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从种田开始逆袭](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39/53137439/b_53137439.jpg)
第46章 如火如荼
黄昏的薄雾还未散去,黎明的白光便已经撞碎了夜色。
柳家湾的大队部院子里,鸡鸣声此起彼落,推土门、咳嗽、叫卖干粮的吆喝音交织成一曲嘈杂的清晨乐。
这般晨景在柳家湾已再寻常不过,可对村里人而言,每天都像在与时间赛跑——秋收近在眉睫,乌窟洼和南坡的命运也步步紧逼。
林生略带疲态地刚出宿舍,就见李洪昌披着件灰布老棉袄站在院中央,两手在袖口搓了又搓,大声对周围一圈社员喊:“今儿又要分两路!沈兰、孟菲领人去护堤,林生、宋雯雯……你们跟孙大柱去南坡,为红薯收成做最后准备!”
一口气把分工念完,他又补充几句。
“听说县里这两天要派人下来看咱成果,大家都给我撑住劲儿,别掉链子!”
提起“县里要来检查”,众人心头既紧张又火热。
乌窟洼和南坡本是“典型”,能不能顺利给官方留下好印象,大伙儿都惴惴不安。
倒是林生,抬手略捻额上纱布,平静说道:“无妨,做好咱们自己就行。县里来人,只要看见真实景象,就不会难为我们。”
孟菲一身灰蓝中山装已经穿得有些病恹恹的了,好在短发依旧利落,已然立在院门外,面庞仍是那股冷峻劲儿。
她眼角扫过林生,语调硬朗:“若县里干部真要来视察,我要确保乌窟洼那边万无一失。别临时冒出什么隐患。”
林生微笑颔首,回应简短:“行,我也让人盯紧。”
然后转向宋雯雯——这位正抱着笔记本,一副稚嫩与干练并存的神情。
“你把昨儿统计的藤蔓数据也带着,好让县里人瞧瞧我们南坡不是盲干。”
宋雯雯点点头,原本清秀脸庞更透出些认真,“我都准备好了。”
沈兰则蹲在院中收拾画板与炭笔,听见大家的安排,也只是抬眸看了眼林生与孟菲,轻声道:“那我先带几个人去山洼,完成护堤下段测绘,再看看是否还要补木桩。”
孟菲则走到她身旁,低声补充:“若有什么地方要重新加固,你马上画出来,我好让人赶紧动工。”
沈兰应了声“好”。
这头分工完毕,各自散去,林生和宋雯雯与孙大柱带着五六个人,上了那辆吱嘎响的牛车前往南坡。
孟菲、沈兰则带另外十来人扛着铁网、扁担,往乌窟洼那头走。
李洪昌坐在院门台阶上,看着两拨人车远去,嘴里嘀咕:“都当心呐……别让县里挑出毛病。”
一旁的老社员阿福却乐观地咧嘴:“有林生哥、孟菲、沈兰他们在,还有宋雯雯记账记录,都啥都不怕呀。”
李洪昌笑骂:“咱就指望他们年轻人嘞。”
南坡依旧在晨光里迷蒙。
林生和宋雯雯一赶到,就立刻指挥社员松土,开始抽查薯块情况。
近些日子,藤蔓越发枯黄,看起来已经接近收成的时机,但林生还想再拖个两三日,让薯块长得更足。
如果县里明后天就来检查,或许能顺带看到他们最得意的“改良成果”。
宋雯雯紧挨林生,边记笔记边问:“我们要不要先收几垄,让县里看个实体?”她眨眼盯着林生脸上的纱布,“我怕他们会怀疑我们只是吹牛。”
林生拍了拍她肩:“再等一等,再长两三天更好。等他们来,如果真要看实地,那咱可当场挖一两垄给他们看嘛。”
宋雯雯听完脸上晕出喜色,低头在笔记里写上“推迟收成两日”。
随后,几名壮劳力开始拔掉枯黄藤蔓的顶端,让主茎更能吸收余下养分。
林生脚踩田埂,时不时蹲下检查土壤裂纹,看是否过干。
宋雯雯也学着这个方式,用小木棍挑开土面观察根茎大小,并记录下“根长约14cm/直径约6cm”之类的细节数据——一板一眼,很有模样。
一些社员见她如此认真,有人忍不住调侃:“宋雯雯,你这是做啥高档文章啊?”
