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研究与教师发展](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18/35566418/b_35566418.jpg)
现代汉语离合词的离合槽理论系统构建研究
1.引言
离合词是汉语的独有现象,其特殊性既是语言本体研究的难点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离合词的很多方面都有所研究和触及,但一直未见一个能全面反映离合词特点和用法的理论框架。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宾式离合词的离合槽系统。
“槽”作为语法术语被使用,较早见于赵元任(1979)的《汉语口语语法》。文中认为:“语法是一类一类的形式出现或不出现在由别的类构成的框架或槽之中的。所有在这一点上行动一致的形式是同一个形式类的成员。”现代汉语中离合词种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正是受制于一种特殊的“槽”,不同的“槽”是不同类型离合词的特点和规律的反映。本书把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宾式离合词“AB”的各种离合方式统称为“离合槽”
。离合槽是由离合方式槽、离合模式槽、离合格式槽构成的,三者共同构建了汉语离合词的全部语法形式——离合槽系统。具体见下列图表(图1、表1):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06A12/18996739808890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5_0001.jpg?sign=1738775499-pOHCO78zUQR8X0svVbM2vDbVlgb8TV1l-0-d4ac738ff6ceb86cf5400b89cbf41050)
图1 离合槽系统中的方式槽、模式槽和格式槽组配形式图
表1 离合槽系统中的方式槽、模式槽及其格式槽列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06A12/18996739808890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5_0002.jpg?sign=1738775499-veEtdvBhdb2Lma3HEuAtM3Xqy7EAwbG6-0-8f2a3e873ff7734b73fafc2b940d9ea2)
2.离合方式槽
离合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其特点是,意义构成同其他合成词——具有凝固性(其词义不等于其构成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形式表现类同短语,具有可离散性。如:
(1)登记≠登+记 | 游泳≠游+泳 | 见面≠见+面
(2)买票=买+票 | 吃肉=吃+肉 | 打球=打+球
例(1)中的“登记”“游泳”“见面”的意义不等于两个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是离合词。例(2)中的“买票”“吃肉”“打球”的意义可以认为是两个构成成分的加合,是短语。例(1)和例(2)两组例句都可离散为以下形式:
(1′)登上记|游了半天泳|见了三次面|你们登记了吗?登了|昨天下午你游泳了吗?游了|记已经登了|他的面已经见过了。
(2′)买上票|吃了一个月肉|打了三次球|你买票了吗?买了|这周你们吃肉了吗?吃了|肉已经吃腻了|他的球已经打上瘾了。
例(1′)组例句中离合词的离散情况与例(2′)组例句中短语的离散情况基本相同。离合词中间插入的成分越多,说明其离散性和有界性就越强,表达的信息就越具体,其动语素“A”和宾语素“B”就越接近独立运用的“词”的特点。相反,离合词中间插入的成分越少,其离散性和有界性就越弱,表达的信息就越不具体,其动语素“A”和宾语素“B”就越接近不能独立运用的“黏着语素”的特点。
观察上例发现,离合词的离散用法有三种:
1)离合词“AB”中间插入其他成分的用法,即“AB+X→AXB”;
2)有的离合词“AB”中的“A”语素或“B”语素带成分或不带成分借助语境,单用来单独表达“AB”词义的省略离散用法,即“AB+X→AX、AB+X→BX”;
3)“B”语素带成分或不带成分从“A”语素后易位到“A”语素前的用法,即“AB+X→BAX”。
这三种离散用法构成不同的离散槽,即包括“中嵌离合槽”“省略离合槽”“易位离合槽”;离合词“AB”与其他成分连在一起合用构成“合用槽”,即“合用离合槽”。这四个平行槽是整个离合槽系统的组成部分。
离合方式槽是离合词根据组合成分“X”或插入成分“X”的不同方式形成的。即上述的“AB+X”→“ABX”——合用离合方式槽,“AB+X”→“AXB”——中嵌离合方式槽,“AB+X”→“AX/BX”——省略离合方式槽,“AB+X”→“BAX”——易位离合方式槽。如:
