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重庆、云南、贵州三省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需求抽样调查
在西部3个城市(重庆市、云南省楚雄市、贵州省铜仁市)于2017年6月—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了1个区县,每个县按城乡分类随机各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乡镇卫生院,共12个机构,每个机构随机拦截就诊居民40名,共拦截489人,共发放问卷489份,回收问卷488份,回收率99.79%,其中有效问卷488份。
一、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488人中,平均年龄50.46±16.79岁,全家每月人均收入(2 699.26±1 976.63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城镇居民月均收入2 801.33元),每年自付医疗费用4 090.56±6 275.67元,调查时接受中医药服务的人数为165人(占总人数的33.81%)。自感病轻时选择社区的人数达到362人(占总人数的74.18%),私人诊所81人(占总人数的16.60%)。自感病重时选择社区的人数达到160人(占总人数的32.79%),选择县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达到310人(占总人数的63.52%)。具体见表1-1-3-1。
表1-1-3-1 抽样12个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一般情况

续表

*工作单位类型比例=该类型人数/在业总人数
以上调查结果提示,西部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居民学历层次低(60.04%为初中以下学历),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50.46岁,41.39%的居民无业),在业人员以务农和企事业单位为主(务农人员占总人数的26.38%,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总人数的51.06%),基本都参加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有城乡医保或职工医疗保险人员占总人数的82.58%),基层医疗机构便捷性较差(36.07%的居民住家与基层医疗机构距离在2千米以上)。
二、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需求前五位的是“中药饮片”(选很需要及需要的人数占比83.40%)、“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健康宣传教育”(选很需要及需要的人数占比80.53%)、“推拿”(选很需要及需要的人数占比79.92%)、“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选很需要及需要的人数占比79.10%)、“中医特色处方”(选很需要及需要的人数占比77.87%)。此外,部分中医药服务对居民来说比较陌生,如穴位埋线,对其不清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5.82%。具体见表1-1-3-2。
表1-1-3-2 抽样12个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

续表

以上调查结果提示,西部地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向养生保健发展,部分传统的中医药服务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了解其作用和疗效。
三、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显示,就诊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总体比较满意,其中满意度前三位的是“隐私保护”(选很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比97.13%)、“医务人员服务态度”(选很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比96.31%)、“医患沟通”(选很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比95.90%)。不满意前三位的是“中药价格”(选很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比85.45%)、“设施设备”(选很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比86.68%)、“医疗服务价格”(选很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比88.32%)。具体见表1-1-3-3。针对如何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有352人(占总人数的72.13%)建议提高中医生诊疗技术水平,有351人(占总人数的71.93%)建议增加中医设备,有295人(占总人数的60.45%)建议增加中医生数量,有249人(占总人数的51.02%)建议扩大场地,有227人(占总人数的46.52%)建议改善环境。
表1-1-3-3 抽样12个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中医药服务满意度

续表

以上调查结果提示,基层医疗机构硬件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中医药服务价格偏高。
四、中医药服务需求和满意度得分
在中医药服务需求和满意度两个维度中,将各维度每个条目定量化转为得分值以后,再把同一维度下的各个条目得分值加权,平均计算各个维度的得分总值,结果如下表1-1-3-4所示。
表1-1-3-4 各维度得分统计描述

五、讨论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省域范围内城乡医保的统一,人民群众的卫生需求被进一步激发,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颁布之后,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但研究显示,抽样12个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中医药需求度不高(见表1-1-3-4),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疾病治疗开始向中医药诊治、康复、养生、保健等多样性需求转变(居民需求排名第三为中医药养生保健,第四为中医药健康指导,见表1-1-3-2)。而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模式单一,以疾病诊治为主,显然难以适应这一转变,仍以传统的“坐堂行医”模式开展中医药服务,导致有养生、保健需求的居民流失到上级中医院、民营医院或者养生保健机构。
二是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依然薄弱。硬件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但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的标准出台时间较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为2006年《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乡镇卫生院标准为2010年《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的通知》,且标准低,难以适应现在的发展需求,导致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不满(满意度仅为86.68%)。软件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师比一般的临床医生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致使部分中医师侧重用西医治疗,而部分中医诊疗技术较好的骨干医生又被其他医院“虹吸”挖走①②,致使基层中医师队伍素质偏低,中医诊疗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居民需求,调查的就诊居民有352人(占总人数的72.13%)建议提高中医师的诊疗技术水平。软硬件的不足,导致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信赖度不高,利用度和满意度降低。
① 潘伦,熊燕影,何坪,等.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6):5176-5178.
② 孙涛,丁小燕,周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0):3756-3761.
三是西部地区农业人口比重较大(抽样人员中务农人员占在业人员的26.38%),收入较低(人均月收入2 699.2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801.33元),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在50.46岁),虽有一定的支付能力(有城乡医保或职工医疗保险人员占总人数的82.58%),但部分中医药服务价格和中药价格依然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不满意前三位的是“中药价格”“设施设备”“医疗服务价格”,见表1-1-3-3),从而导致居民对中医药利用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