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1章 实惠

以他家目前五口之需,四室恰到好处。待儿子成家立业,女儿出嫁,房间自会空出。...

决定之后,他们即刻请来木匠安装门窗。

其余皆可暂缓,唯独门窗必须立即装上,以防盗贼入侵。

有了他俩的表率,先前的质疑声逐渐消散。不久,这一带的邻居全部迁入了新居。

秦娘子对其他地区的情况不得而知,但在他们这里,再无人议论同知大人年轻或不可靠。

尤其是秦娘子,若有人在她面前非议大人,她定会挺身而出辩护。

这房子的舒适,住过方知。

关门闭户,便是一方宁静天地。

外界风雨交加,屋内依旧安然无恙。

只是她偶尔也会疑惑:“为何给我们如此优质的砖瓦?大人岂不是亏大了?”

若将这样的房屋出售,她坚信,在同等价位下,人们定会蜂拥而至选择此地。

尽管身处府城,但并非人人都能住得起青砖大瓦房。他们家之前不过是半砖半木的老宅,问题层出不穷。

儿子也满心欢喜,只是偶尔遗憾自己年幼力微,无法为家中贡献更多。他憧憬着未来,希望能用自己挣来的钱,为家中添置全新的家具。

不久,他们又接到通知,因儿子年仅十一,且丧父,可获得免学费进入手艺学院的机会。

自然要去!

秦娘子靠绣活为生,儿子则偶尔出城砍柴、采摘野菜补贴家用。她正为儿子未来的生计发愁,这无疑是天赐良机。

这等好事,白学一门手艺,岂能错过?

此等福利并非独享,凡府城居民,家中无支柱,生计不稳之户,均可享一免学费入学之名额。

秦娘子为儿子换上新衣,送他入学,家中焦虑等待半晌,终见儿子满载而归。

儿子双眸熠熠生辉:“娘!今日夫子授我们识字,言不论学何手艺,必先识得自己姓名,精通数字,熟读千字常用文!”

秦娘子闻此喜讯,心头一震,半晌无言。先随夫子识字,再观读书天分,若有慧根,可成账房;若读书无望,亦有他路,如木匠、篾匠、瓦匠、剪纸、厨艺等……

良久,秦娘子平复心情,试探问道:“夫子真教你等识字?那无纸笔如何是好?”若儿子能识字,家中契书便无需再求秀才代读。

然读书之费,非仅束脩,纸笔亦价高,随意购之,便需家中数日开销。

儿子兴高采烈:“无需购买,沙地木棍足矣。待我等学会,再购铅笔一支,铅笔价廉且实用,耗纸甚少。娘,我愿随夫子勤学,将来成为账房!”

秦娘子满眼欣慰:“好,吾儿定能成为账房。”

账房之职,坐室中即可赚钱。

“那铅笔究竟是何物?”秦娘子未曾听闻。

儿子答道:“夫子言,此乃同知大人所创。笔芯藏于纸内,无需墨汁即可书写。学院之所以能免费读书,皆因售卖铅笔所得银两……”

近日,牛尾村成周边村落羡慕之对象。

起初,牛尾村长率众于村边山中挖土,称土质可用。未几,便召集村中青壮,建起简陋砖窑。

随后,在一位异乡师傅指导下,开始烧砖。此真能成功?

有人觉看似简单,恐空欢喜;有人则信心满满,因村长向来精明,此次更让儿子紧随师傅,殷勤备至。

被选去干活之人中,亦有机灵者,对师傅格外恭敬,若师傅有收徒之意,他们便赚大了。

即便不收徒,若能稍作指点,他们未来或许也能自行烧砖。届时,砖即便不卖,自用亦足。

牛尾村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然仍有许多人无缘砖瓦房。谁家若建起砖瓦房,必设宴庆祝,此乃能力之象征。

不久,砖烧制成功。初几批皆裂,不可用。后经调整配方,大部分成品完好,运往府城。次品则被村民捡回,虽碎不成块,但拼凑后仍能使用。

且此砖窑之土虽非村中所有,但招工皆为村人。工钱由日结改为月结,村民无不乐意,家门口即可赚钱。

那些未曾被选中的村民,只懊悔自己当初不够积极,否则也能成为长工一员。

他们从村长口中得知,此次用砖数量庞大,这份工作或许能稳定一年之久!

一时间,砖场上的工人们个个面带喜色,知晓这是同知大人主持的府衙项目,纷纷称赞起同知大人:“大人虽年轻,却是真正能为民办事的好官!”其他暂且不论,每月按时发放的工钱可是实实在在的。

“山里的土取之不尽,现在又在新建窑炉,将来砖产量大了,我们是不是也能买些回家?”