(3)操心孩子的健康|给父亲汇款。——(合用离合方式槽“ABX”)
(4)请李老师的客|游两个小时泳。——(中嵌离合方式槽“AXB”)
(5)你洗澡了吗?洗了。|他现在还发烧吗?有点儿烧。——(省略离合方式槽“AX/BX”)
(6)款汇完了|觉睡得很香。——(易位离合方式槽“BAX”)
“离合方式槽”是“槽”系统中第一层级的槽,是具有抽象意义的槽。
3.离合模式槽
每一方式内根据“X”的不同构成及语序形成该方式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形成不同的离合模式槽。即:合用离合方式槽“ABX”根据“X”的不同构成及语序形成四个合用离合模式槽“AB”“xAB”“ABx”“xABy”;同理,中嵌离合方式槽“AXB”形成两个中嵌离合模式槽“AxB”和“AxyB”;省略离合方式槽“AX”和“BX”形成两个省略离合模式槽“xAy”和“xBy”;易位离合方式槽“BAX”形成两个易位离合模式槽“B (Ax)”和“(y+B)+(A+x)”。如:
(7)点火!|别生气!|挑战世界杯|你给孩子洗澡吧。——(合用离合模式槽)
(8)见过面|跳了三个小时舞|伤透了心。——(中嵌离合模式槽)
(9)他们离婚了吗?离了|这件事着急吗?急。——(省略离合略模式槽)
(10)票不投了|这假真是难请。——(易位离合模式槽)
“离合模式槽”是第二层级的槽,同“离合方式槽”一样也是具有抽象意义的槽。
4.离合格式槽
各个模式槽中的组合或插入成分“x”和“y”的具体语义范畴构成每一模式的具体格式,从而形成不同的离合格式槽。不同的格式槽根据逻辑组合和语用规则的不同又可形成不同的下位格式槽。下位格式槽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开放的。
4.1 合用离合格式槽
合用模式槽根据组合成分“x”和“y”的不同所形成的格式槽是开放的。如:
(11)分工!|登记!|离婚!|*打架!|*吃亏!|*发烧!——格式槽[AB! ]
(12)我上课 |他打针。 ——格式槽[主语+AB]
(11)组例句中可接受度高的例句“分工!|登记!|离婚!”中的离合词都具有[+自主][-贬义]的语义特征;“*打架!”可接受度低,该离合词具有[+自主][+贬义]的语义特征,从语义上看,由于贬义词含有否定、贬义的感情色彩,所以说话人阻止听话人做某事或提示听话人尽量不发生某事(“某事”多指不好的行为或结果)时,一般不会在否定祈使句中直接做出肯定性的评价。这就要求具有[+自主][+贬义]语义特征的离合词一般只能进入否定的祈使句中,而不能进入肯定祈使句中,如可以说“别打架!”,而一般不能说“*吃亏!|*发烧!”,这些离合词都具有[-自主]的语义特征,这类离合词只能进入否定祈使句中,不能进入肯定式祈使句中,这主要与该格式槽的释义有关。格式槽[AB! ]的肯定形式的释义是:说话人要求或提示听话人有意识地做某事或使某种状态出现,所以要求离合词必须具有[+自主]的语义特征。
(12)组例句中的离合词是具有[+自主][+施受]语义特征的离合词,它们既可以进入格式槽[施事+AB]中,也可进入格式槽[受事+AB]中,也就是说,这些例子中的主语是歧义主语,这种歧义现象与离合词本身的含义有关。当此类离合词表示的是施事主语时,其语义是“我给别人AB”,即“我给别人上课”“我给别人打针”;当此类离合词表示的是受事主语时,其语义是:“别人给我AB”,即“别人给我(我们)上课”“别人给我打针”,要想消除歧义必须借助一定的语境。如:
(12′)我上课。——(施事)
例(12′)要消除歧义需要借助语境,如可以说“由于前几天孩子生病了,我的课都是李老师给代的,今天孩子病好了,我上课”,此时该句无歧义现象。
4.2 中嵌离合格式槽
中嵌模式槽“AxB”和“AxyB”根据插入成分“x”或“y”的不同,主要形成六个中嵌格式槽:[A+时态+B]、[A+非时态+B]、[A+时态+时态+B]、[A+时态+非时态+B]、[A+非时态+时态+B]和[A+非时态+非时态+B]。这些格式槽的下位格式槽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开放的。离合词“AB”中间嵌入不同成分,从语言交际功能上讲,这些嵌入成分的作用是使离合词“AB”的两个语素“A”和“B”离散后,上升到句法层面,从而成为一个具体的事件。如:
(13)补两个小时课|散一个小时步|留三年学。——格式槽[A+时量+B]
(14)打什么针|挂什么号|理什么发。——格式槽[A+什么+B]
例(13)中的离合词都具有[+持续]的语义特征,所以进入格式槽[A+时量+B]中可接受度较高。
例(14)中的“B”语素都是名语素,这时“什么”对“B”语素有一定的修饰限定作用,从而更加凸显宾语素“B”的典型性和具体性,这种情况下格式槽[A+什么+B]大都有歧义,即格式槽[A+什么+B]此时既可以表示不满意、不屑等否定语气,也可以表示疑问语气,但二者语义重音不同。当格式槽表示不满意、不屑等否定语气时,语义重音落在动语素“A”上,即语义焦点在动语素“A”上,此时的语义焦点与语法焦点相分离,语法焦点在句末;当格式槽表示疑问语气时,语义焦点与语法焦点重合,即都落到了“什么+B”上了。
4.3 省略离合格式槽
