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元年(蜀建兴五年 吴黄武六年) 公元227年
1 魏明帝祭祀
魏明帝太和元年正月丁未,效祀武帝以配天,宗祀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于是时,二汉郊禋之制具存,魏所损益可知。
[文献]《晋书》卷十九《礼志上》。
2 高堂隆为魏博士
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
[文献]《三国志》卷二五《魏书·高堂隆传》。
3 高柔请以学行优劣用博士
高柔(174—263),字文惠,陈留圉人。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菅长。魏国初建,为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迁为颍川太守,复还为法曹掾。文帝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转加治书执法。四年,迁为廷尉。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博士执经,柔上疏曰:“臣闻遵道重学,圣人洪训;褒文崇儒,帝者明义。昔汉末陵迟,礼乐崩坏,雄战虎争,以战陈为务,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太祖初兴,愍其如此,在于拨乱之际,并使郡县立教学之官。高祖即位,遂阐其业,兴复辟雍,州立课试,于是天下之士,复闻庠序之教,亲俎豆之礼焉。陛下临政,允迪叡哲,敷弘大猷,光济先轨,虽夏启之承基,周成之继业,诚无以加也。然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国清选,而使迁除限不过长,惧非所以崇显儒术,帅励怠惰也。孔子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故楚礼申公,学士锐精,汉隆卓茂,搢绅竞慕。臣以为博士者,道之渊薮,六艺所宗,宜随学行优劣,待以不次之位。敦崇道教,以劝学者,于化为弘。”帝纳之。在官二十三年,转为太常,旬日迁司空,后徙司徒。爽诛,进封万岁乡侯。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安国侯,转为太尉。常道乡公即位,增邑并前四千,前后封二子亭侯。景元四年,年九十薨,谥曰元侯。
[文献]《三国志》卷二四《高柔传》及裴松之注引陈留《耆旧传》、谢承《后汉书》、《魏氏春秋》等。
4 向秀生
景元四年(263)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为避祸计,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为散骑侍郎,转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卒于位。何启民《竹林七贤年谱》将向秀卒年定于公元272年,卒时年46岁,逆推知其生于是年。今从何说。
[文献]《晋书》卷四九《吴书·向秀传》。
5 傅嘏与荀粲、夏侯玄论名理与玄远
太和初,(荀粲)到京邑与傅嘏谈。嘏善名理而粲尚玄远,宗致虽同,仓卒时或有格而不相得意。裴徽通彼我之怀,为二家骑驿,顷之,粲与嘏善。夏侯玄亦亲。常谓嘏、玄曰:“子等在世涂间,功名必胜我,但识劣我耳!”嘏难曰:“能盛功名者,识也。天下孰有本不足而末有余者邪?”粲曰:“功名者,志局之所奖也。然则志局自一物耳,固非识之所独济也。我以能使子等为贵,然未必齐子等所为也。”
[文献]《三国志》卷十《荀彧传》裴注引何劭《荀粲传》。又见《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傅嘏传》引《傅子》。
案:荀粲(约209—约238),字奉倩,颍川颍阴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玄学家,东汉名臣荀彧幼子。其著有《易义》,见黄奭《黄氏逸书考·汉学堂经解·易杂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