“这么近便,价格应该比外头的便宜吧?”

他们的猜测没错,产量提升后,确有余砖出售给村民,有意者提前登记,砖一出炉便能直接运走。

价格远比外购便宜许多!这一消息让牛尾村的村民们激动不已,尤其是那些在砖场工作的,几乎是一窝蜂地跑去管事处登记。...

这价格太实惠了!只要不是建大宅子,他们都买得起!

与牛尾村情况相似的村落不在少数,有的适合烧砖,有的擅长制瓦,还有的能提供木材竹子……

那没有资源的村子又该如何呢?

其实,只要地理位置优越,即便没有资源也能被选中。

就如鸡冠村,它坐落在府城边缘,进出府城极为便捷。村里的一小片矮山,被府衙从几户人家手中逐一购得。

这些矮山土壤贫瘠,以往村民们或种些果树,或种些豆子。如今官府提出要买,他们起初还以为官府要强行征地。

真要如此,他们也只能忍气吞声。

直到收到真金白银的补偿,他们才放下心来。

看来这位大人是讲道理的。

随后,官府宣布要在此处兴办养鸡场。

鸡冠村得名于其地形似鸡冠,且村民养鸡技艺高超。不过,这次他们可是大开眼界了。

那鸡蛋孵化,竟无需母鸡,也能成功孵出小鸡!

而且,这些鸡的养护之精细,令人咋舌。不仅要定期打扫卫生、喂药、消毒,还要更换饲养场地,它们住的更是青砖大瓦房!

饲养如此多的鸡,所需粮食自然不少,但官府竟能养殖地龙来喂养它们!这些鸡被养得毛色光亮,一看就知道生活得极好。

真是长见识了!

?……

?初始时,这些村落间还夹杂着丝丝缕缕的疑虑,渐渐地,这些疑虑烟消云散,得了实惠的村民们再谈及同知大人,满口皆是赞誉之词。

世人皆逐利而行。

官府究竟如何,对他们的生活有何种影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子。

莫非真个只有好处?再无人对同知大人有所非议?

自然不是如此。

同知大人又非金银财宝,岂能人人喜爱?

有人因同知大人而获益匪浅,或得了便利,也有人因他的举措利益受损。

譬如那前所未有的市集,像铅笔这等新奇之物,未曾侵扰他人领地,而本地那些早已站稳脚跟的商品,市场本就稳固,如今他这一介入,别人的利益自是要受损。

又比如林祥之举,为众多百姓开辟了生财之道,手头宽裕了,自是不愿轻易卖掉那视为命根子的田地,想要再购田地,便只能耐心等待时机。

有人消息灵通,即便心有不满也不敢言表,更不敢妄动,但也有人,或是懵懂无知,或是明知故犯,打心底里对这个年轻后生不屑一顾。

以为他能位居此职,不过是仗着读了几本书罢了,这世间书呆子还少吗?

最终谁能笑傲江湖,尚难预料……

钱知府府邸,病榻上的钱知府闭目养神,听大儿子钱治玟讲述林同知近期的行踪:“他近日又与鹤宜县的楼县令密会,他们究竟在谋划什么?”

他派人打听,却一无所获。

钱治玟对这位年轻许多的同知大人暗自佩服,其保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凡是他不想透露的,便无人知晓其真实意图。

钱知府未置可否,微微睁开眼,示意他继续。

钱治玟领会:“白家又送来了帖子,还附带了五千两银票,这已是第三次了,儿子见还是不见?”

白家乃霖海府名门望族之一,族中有人高中举人,在外地任职县丞,还曾将一女许配于他,育有一子一女,其家族生意主打酒楼与造纸,这两个行业正是霖海府当前受冲击最严重的。

这位同知大人实乃奇人,那些无甚利润却为他所需之物,如烧制砖瓦等,皆以府衙名义进行,由府衙出资,所产之物大半供府衙自用,少数出售,且价格低廉,绝不与民争利,但对于那些盈利颇丰的行业,这位大人便不再对本地商户手下留情。

他既未再由府衙出资,也未亲自下场经商,而是邀来了外地商户入驻霖海府。

这些外地商人携带着资源、人脉与银两涌入霖海府,给本地商户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其中白家尤为恼羞成怒。

白家怎能不怒?

那些外地人开的酒楼餐馆也就罢了,本地人不过是图个新鲜,时日一长,还是会回归熟悉的口味,但在造纸这行,白家当真是急眼了。

这些外地商人毫无商德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