宋雯雯红着脸回应:“可林技术员说,这些都得写给县里看的呢。”
林生抬头笑了笑:“是啊,这年头咱没有先进机器,全靠这种土办法加数据说话。到时县里要是赞成了咱这一套,你们就知道好处了——能批多点肥料、工具。”
众人一听,干劲更旺。
那边阿福蹲在泥里突然扯出几根肥硕的薯块来,激动地吹口哨,“嘿,还真挺大!”林生见状,赶忙制止:“别急挖啊!只是抽查就好。”
阿福憨憨地笑,把那薯块又埋回去,顺道叫宋雯雯“赶紧记一笔”,乐得眉开眼笑。
同一时间,在乌窟洼的山洼里,另一场繁忙也如火如荼。
山道上飘着雾,湿润的空气让竹桩和铁网变得沉重难搬。
孟菲将袖口挽到肘上,脚踩坡石颇为稳当。
她站在一块凸起岩石上,让沈兰和壮劳力对照图纸,把还未铺完的铁网继续加固在坡面。
“这里要再多一条横向扎带,别以为随便绑就算完!”孟菲声音冷厉,一如既往的指令口气。
社员们俯身扎网,沈兰捧着画纸凑过去轻声补充:“对,我的图上也标了条横线,你们看这里——这是护坡往下的中段,若不固定,会被冲走。”
几个汗流浃背的小伙子这才恍然大悟,立刻调来绳子编在相交处。
孟菲见沈兰口气柔和,却能和她配合默契,心里愈发对这个艺术生式的女知青多了些赞赏,却仍一副面无表情,轻启薄唇:“不错,继续。”
干到午后,沈兰蹲在岩下勾画最后的示意图,指给孟菲看:“你瞧,这一段堤线已成环形,往下游再补一截,可就全套封完。”
孟菲盯着她笔下简练的线条,神情放缓:“行,只要别有漏掉的要害处。”
说完,她环顾四周,沉稳地吩咐:“大家先收工吃干粮,半小时后再继续最后冲刺。”
沈兰松口气,捧着凉水喝了几口。
她抬眼看孟菲不远处靠在一方大石,身段依旧挺拔,可眼里也透出一些疲倦。
昨夜她在大队部忙到深夜才能歇息呢。
当晚,两支队伍下山回村再度会合,各自带回成果。
南坡那边记下了更多红薯数据,护堤这边又铺完十来米铁网。
李洪昌心里乐呵,又对林生、孟菲二人连声赞道:“你们要是没来,我们哪有这般大进步!”
同时还提到,县里干部可能明日傍晚或后天早晨就会到,得做好接待。
林生点头:“那我今天夜里再把南坡数据整理给宋雯雯,她能把笔录写详细点,沈兰有空也把乌窟洼的新图做一份大稿吧。”
沈兰微微抬眼:“行,我今晚熬夜画完。就怕灯油不够。”李洪昌连声保证:“油不够算我的,我拿粮票去换些。”
孟菲坐在屋檐下,听得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依旧那副冷然姿态,沉默片刻,清了清嗓子:“既然县里要来,就别给咱柳家湾丢脸。地形图、产量记录,都要像模像样。林生,你那伤别再拖,明天也许人家会视察,千万别病倒了。”
她话音虽硬,却让人心头一暖。
林生浅笑点头:“会的,放心。”
这时正巧宋雯雯从院外抱着一小摞纸进来,面上有些兴奋:“林技术员,我那红薯数据基本归类完了。要不要看看?”
林生翻了几页,赞道:“写得真细,连土壤湿度都记了?”
宋雯雯嘻嘻笑:“那是你说要越详尽越好嘛。”
孟菲也斜着眼觑了几行,不经意柔声哼:“还不错,你笔迹端正,写得条理,也算把我常说的‘条分缕析’做到了。”
宋雯雯原本对孟菲心怀畏惧,如今见她略显夸奖,也忍不住笑着红了脸:“我……我也只是听林技术员指导。”
沈兰路过听了这话,嘴角一弯:“别谦虚,你自己也挺努力。”
夜越深,灯火在大队部闪烁不息。
沈兰画着地图,宋雯雯誊写记录,林生检查草木灰施用量与秋雨应对方案,孟菲有时加入审阅,或坐在门口翻看县里来文;院里偶尔有人路过捧水进屋,让这些人稍作休息。
李洪昌在一旁不住唏嘘:“如此齐心干活的场面,咱柳家湾多少年没见了。”
到下半夜,四人都困倦得眼皮打架时,沈兰终于放下毛笔,小声说:“好了,大致完成。”
她习惯性把画板立好,让林生和孟菲过目。
孟菲看完后,面色放缓:“你这画风简洁,就跟县里看得懂。”说完又“嗯”一声,替她握起茶缸递过去:“喝点水解解乏。”
一向不苛言笑的她,此刻也显出些体贴。
宋雯雯伸个懒腰,指着自己那整齐的表格问林生:“你来检查一下?”
林生揉了揉伤口,笑得温和:“算了,这么晚了,我明早再看。你先睡吧。”
孟菲也跟着接口:“行,天快亮了,都歇了,明天还有正事。”