传为米芾(1051—1107年)摹本的王献之《中秋帖》左下角,亦有“君倩”二字,但笔迹不同。这一押署方式,与《历代名画记》中所载录的“署列当时艺人押署”一致,押署位置则在书迹之侧,并不另纸。再如,台北故宫所藏的定武本《兰亭序》中(图1.2.2),也见到一“僧”字押署,有学者认为是徐僧权,该字在“快然自足,不”之右,可见当时押署之习惯,是可以题在本幅内的行间的。
图1.2.2 《定武兰亭真本》,卷,本幅25×66.9 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