省略离合模式槽“xAy”和“xBy”根据组成成分“x”和“y”的出现与否,主要形成八个省略离合格式槽:[A]、[xA]、[Ay]、[xAy]、[B]、[xB]、[By]、[xBy]。这些格式槽的下位格式槽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开放的。从语言交际功能上讲,在特定语境中,离合词的两个语素“A”或“B”省略后,离合词的动语素“A”或宾语素“B”与不同的成分组合用以表达强调事件或焦点,从而凸显动语素“A”或宾语素“B”所代表动作行为事件的典型性。如:
(15)他上课上得怎么样? 上得很好。
他书念得好吗? 念得好。
(16)?他出院出得顺利吗? ?出得顺利。
*他下课下得快吗? ?下得快。
(17)*他听话听得怎么样? *听得很好。
他负责负得怎么样? *负得很认真。
(18)*他犯浑犯得怎么样? *他犯得很厉害。
?他费力费得大吗? ?费得大。
(19)她还烧不烧? 烧(发烧/还烧)。
(15)—(18)组例句都是格式槽[A+情态补语]。其中(15)组例句成活,这些离合词都具有[+自主][+持续][-性状]的语义特征;(16)(17)(18)组例句很难成活,其中(16)组例句中的离合词具有[+自主][+瞬变]的语义特征,(17)组例句中的离合词具有[+自主][+持续][+性状]的语义特征,(18)组例句中的离合词具有[-自主]的语义特征。
(19)组例句是格式槽[B]。这种格式槽一般多用于答句中,表示肯定语气,其对语境依赖性极大。这时即使不回答,人们根据上下文也会领悟其答案是“B”语素。观察(19)组例句发现:1)进入格式槽[B]中的“B”语素“烧”用于答句,此句的信息焦点在表示产生了一定结果的离合词“AB”中的“B”语素“烧”上。虽然可用“发烧”和“还烧”回答,语义不变,但“发烧”和“还烧”这一语义重心仍然主要侧重在“烧”而不在“发”和“还”上。因此,完全可以单独用“B”语素来回答该问句,这时的“B”语素临时负载了离合词“AB”所表达的事件的要义。2)格式槽[B]常用于答句,其问句形式主要有五种:“AB吗?”“AB不?”“AB不AB? ”“A不AB? ”“B不B? ”,这与格式槽[A]的问句形式略有不同。格式槽[A]可以用“AB不A? ”形式提问,用“A”语素来回答,一般不能用“B”语素来回答,如“你现在洗澡不洗?”可以用“A”语素“洗”回答,而一般不能用“B”语素“澡”回答;相反,格式槽[B]可以用“B不B? ”的形式提问,多用“B”语素来回答,如(19)组例句。而格式槽[A]一般不可这样用,如不能说“你澡不澡了?”。
4.4 易位离合格式槽
易位离合模式槽“B(Ax)”和“(yB)+(Ax)”在语用中根据组合成分“x”和“y”的位置不同,主要形成四个易位格式槽:当“y”为“零形式”时,形成[BAx]和[BxA]格式槽;当“x”和“y”都为“非零形式”时,形成[yB+Ax]和[yB+xA]格式槽。这些格式槽从语言交际功能上讲,其组合成分的作用是使离合词的两个语素“A”和“B”易位离散后,上升到句法层面,成为一个具体的事件,使离合词“AB”中的“B”语素或“B”语素及其组合成分成为话题,“A”语素或“A”语素及其组合成分成为述题,来表达一个具体的、有界的事件。这种语用易位也是进一步使原本“无界”和“非离散化”的离合词“有界化”和“离散化”,为表达具体事件服务。如:
(20)我的课上完了。——格式槽[N1的+N2(B)+A+x]
例(20)是隐蔽性施事定语与隐蔽性受事定语共形的句子。例句中的“我”既可相当于隐蔽性施事主语,又可相当于隐蔽性受事主语,即“‘我给别人上课,上完了’——‘我’相当于施事主语,同时也可以表示‘别人给我上课上完了’——‘我’相当于受事主语”。“离合格式槽”是第三层级的槽,是表示具体意义的槽。
5.结语
语言实践证明,任何合乎语法的组形结构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任何组形的意义也都受组形本身的语法制约。由于动宾式离合词“AB”结构内部构成语义的种种差异,所以在离合词中间插入的成分的性质、范围、数量等各方面都截然不同,所以表现为不同的槽分布和槽扩展能力。离合槽成活与否不仅受限于槽本身,还同时受限于离合词自身的内部构成和语义特征。本书的研究无疑对有关离合词的进一步探讨和对外汉语教学及自然语言处理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李春玲,2008,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及其离合槽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
李春玲,2008,离合词研究综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1期总第145期。
萧国政,1986,隐蔽性施事定语,《语文研究》第4期总第21期。
袁毓林,1991,祈使句式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第1期。
赵元任,1979, 《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